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收集在本院住院治疗,均经病理、超声、影像学确诊的癌症患者120例,其中,接受化学药物治疗者62例,放射治疗者32例,支持疗法者26例。年龄28~66岁。受教育程度初高中32例,大中专59例,本科29例;所有调查病例认知功能良好,并能较好地进行语言沟通,积极配合。
1?2 方法 (1)心理状况调查工具: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1〕评价患者的心理状况。其中SAS包括39项因子,SDS包括20项因子;将2个量表各因子得分经公式换算为标准分,标准分总分≥50分为阳性;得分越高,表明焦虑和抑郁程度越严重。采用诺丁汉健康自评量表(NHP)〔2〕评价患者健康状况,其中包括38项因子,得分越高,说明患者生活质量越差,健康状况越差。(2)心理干预内容:①提供患者喜欢的音乐,引导患者采取积极面对自我、面对人生、面对现实,寻找和谐的行为方式。②饮食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半流质或软食, 进行适量活动,多饮水,促进肠蠕动及毒素的排出。③启发患者亲属对患者不离不弃,尽最大可能地给予经济及心理支持。(3)干预方法:分别在心理干预前、心理干预后2周、4周进行心理状况调查,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比较干预前后心理健康状况。①首先结合患者健康状况,收集患者心理、生理、社会方面的资料,分别填写3个量表,分析其心理健康问题,根据每个患者的测评结果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与行为方式干预措施。②区分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不同社会地位、不同发病部位、不同发病阶段,分别进行交流、启发、疏导,每周2次,每次15~20min。③找出患者消极或错误的观点,利用相应的具有科学性的论据进行解释、强化,使患者能够接受,进行积极的自我对话,每周3次,每次15~20min。
1?3 统计分析 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t检验和χ2检验。
2 结果
2?1 心理干预前后SAS,SDS评分比较(表1) 表1显示,癌症患者在心理干预前存在严重的焦虑与抑郁。
表1 120例癌症患者心理干预前后SAS、SDS标准分比较(略)
心理干预前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周、4周,SAS、SDS标准分降低(P<0?05)。
2?2 心理干预前后NHP评分比较(表2) 表2显示,干预前NHP各项指标得分均较高,干预前NHP各因素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周,各项指标得分均降低,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周后明显降低(P<0?05),表明癌症患者进行对症心理干预后,心身症状明显改善。
表2 120例癌症患者心理干预前后患者NHP评分比较(略)
3 讨论
研究表明, 癌症患者的情绪反应对疾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有明显的影响〔3〕,负性生活事件、社会支持、抑郁情绪等心理社会因素对肿瘤患者免疫功能影响较大〔4〕。大多数妇科肿瘤患者应激反应强烈,免疫功能显著受到抑制,并且应激反应越强,免疫功能受抑越严重〔5〕。经及时进行心理干预,给予精神安慰、支持、劝解、暗示,很快帮助患者控制了混乱的思维和感情,心理反应和免疫功能得到有效改善。早期癌症患者对手术、放疗、化疗等方法抱有很高的期望值,以顽强的毅力忍受手术创伤和痛苦,承受化疗、放疗带来的局部或全身的不适,之所以能如此, 与患者抱有期望被治愈,不再复发的精神支柱有关,这时应及时鼓励患者,一方面接受科学的治疗;另一方面启发患者保持开朗、豁达、乐观、积极的态度,加强饮食营养,适宜的身体锻炼,积极参与癌症病人之间的交流、沟通,以战胜疾病。本文结果显示, 通过心理干预后,不同癌症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均明显下降,生活质量明显提高。表明对癌症患者及时进行科学正确的心理疏导和干预,通过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措施,可提高患者应对能力,降低心理应激水平,提高免疫能力,减少患者的心理压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1998:35-41.
〔2〕 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增):191-235
〔3〕 石智勇,刘彩, 周丽莉.癌症病人抑制和T细胞等与NK活性关系的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1998,6(4):363-365.
〔4〕 李建中. 肿瘤患者的心理社会因素与免疫功能的测定[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16(6):386.
〔5〕 阎子海,肖永红, 张文杰, 等.心理因素与女性乳腺癌关系的Meta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6,22(6):748-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