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链球菌comX基因可影响细菌毒力基因表达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13

                                          作者:张雪梅,尹一兵,孟江萍,许颂霄,王虹,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黄远帅

【摘要】  目的: 探讨肺炎链球菌的转化相关基因comX与其毒力表达的关系. 方法: 采用插入失活的方法制备肺炎链球菌的相关基因缺陷菌株,通过小鼠毒力实验观察它们毒力的变化,并应用RT?PCR测定肺炎链球菌的主要毒力因子透明质酸酶(phd),分泌型IgA结合蛋白(sIgA),肺炎链球菌自溶酶(lytA),肺炎链球菌神经氨酸酶A (nanA)和肺炎链球菌溶血素(ply)在细菌感受态发生过程中的表达,并比较其在野生和缺陷菌株中的表达的异同. 结果: 野生菌株的毒力基因受感受态刺激因子(CSP)诱导表达增加;虽comX基因缺陷菌株与野生菌株感染小鼠的能力无显著差异,但其ply基因的表达与comE基因缺陷菌株一样显著低于野生菌株的表达. 结论: comX可通过细菌转化的通路影响细菌毒力基因的表达.

关键词】  链球菌,肺炎;自转化,细菌;毒力基因

0引言

  肺炎链球菌是目前发现转化效率最高的一种细菌,一些可被感受态刺激蛋白(CSP)诱导表达的蛋白基因变异时,肺炎链球菌的毒力减弱[1-2]. 我们已发现调控肺炎链球菌转化的一个关键基因comE基因缺陷后,其毒力会减弱[3].
  
  近来发现了一个新基因comX与肺炎链球菌转化相关,其编码的蛋白具有δ因子的作用,可诱导一系列转化相关的晚期基因如cinA?recA, cilABCDE, coiA和cfl等的表达,使细菌发生转化[4-5]. 我们拟通过构建相关基因的缺陷菌株,比较其与野生菌株的毒力因子表达,以探讨基因comX是否与细菌毒力表达相关及相关的分子机制.

  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试验菌株及动物 2型光滑型 (SⅡ型)肺炎链球菌: 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医学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提供,主要遗传特征经鉴定合格. 健康BALB/c小鼠38只,由第三军医大学动物中心提供. 体质量18~22 g,随机分为三组,野生菌株组(wt, n=12),comE基因缺陷菌株组(comE-, n=13)和comX全基因缺陷菌株组(n=13). 主要试剂 C+Y半合成培养基:含5 g/L Yeast抽提物(Lacks and Hotchkiss,1960). 肺炎链球菌CP1250的染色体DNA(含有链霉素抗性基因str)、肺炎链球菌CPM17的染色体DNA(含有标志基因红霉素抗性基因erm的comE断裂基因)、肺炎链球菌CPM10的染色体DNA(含有标志基因红霉素抗性基因erm的comX1断裂基因和标志基因四环素抗性基因tet的comX2断裂基因),CSP,由美国Morrison教授提供. 引物序列由上海生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合成(表1),毒力因子序列由日本遗传子研究所设计并合成(表2).
 
  表1扩增各基因的引物序列(略)

  表2毒力基因所用的引物(略)

  注:phd为透明质酸酶,sIgA为分泌型IgA结合蛋白,lytA为肺炎球菌自溶酶,nanA为肺炎球菌神经氨酸酶A, ply为肺炎球菌溶血素.

  1.2方法

  1.2.1肺炎链球菌comE, comX1, comX2和comX全基因缺陷菌株的制备以菌株CPM17的染色体DNA为模板,PCR扩增出comE断裂基因(comEup?erm?comEdw)片段,以菌株CPM10的染色体DNA为模板,PCR扩增出comX1断裂基因(comX1up?erm?comX1dw)片段和comX2断裂基因(comX2up?tet?comX2dw)片段[4],胶回收纯化后储于-20℃备用.
  
  将肺炎链球菌培养于CTM培养基(C+Y培养基、1 mmol/L的CaCl2和2 g/L牛血清白蛋白)中至A550 nm=0.1左右,加入感受态刺激因子(CSP)20 μg/L,然后分别加入comE, comX1, comX2断裂基因的PCR产物各1 g/L于不同的试管中,37℃孵育90 min,然后分别铺于含红霉素(0.25 mg/L),四环素(0.25 mg/L)和二者都含的血平板(TSA)上,于37℃孵箱培养24~48 h,挑取菌落于C+Y培养基中培养,当细菌密度为A620 nm=0.2左右时,冻于-70℃冰箱保存,此即为转化菌落.

