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中医药走向世界的研究”(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13
仅占国际传统药物市场的2%,占世界药物市场0.18%,按金额年出口额仅有几个亿美元,直到2003年才提高到7亿美元,出口中药材约占75%,中成药仅占25%。世界中药市场,90%以上已被日本、韩国、德国等占领,国内市场也被外国占领1/5,因为他们中成药产品符合国际GMP标准。
四、中医药走向世界的策略探讨
  我国是建立世界传统医药学最先进的国家,也是世界中药材生产量最大的国家,为何会变成中成药市场最小的国家?随着我国人世后大幅度降低进口“洋中药”关税,国内“洋中药”市场还会继续增大,中成药将面临越来越激烈的竞争。我们面临的国际环境是:由于西药(即化学合成药)研制成本高、毒付作用大,天然植物药价低、多无毒付作用,所以近几年来欧美各国植物药销售量呈年均8%-15%的增长率递增,现在日、韩与欧美俄各国都在加紧投资研究与开发天然植物药。日本向我国购买廉价中药材,搜集我国中药情报,投入3万多名科技人员,设立12个科研机制,建立200多个中药厂,实施GMP标准,生产像救心丹与柴苓汤这样高效、安全又便用的全球通产品,打入世界各国市场,使日本的中药生产规模、水平和出口数量,均居世界前列!其次是韩国与西德,也像日本一样,大量研制“洋中药”投入国外市场。韩国的高丽参、德国的银杏叶制剂、新加坡的红花油、香港的洋参丸、美国的仙妮蕾德等等外国洋中药产品,年均进口额均超过我国中成药出口额!使我国中医药面临全方位挑战。我国目前科研机构170余所,符合GMP标准的工厂车间仅有100多个, 中成药产业人员仅有20多万,其中专业技术人才仅占2万多人, 投入高科技产品的科研资金严重不足,符合国际GMP标准的优质产品极少,包装又差,加上医古文与中医药术语缺乏规范译法,这些不利因素均会削弱中药的国际竞争力。
中医中药如何走向世界?笔者认为除了依靠增进政府间合作、国际间学术交流、在国外创办中医药院校、设立中医院、广泛宣传介绍中医药优点,提高中医药在国外知名度之外,更主要的是依靠中医药学理论现代化,包括科研、教学、临床、栽培中药、研制中成药均要实现现代化,特别是中药材栽培与生产,均要按GAP标准,实现产业化与国际化。中医药走向世界的主要策略有:
(一)建立现代化中医学。 我们按照“天人一体”、“五脏一体”、“形气神一体”与“阴阳平衡”理论建立的古代中医学理论,基本上已符合“生物——心理——社会”现代医学模式的理论。西医学在20世纪70年代之前的理论,还只能划在生物医学理论小圈内,但它在这个小圈内,依靠先进的化学、光电学、机械学、计算机学等等先进的技术与设备的支持,已对人体细胞里面的生命物质与损害人体组织的各种病因物质,以及消除这些病因的特效药物,都进行了深层次的全面研究。在生物医学的理论与技术,中医学是远远落后于西医学的,在利用中药研制分子特效药物方面,中医药几乎空白。故此,要实现中医药学理论现代化,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首先要认真学习与弥补这方面不足,学习与应用西医药学先进的理论和先进的技术,其次还要不断继承发展中医药学独特又先进的理论与技术,才能创立起更先进的现代中医学理论。例如既用西医学病毒病因及其损害部位诊断感冒、肝炎的疾病,又用中医学寒热、阴黄、阳黄等证候,区别病机,更有利于治疗。


