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CP对十二指肠憩室的诊断价值(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13
连牵拉所致。十二指肠憩室可发生于十二指肠任何部位,84.3%~89%位于降部,且绝大多数集中于十二指肠凹侧、距壶腹2.5cm范围内,故又称Vater壶腹周围憩室。由于憩室为盲袋样结构,易致食糜滞留而引起炎症,久之可形成溃疡、出血、穿孔、结石或癌变,也可影响Oddi括约肌功能或压迫阻塞胆胰管而引起肝胆胰疾病(Lemmel综合征)。乳头旁憩室合并胆管疾病者达61.1%~70.5%。本组6例憩室均位于十二指肠降段内侧,其中2例合并胆总管下段结石,1例合并胆总管下端炎性狭窄,1例因憩室炎症压迫胆总管而引起梗阻性黄疸。
   
    十二指肠憩室的诊断主要靠上消化道钡餐造影和十二指肠镜检查,近年来有一些关于十二指肠憩室CT、MRI表现的报道[1,3,4],但其在MRCP中的表现尚未见文献报道。在CT和MRI上,十二指肠憩室均表现为十二指肠旁(多见于降段内侧)形态密度(或信号)均类似于肠管的结构,其内常可见气泡或气—液平面,薄层扫描有时可见其开口于十二指肠,诊断多无困难。但有时憩室内不含气体,可与胰头区囊性占位性病变,如囊腺瘤或胰腺假囊肿等相混淆[4]。增强扫描囊壁与小肠壁呈同等强化有助于鉴别诊断。
   
    由于肠液的存在,MRCP可清楚显示十二指肠憩室及其与胰胆管和十二指肠的关系。通常使用薄层采集和厚层采集两种方法。薄层采集使用FSE序列,层厚通常使用3mm,零间隔扫描。此种方法采集时间长(数分钟),需使用呼吸门控触发扫描,使每次采集位于同一呼吸时相,以消除呼吸运动造成的伪影。采集到的多幅图像可通过最大强度投影(MIP)运算合成三维图像,达到类似ERCP的视觉效果。厚层采集使用SSFSE序列,层厚可选择50~100mm。此种方法采集时间短(1~2s),通常于屏气状态下扫描,采集到的一个层块即是一幅三维图像,无需图像后处理;图像伪影少[5],且可通过辐射状扫描从不同角度观察憩室与胆胰管及十二指肠的关系,但空间分辨率较低。本组病例两种采集方法均使用,通过比较认为厚层采集对整体观察效果较好,而薄层采集,尤其是连续观察薄层采集的原始图像对明确憩室的开口与十二指肠乳头的关系更为有效。
   
    MRCP还可显示十二指肠憩室的某些并发症,如本组中2例合并胆总管下端结石,均经十二指肠镜下网篮取石而获得治愈。另1例因憩室炎性扩大压迫胰头区导致梗阻性胰胆管扩张,经抑酸、解痉及抗感染等综合治疗而缓解。
   
    总之,MRCP对发现十二指肠憩室较为敏感,也非常准确,并能显示某些并发症;缺点是难以显示黏膜溃疡及一般炎症。但由于其为无创性检查,简便易行,患者无痛苦,故仍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检查方法。
    
                               【参考文献
   
    1  Stone EE,Brant WE,Smith GB.Computed tomography of duodenal diverticula.J Comput Assist Tomogr,1988,13:61-63.    
    2  徐忠立,周慕英.实用黄疸病学.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5,1062-1065.    
    3  R Zissin,A Osadchy,G Gayer,et al.CT of duodenal pathology.British Journal of Radiology,2002,75:78-84.    
    4  Michael Macari,Dawn Lazarus,Gary Israel,et al.Duodenal diverticula mimicking cystic neoplasms of the pancreas: CT and MR imaging findings in seven patients.AJR,2003,180:195-199.    
    5  KM Viellas,MT Keogan,CE Spritzer,et al.MR Cholangioparcreatography of Bile and Parcreatic Duct Abnor malities with Emphasis on the Sigle-Shot Fast Spin-Echo Technigue.Radiographics,2000,20:939-957.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