  1.2.2comE, comX1, comX2和comX全基因缺陷菌株的鉴定将野生菌与缺陷菌同时做转化实验,选用CP1250的DNA为外源基因;提取野生菌与缺陷菌的染色体DNA,分别以erm和tet的引物[5]进行PCR扩增.

  1.2.3小鼠腹腔感染毒力试验[6]将过夜培养于C+ Y培养基中的肺炎链球菌稀释20倍于C+Y培养基中培养6 h,到其A620 nm>0.6, 然后用无菌PBS稀释成适当的浓度. 经过浓度梯度感染预实验,将菌株稀释成5×105 cfu/L,分别在Balb/c小鼠腹腔内注入0.1  mL菌液,记录小鼠死亡时间,可得到各菌株的半数致死时间.

  1.2.4半定量RT?PCR测定毒力基因的表达

  1.2.4.1总RNA的提取: 将野生型肺炎链球菌及其各基因缺陷菌株(comE-, comX-, comX1-和comX2-)分别培养于CTM培养基中,在A550 nm分别为0.1左右时各加入CSP至100 μg/L ,诱导感受态发生. 分别在加入CSP的0, 10, 20 min三个时相取1 mL菌液,冻于-70℃冰箱,用以RNA提取. 将所取的样本按Qiagen试剂盒的总RNA提取法提取总RNA.
 
  1.2.4.2半定量RT?PCR以cDNA为模板[3],以基因16S rRNA(为内参)和五种毒力基因的引物(序列见表2),分别PCR扩增相应片段. 循环参数为:94℃  1 min, 55℃  40 s, 72℃  45 s,30个循环,琼脂糖电泳(Marker: ФX174DNA/HinfⅠ),照相.

  统计学处理: 小鼠毒力实验得到的各菌株半数致死时间结果用mann?whitnay U检验分析. 毒力基因的mRNA表达图谱通过软件Quantity?one 3.0 version分析数据,结果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肺炎链球菌基因缺陷菌株的构建及特性利用comE, comX1和comX2的断裂基因PCR产物转化野生菌株分别得到转化菌株comE-, comX1-, comX2-和comX全基因缺陷菌株comX-,转化率分别为4.3×10-3%, 7.8×10-3%, 1.2×10-3%和9.6×10-5%.  将野生菌株与基因缺陷菌株同时转化抗链霉素(str)的DNA,野生菌株获得转化菌株,转化率为5.6×10-1%,而各基因缺陷菌株均无菌落生长.  提取野生菌与基因缺陷菌的染色体DNA,以erm和tet的引物做PCR,野生菌株无对应产物,comE-, comX1-, comX2-和comX-菌株都在726 bp(erm片段)处有产物,comX2-和comX-都在1400 bp(tet片段)处有产物(图1),Marker为Gene RulerTM 1 kb DNA Ladder,购于MBI公司.  鉴定结果表明各基因缺陷菌株构建成功.

  A: comX-菌株有两种PCR产物:  tet(comX-t, 1400 bp) 和erm(comX-e, 726 bp), comE-菌株有一种PCR产物: erm(comE-e, 726 bp),而野生菌株(wt)没有相应PCR产物.  B: comX1-菌株有一种PCR产物erm (comX1-e, 726 bp). C: comX2-菌株有一种PCR产物tet(comX2-t, 1400 bp).  M: marker.

  图1通过PCR鉴定所得的基因缺陷菌株comE-, comX-, comX1-和comX2-(略)

  2.2小鼠毒力实验野生菌株和comX基因缺陷菌株comX-的半数致死时间均为1.9 d,而comE基因缺陷菌株comE-的半数致死时间为2.9 d,三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半定量RT?PCR分别测定各株肺炎链球菌在加入CSP的0,10, 20 min这3个时相时毒力基因Phd, sIgA, lytA, nanA和ply的mRNA表达量(表3).  显示在未加入CSP时,野生菌株和基因缺陷菌株的毒力基因都有一定量的基础表达. 通过统计学分析各基因在不同菌株的不同时相的表达,结果表明:在加入CSP后10 min时,野生菌株的5个毒力基因phd, sIgA, lytA, nanA和ply的表达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P<0.05),而各基因缺陷菌株无此现象. 相对于野生菌株,基因缺陷菌株comE-和comX-菌株的毒力基因ply的表达量都明显下降(P<0.05),而其它毒力基因的表达无显著差别. 而comX2-菌株的毒力基因sIgA的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 相对于comX-菌株,comX1-和comX2-菌株的毒力基因ply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comX1-菌株的毒力基因nanA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comX2-菌株的毒力基因sIgA表达量显著增加(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