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中医药走向世界的研究”(3)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13
在复方中要作选药配伍及影响溶出率的实验,以达增效减毒目的。如四君子汤,每一味中药对胃癌抑制作用较弱,但将二味、三味、四味相加一起的时候,将逐渐增强抑癌效果。四君子汤起益气健脾作用,若与起补血作用的四物汤联用,就会加强四物汤的补血作用。如在四逆汤中起强心作用的只有附子中的消旋去甲乌头碱,但单用附子时,既不明显也不持久,若加入无强心作用的甘草、干姜之后,不仅使强心增强、持久,而且避免单味附子所产生的异位心律失常,使毒性下降四分之三,这是由于甘草与附子同煎,使附子中的乌头碱溶出率减少22%。又如在三拗汤中,经过实验研究,起宣肺平喘、化痰止咳作用的仅有麻黄中的麻黄碱、杏仁中的苦杏仁甙、甘草中的甘草皂甙等三种化学成分,但用三成分代替三味中药,其疗效就不持久,且又有耐药性。又如在参附注射液中,加入行气的青皮之后,就会加强回阳救逆的作用。(9)复方药效往往与方中单味药剂量配比有关。如在四君子汤中,当炙甘草用量超过全方总量1/3时,抑癌作用明显降低。如在白虎汤加人参汤的方剂中,知母与人参剂量为5:3时有降糖作用,达到5:9时,便丧失了降糖作用。如在四逆汤中,干姜与甘草用量宜小,附子用量宜大。如在补阳还五汤中,黄芪用120g治疗组缺血性中风有效率可达100%,黄芪用30g治疗组有效率仅达84.6%。又如笔者在抢救重型肝炎时,根据患者病机拟方选药,并按当时主害病因与主导病机以及“君臣佐使”原则确定各药量比,选择大黄、茵陈、虎杖、黄芩、车前草或白茅根、丹参、赤芍、黄芪、西洋参或生晒参、白术、茯苓或猪苓、甘草、陈皮、厚扑、枳实、败酱草等药,自拟健脾利胆解毒汤,将其中大黄加至30-50g,茵陈加至60-80g,黄芪加至30-80g,再配合西医全身营养与保肝支持疗法,并随症加减中药。在笔者从医30多年期间,曾用此方经治7例阳黄重型肝炎均获临床治愈,每一例治愈均与选择主药、掌握主药用量与辅药合理量比有关。(10)复方中成药或汤剂,在经过人体胃肠道吸收、代谢、排泄过程,往往有部分药物或有效成分,会跟人体生物因素(细胞因子、消化液、 酶、激素等)起相互作用而引起药效变化,或产生新物质,因此,对于中药复方,还要进行体内动力学实验研究。
2、要学习与应用方剂学理论,主要是学习与应用“君臣佐使”配方和“证法方药”选药的理论,提高选药组方水平。
3、学习和应用中医“整体观念”与“审机施治”的理论,提高针对标本兼治的医药知识水平。
4、使用前辈经过几千年临床应用筛选的19000余种单味中药,特别是要学习与应用有分子结构鉴定与药理记载的400多种常用中药,作为提取药用有效成分的最便捷最丰富的药源。
5、使用前辈经过几千年临床反复验证与更正的60000多种复方,特别是几百种疗效较好的常用复方,作为筛选单味药物配伍组方的最便捷最丰富的药典。
6、依靠化学实验、药理实验、临床实验(包括体内外实验、药效学实验、药动学实验、毒理学实验)等多种相辅相成的对应实验,提高药物研究项目与质量。
7、要根据国内外市场情况,立项研制有竞争力的独特产品,并根据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购置省时、节能、高效的先进设备,生产符合GMP标准的中成药产品。
8、要充分应用现代先进的分离提纯技术、微芯生物开发平台、基因图谱、蛋白质图谱、高通量药物筛选、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等等先进技术帮助,研制疗效更高、毒性更小、成本更低、可控又便用的基因一分子特效药物。选择低成本又无毒性的中药材,研制可修复病损基因,可消除体内有害物质的新药,这是21世纪中医药的创新方向。
我们所继承与创新的中医药学理论,正是符合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科学理论,她犹如永亮不灭的灯塔,照亮中医药继承发展的道路!我们所致力研制的中成药,正是治疗多病因慢性病的特效良药,她犹如德高技精的名医,到处深受患者欢迎!
现在我们已经拥有更先进的中西医结合医药学理论,拥有19000多种单味中药和6万多种中药复方的文化药材库,拥有GAP药材生产基地,拥有现代化的化学实验、药理实验、临床药理实验的基地,拥有生物芯片、基因图谱、蛋白质图谱、现代制药先进设备以及高层次科技人才。我们应更有信心地研制更多更好的中成药产品,特别是要更多地生产治疗常见病难治病(如肿瘤、心脑血管硬化、乙肝、丙肝、肺结核、慢性阻塞性气管炎、艾滋病、糖尿病、高血压、前列腺肥大等等)的药物, 投入世界市场,为国内外人民医疗保健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