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多糖及其衍生物的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6-05-30
【摘要】茯苓多糖是茯苓主要活性成分之一,有着重要的医疗与保健作用。为了更好开发和利用茯苓,本文结合近10年文献对茯苓多糖及其衍生物的生物活性进行阐述,增强对其认知。
【关键词】茯苓多糖;衍生物;药理作用【中图分类号】R3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5)20-0002-03茯苓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oriacoco(chw.)Wolf的干燥菌核。茯苓性味甘、淡、平,归心、肺、脾、肾经。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的功效,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宁,惊悸失眠等症[1]。茯苓作为“药食同源”的优良药材,自古被视为“中药八珍”之一,同时也是各种中药使用最广、出现频率最高的配伍用药之一。茯苓多糖是茯苓主要活性成分之一,通过对其结构改造,可以增强其抗肿瘤、增强免疫、保肝、抗疲劳、抗氧化、抗菌等生物活性。茯苓在液体深层发酵过程中会将大量多糖分泌到胞外,本文就茯苓多糖及其衍生物的生物活性及其制备工艺进行阐述,增强对其认知。
1.茯苓多糖生物活性
1.1抗肿瘤
1.1.1抑制肿瘤侧群细胞的细胞周期现研究已表明肿瘤侧群()细胞具有一定干细胞特性,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的潜能,影响肿瘤细胞发展变化。郭晨旭、钱军[2]使用茯苓水煎剂给药家兔得到茯苓药物的血清,之后运用CCK-8法检测该血清干预胃癌细胞细胞后细胞周期的变化,发现茯苓血清可以有效抑制细胞的增殖能力,使细胞的细胞周期停留在G0、G1期;随干预时间延长,该现象更明显。
1.1.2抑制肿瘤细胞的转移张密霞、李怡文等[3]给药Lewi肺癌小鼠茯苓多糖高、低剂量,通过计数肺表面转移灶个数、肺微小转移灶个数、外周血白细胞数量及检测脾质量、脾指数;并与阳性药顺铂比较,观察茯苓多糖对Lewi肺癌小鼠自发肺转移影响。结果发现茯苓多糖对实体瘤无抑制作用,可抑制自发肺转移,促进外周血白细胞CD11及CD18mRA的表达。张密霞、张德生等[4]又给药16黑色素瘤小鼠茯苓多糖高、低剂量,采取同样方法探讨茯苓多糖对16黑色素人工肺转移的影响,结果表明茯苓多糖可抑制16黑色素人工肺转移。
1.1.3作用于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可在体外发现、识别肿瘤细胞,将其包围起来形成玫瑰花环样结构,并释放抗瘤物质将其杀死。张丽娟、张德胜等[5]从大鼠中分离出中性粒细胞(M),经含茯苓多糖的培养基培育后作用于体外培养的el-7402肿瘤细胞,结果发现茯苓多糖影响后的M在肿瘤细胞周围形成的玫瑰花环样结构比例增大,其机制与茯苓多糖增强MTLR-4、MyD88、F-κ、CD11mRA表达有关。
1.1.4诱导肿瘤细胞凋亡ZhagM、ChiuLC、CheugC等[6]利用茯苓水溶性葡聚糖CM3-Ⅱ对人类乳腺癌细胞MCF-7进行研究,发现CM3-Ⅱ可以诱导细胞周期G1期,下调乳腺癌细胞中细胞周期蛋白D1和细胞周期素E的表达,引发癌细胞凋亡。WagY、ZhagL、LiY等[7]研究发现茯苓葡聚糖本身不显示抗癌活性,但经过硫酸化和羧甲基化之后,变成水溶性葡聚糖则显现出较强的抗肿瘤活性。
1.2增强免疫功能
1.2.1促进免疫球蛋白的分泌彭小彬、邱小惠、余传林等[8]用环磷酰胺造模免疫功能低下的小鼠,给药不同剂量的茯苓多糖,结果发现茯苓多糖可以提高小鼠血清溶血素的水平和IL-4水平,促进脾脏IL-4mRA的表达,显著增强小鼠脾细胞产生IgG和IgM的能力。
1.2.2作用于淋巴细胞亚群王青、胡明华、董燕等[9]给小鼠以200mg/kg?d剂量的茯苓多糖灌胃两周,并在
第14天注射100mg/kg的环磷酰胺构建免疫抑制模型,24h后处死小鼠取派氏结()、肠系膜淋巴结(MI)以及脾脏()细胞并对其荧光标记,进行检测。结果发现茯苓多糖可以显著抑制环磷酰胺有诱导的淋巴细胞亚群的的变化,特别是对抗的变化。
1.3抗氧化作用TagJ、ieJ、LiD等[10]对茯苓多糖(C)研究发现,C在不同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里可以还原成多糖C-1、C-2、C-3,其中前二者为单糖,C-3为葡萄糖与阿拉伯糖组成的杂多糖;而这些还原性多糖可以有效清除羟自由基、AT自由基与亚铁离子活性。其中C-1在DA结合分析中显示出比其他还原性多糖有更强的与DA结合能力,各还原性多糖均对DA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
1.4保肝李帅、王玉霞、李海霞等[11]对实验组每只小鼠肌内注射2μg乙肝表面抗原(HAg)与1.0mg的茯苓多糖(C),两次免疫之后于
第14,21,28,35天检测小鼠血清特异抗体IgG滴度。实验发现C可以显著提高小鼠血清抗原特异性抗体滴度,并且在28天至35天时,C的效果与阳性对照药铝佐剂组效果相当。
