精神病患者求医行为(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13
疾病的求医方式表明,尽管需要治疗的量增加了,但求医的量却没有相应的增加,原因之一是他们认为精神疾病和耻辱、歧视等联系在一起。最近报道[19],荷兰患有精神疾病的医生中三分之二是自己治疗,没有去寻求专业治疗。Sarah Wrigley等也有关于歧视影响求医方式的报道[20]。这与国内杨德森等意见一致[21]。这一方面说明了人们精神卫生知识的贫乏,另一方面也表明人们对精神疾病和精神病医院存在偏见,歧视精神病患者.甚至连医生本身都有这种片面的认识,使人们深怕因为自己是精神病患者而被人瞧不起,因而造成患者不敢到精神病医院就诊,使其得不到有效的治疗。

  2.5 非精神科医生对精神病的识别能力 

  有些非精神科医生对精神病的认识还有些缺乏,从而影响了患者求医。国内有调查显示[4],只有10%的精神分裂症和18.3%的神经症患者被非精神科医生建议到精神卫生机构就诊。黄鹏钧等[8]研究显示,65.7%(46/70)的抑郁性神经症患者转诊前被诊断为神经衰弱而予以一般镇静催眠药物治疗及健脑药物应用,而且神经症难以被识别或更容易被当作躯体疾病,耽误了治疗,使大量医疗费用浪费。CM Shaw, F Creed等[16]报道非洲加勒比族的精神病患者被非精神科医生认识到有精神疾病的占27%,而在欧洲白人中有52%的患者被非精神科医生识别。由于很多医院现基本上未设立精神科,其内科、中医科医师往往因为专科的限制对精神疾患不能正确诊断治疗,致使就诊的精神病患者得不到有效的治疗。

  2.6 目前的治疗水平 

  现在的医疗水平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还有许多疾病不能完全治愈或控制不复发。这就影响了患者的求医方式以及治疗。有研究表明非洲加勒比族人和欧洲白人拒绝就心理问题求医的原因之一是医生不能解决这类问题,医生只会给药[16]。也有人报道[22]在澳大利亚和维多利亚儿童精神病患者的父母中有38%认为没有任何人能够解决他们孩子的问题。



  2.7 年龄和性别 

  年龄和性别也会对求医方式有影响。有研究显示[10],在墨西哥的美国人女性求助精神卫生机构是男性的3.1倍。Oliver.MI等[23]报道英国男性较女性较少求医治疗,而且年轻人亦较少求医。杨德森等[3]报道年龄和性别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是否求医没有影响,而性别影响其求医机构的选择。

  2.8 治疗安排 

  由于中国的国情,这种情况几乎没有。但在一些发达国家,患者看病需要预约,他们只能按照预约单求医治疗。F.P.M.L.Peeter等[24]报道长时间等待第一次治疗安排是影响患者求医率的原因之一。Orme等都有此方面的报道[10,25]。所以是否及时安排治疗也是影响求医的因素。  

  诸如人格问题等因素均有不同程度地影响患者的求医方式,这里就不具体详述了。

  3 前景

  了解不同背景下精神病患者的求医方式,对提高求医率、治疗效果,减轻患者和家属的痛苦,减少家庭和社会的负担都有重要的意义。国民经济、文化福利事业的发展水平,是制约求医行为的重要因素。所以要加快经济发展,提高人们文化、生活水平,改善医疗条件。在现阶段因经费不足,难以马上兴办更多精神病医院的条件下,加强精神卫生知识宣传,普及心理卫生知识,提高人们对精神疾病的认识能力,改善对患者的态度,进而给予患者尊重、理解、关心。加强对基层医务人员进行精神卫生专业理论与技能培训,加强综合医院与精神卫生机构的合作,提高治疗水平,使患者就诊方便、经济、有效。国外在60年代就对精神障碍患者的求医行为进行研究,强调在综合医院中实施心理卫生保健服务的重要性。有报道显示[26],由于提高了人们的精神医学知识认识与了解,改善了社区精神病患者治疗的条件,德国人对寻求专业治疗有了积极的态度。近年来这方面的理论日趋完善,Godber和Huxley提出精神卫生服务的“过滤模型”[27],虽然这种“过滤模型”未必完全适用于我国,但在综合医院和社区中加强精神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在非精神科医疗机构开展联络精神医学服务,并使各类医务人员掌握一定的精神卫生知识,无疑会对改善精神病患者的求医途径,减轻患者及其家属的心身痛苦和经济负担,促使患者早日康复以及减少社会医疗费用有所帮助。总之,加强精神卫生知识的宣传与教育,提高整体人群的文化素质和精神卫生水平,加强基层精神卫生机构建设,加强综合医院和精神卫生机构合作,提高非专科医生特别是内科医生对精神疾病的识别能力,同时对精神疾病患者求医方式给予指导,是促使精神病患者早期正确就医的重要策略。

参考文献
    [1]王道金,王小泉.80及90年代精神科患者求医方式变迁的调查[J].四川精神卫生,2002,15(1):29

  [2]张静,张建明.抑郁症患者的求医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4,12(5):367

  [3]杨德森,李凌江.精神分裂症病人求医方式及其影响因素[J].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1992,25(4):215

  [4]杨福收,胡宪章.神经症患者与精神分裂症患者求医行为的调查分析[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1999,8(1):57

  [5]Priest RG,Vize C.Lay people's attitudes to treatment of depression:results of opinion poll for Defeat Depression Campaign just before its launch[J]. BMJ,1996,313:858

  [6]Patrick S,Calhoun,Hayden B.Bosworth,et al.Medical Service Utilization by Veterans Seeking Help for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J].Am J Psychiatry,2002,159(12):2081

  [7]Lin TY,TadiffK,Donetz G,Goresky W. Ethnicity and pattern of help?seeking[J].Culture,Medicine and Psychiatry,1978,2:3

  [8]黄鹏钧.70例最终就诊于精神病医院的抑郁性神经症病人的求医方式调查[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1995,4(1):48

  [9]蒋晓军,翟书涛.首次住院精神分裂症及抑郁患者的求医过程及影响因素调查[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1999,19(4):318

  [10]Karen L,Peifer,The?ei Hu.William Vega.Help Seeking by Persons of Mexican Origin With Functional Impairments[J].Psychiayric Services,2000,51(10):1293

  [11]Friedman HS. Health psychology lst ed[M]. New York:Prentice Hall lnc,1989:40~67

  [12]Stone GC. Health psychology. 2nd ed. New York:Jossey?Bass[M] Publishers,l982:161~216

  [13]Bou?ong Rhi.The health care seeking behavior of the mentally ill patient and their families in Asia[J].Department of Psychiatry 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1990,1:19

  [14]Depaulo BM. New directions in helping .2nd ed[M].New York:Academic Press Inc,1983:45~ 66,109~ 138

  [15]Dale JR.Modern or traditional? a Study of treatment preference for neutopsychiatric disorder in Botswana [J].Br J Psychiztry,1984:145

  [16]CM Shaw,F Creed. Prevalence of anxiety depressive illess and help seeking behaviour in African Caribbeans and white Europeans:two phase general population survey[J].BMJ,1999,318:302

  [17]刘铁榜,杨德森.从流行病学特征及患者就医现状看当前农村神经症的防治策略[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1,5:1

  [18]Reidar Tysen.Help?eeking for mental health problems among young physician:is it the most ill that seeks help?[J]. Soc Psychiatr Epidemiol,2004,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