还有对早期无症状的肿瘤与许多慢性疾病,由于采用中医师手目口耳四诊感觉不到,应采用西医先进仪器检测,或借助循证医学诊断,或计算机仿真诊断更能避免医生主观差错。中医术语要尽量改为清晰、易懂,能与西医术语统一的尽量统一,不能统一的要保留。如中医取名功能系统的“肾”,就不能与西医器官组织的“肾”等同。还有中医理论,一定要用牵强数字,如“阴阳”加五行、“脏”加五、“腑”加六等等,使本来科学的辩证唯物论变成形而上学的机械论,限制全面客观地反映物质运动规律,应尽量摈弃。中医不以一种病因与体内一种病损物质的结构诊断疾病,而以系统功能、全身病机诊断疾病,故此,应将“辩证论治”改为“审机论治”更科学。只有以“审机论治”定义,才能代表与阐明中医学的诊疗本质,才能将以“病机”(人体反映疾病本质的病理机能状态)诊疗疾病的中医与以“病因”(导致疾病的物质)诊疗疾病的西医,清晰地区别开来。“审机论治”与“天人一体”、“形气神一体”的人类医学模式相适应。现代人类医学模式是中医学特有的首创的整体观念的医学模式。中医药现代化,不仅需要保持与发展自己先进的科学理论学说,而且还需要吸收借鉴西医药微观实验科学的成果与先进技术,应用国际通行的术语、规则与方式,才能保持自己特优,融入世界共同市场。
(二)建立现代化中药学。在中药学方面,不仅要重视对单味中药的研究,更要重视对中药复方的研究,因为中药复方是集中医药学辨证施治的精华与武器,是治疗多病因非传染性慢性病的最有效方药,也是我们参与WTO竞争的主要产品, 所以我们要在中医中药理论指导下,对中药复方进行多指标、多学科的综合研究。既要根据前辈医药学家从临床上对单味中药和中药复方所作的功效、性能、归经、配伍、用量、毒性、禁忌等记载,又要再通过基础实验和临床实验的手段,验证复方与单味药的药理或其中某种化学成分的药理,从分子水平上分析单味药所含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提高中药配方质量。中药寒、热、温、凉之性,究竟是由哪些化合物产生?活血化瘀类中药,含有哪些共同化学成分?寻找出与中药功效、性味相对应的化学成分,并用现代科学语言表述中药学基本理论,建立现代中药学。
(三)研制高效、安全、稳定、可控、便用、低成本、符合GMP国际标准的优质中成药。只有创立达到或超过现代医药学理论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中医药理论,才能快速推进中医药理论步入21世纪的世界大门;只有研制超过现代西药和传统中药疗效水平的中成药产品,才能快速占领21世纪的世界中药市场。该如何研制超过现代西药和传统中药疗效的新型中成药产品?笔者认为可利用以下捷径和办法:
1、要了解与掌握单味中药和复方中药具有以下十种药理特性,避免研制新药走弯路:(1)单味中药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和多种药效作用。如人参皂甙Rg1对中枢神经起兴奋作用,人参皂甙Rb1起镇静作用,人参三醇型皂甙会增强心肌收缩作用,二醇型皂甙起扩张血管作用。(2)单味中药有双向调节作用。例如当机体处于低压休克时,人参起升压抗休克作用,当机体处于血管痉挛血压升高时,人参又起扩张血管降低血压作用。还有灵芝、赤芍、穿心莲、大黄、山茱萸、五加皮等均会双向调节免疫功能作用。(3)单味中药的有效成分会因品种、产地、采收季节不同而不同。(4)单味中药药效不一定会随剂量增加而增强,即量效关系不呈1+1=2的线性关系。如人参用小剂量会起兴奋作用,剂量过大,反起抑制作用。(5)传统中药,并经过几千年临床反复验证而保留下来的医药结合成果,所以,要研究与创新传统中药复方,是不能脱离传统中医药理论的指导。(6)中药复方的药效不一定是复方中每味中药的药效相加,或是复方中有效成分的药效相加,即中药复方量效关系也不呈线性关系。例如单复方, 是按照中医学理论与方剂学理论(按君臣佐使配伍与证法方药原则)组方遣药用人参或单用知母,各有明显降糖作用,若联用二药时,反而降低降糖效果,且人参用量比例越大,降糖作用越弱。(7)复方在煎煮、制备或口服过程中,往往会产生物理的或化学的变化,产生新的物质,影响了药效或毒付作用。(8)复方中多种单味中药之间或多种有效成分之间, 会起协同或拮抗作用,使复方增效减毒,或减效增毒。因此,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