1.5抗糖尿病郑彩云[12]利用四氧嘧啶诱导糖尿病大鼠,设置茯苓多糖高、低两个剂量组(2.5g/kg?d、0.5g/kg?d),每日灌胃两次,连续30天。分别在5、10、30天后空腹8h测定体重与血糖,在
第30天测定血清与肝脏中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酶的水平。实验表明茯苓多糖可以减少糖尿病模型大鼠的血糖,抑制其体重的减轻,降低丙二醛的含量,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含量,因此还具有抗脂质过氧化作用。
2.茯苓多糖衍生物生物活性
2.1抗肿瘤
2.1.1抑制肿瘤细胞增殖CheX、ZhagL等[13]研究发现茯苓多糖衍生物(C3-Ⅱ)具有显著抑制肿瘤细胞作用,其机制可能是C3-Ⅱ中的羧甲基和硫酸盐团体通过氢绑定与静电吸引,增加了与免疫细胞受体结合能力引发更强的免疫反应,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
2.2保肝作用陈继岩[14]对羧甲基茯苓多糖(CM)抗肝炎病毒体内实验及体外实验。体外实验中以人肝癌HeG
2.2.15细胞株为模型,加入不同剂量CM,发现CM可显著降抑制HAg和HeAg的分泌;体内实验以CCl4复合因素制作D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给药不同剂量CM后对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细胞凋亡因子caae-3、Ⅲ型胶原(collage-Ⅲ)、层粘蛋白(lamii)以及mad3、mad7的表达进行检测,发现GM可通过调节TGF-β/mad信号转导通路,起到抗肝纤维化保护肝脏作用。
2.3抗疲劳作用符辉、吴奇辉、王广兰等[13]对雄性小鼠给药羧甲基茯苓多糖(CM)30天后,测定小鼠负重游泳时间、血清尿素氮及血乳酸等指标,发现CM可延长小鼠负重游泳时间,降低血清尿素氮及血乳酸的含量,提高肝脏OD活性,表现出良好的抗疲劳作用。
2.4抗菌作用WagY、XuW、CheY
[16]对水溶性羧甲基茯苓多糖(C)研究发现,C与聚氨酯表面结合后,C亲水性与浓度可以使聚氨酯表面改性。在抗菌活性实验中C修改表面具有显著抑制铜绿假单胞菌生长的作用。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5抗氧化作用曹宇、高文远、张黎明等[17]对羧甲基茯苓多糖(CM)抗氧化性进行研究,分别用Feto反应和邻苯三酚自氧化法来测定CM对羟自由基与过氧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结果表明在CM质量浓度为0.1至5g/L的范围内,具有还原能力。程水明、刘莹、梅光明等[18]对CM体内、体外抗氧化作用进行研究,发现CM在体内可以抑制丙二醛的生成、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含量,在体外可以清除羟自由基、超氧自由基以及过氧化氢的作用,证明CM具有抗氧化作用。WagQ、Che、HaL等[19]研究发现羧甲基茯苓多糖不仅可以清除自由基,还可以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DA氧化损伤、红细胞溶血和丙二醛的产生。
2.6增强免疫功能
2.6.1作用于树突状细胞树突状细胞是一种抗原呈递细胞,存在与血液和暴露于环境的组织中,用于调节对当前环境刺激的先天和后天免疫反应。钱高潮、丁志祥、潘薇等[20-21]研究发现羧甲基茯苓多糖(CM)可以提高人外周血源性树突状细胞(DC)中趋化因子受体CCR7蛋白及基因的表达,增强DC的迁移能力并抑制CD凋亡,降低血清中IL-10的质量浓度;通过Weterlot检测磷酸化Akt、Akt蛋白表达发现,CM上调CCR7表达的机制可能是通过I3K/Akt信号通路发挥作用。
2.6.2作用于淋巴细胞张秀军、徐俭、林志彬[22]通过体内体外给药来研究羧甲基茯苓多糖(CM)调节免疫功能。体外试验将小鼠淋巴细胞以及巨噬细胞分别与不同浓度的CM一起培,而体内试验是将不同剂量的CM注入小鼠体内连续十天;两种试验均考察考察脾淋巴细胞增殖与巨噬细胞吞噬中性红的能力。结果表明CM可以有效促进脾淋巴细胞的增殖及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从而增强小鼠免疫功能。
3.展望随着中药现代化发展,茯苓这种疗效确切的名优药材正在进行二次开发利用。已知茯苓多糖具有多种生理活性,通过化学途径或分子生物技术对茯苓多糖进行修饰制造多种茯苓多糖衍生物,从而改变其水溶性使其表现出更高的生物活性;并对茯苓多糖抗肿瘤、增强免疫功能等作用进行分子机制研究,阐明其作用机理,为中药新药提供新的研发方向与思路。传统茯苓栽培法具有生产周期长,产量不高,松材消耗大等不足,以松木为原材料本身就存在资源制约问题,加之茯苓窖种易受白蚁损害,茯苓产量及质量均受到制约。茯苓液体深层发酵技术可解决这类问题,对我国植物资源和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保护意义。加大对茯苓多糖制备工艺基础研究,开发出高品质的中药新资源。【
下一篇:抑酸药临床应用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