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癌因性疲乏护理干预对肺癌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策略 确诊并符合研究要求的300例肺癌化疗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150例, 分别实施癌因性疲乏护理和常规护理, 比较两组患者的癌因性疲乏程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通过系统化护理干预后癌因性疲乏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作用(P<0.05)。结论 癌因性疲乏护理干预可以缓解或消除癌因性疲乏, 提高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 癌因性疲乏;肺癌;护理干预;疗效观察
癌因性疲乏是由于癌症及相关治疗引起患者长期紧张和痛苦而产生的一系列主观感觉, 如虚弱、活动无耐力、注意力不集中、动力或兴趣减少等。它可以由癌症本身引起, 也可以是癌症治疗的结果, 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心理状况、家庭和社会功能, 以及他们对存活质量的满意度, 它不仅对患者平时的生活质量有影响, 还有使病情加重的可能, 严重时还会让患者要求终止正在进行的治疗。因此, 正确评估患者癌因性疲乏的严重程度, 及时给予正确的护理干预, 有推动癌症患者病情好转、进一步改善生活质量的可能。本院2013年3~12月对部分接受化疗的肺癌患者实施了癌因性疲乏护理干预,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策略
1. 1 一般资料 2013年3~12月在本院确诊并进行化疗的300例肺癌患者。其中男191例, 女109例, 年龄32~65岁, 平均年龄54.7岁。将3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150例, 对两组患者分别实施系统化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病情、化疗策略、癌因性疲乏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作用(P>0.05), 具有可比性。
2 入组标准
①患者已确诊为肺癌;
②既往已进行了2个化疗疗程;
③同意接受调查;
④年龄>25岁;
⑤经美国癌症中心疼痛研究小组制定的简易疲乏量表(brief fatigue inventory, BFI)评估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癌因性疲乏;
⑥均具有完全自主意识, 精神及理解力正常, 且语言清晰;
⑦未患有其他较为严重的慢性疾病;
⑧无癌性转移或严重并发症;
⑨既往化疗时无Ⅲ、Ⅳ度不良反应;
⑩无精神病病史。
3 策略 对照组患者予健康教育、心理、饮食等常规护理,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癌因性疲乏护理, 每日对患者进行癌因性疲乏评估, 并依据情况制定和实施护理干预, 然后评价干预效果。护士长每周依据评价结果给予护士护理方面的指导。
①指导患者每日仔细记录疲乏日记, 该措施有利于评估疲乏程度及缓解疲乏程度。
②健康教育及心理干预:定期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 目的在于提供疾病和治疗的相关信息, 鼓励患者自我管理健康及情绪, 鼓励患者倾诉烦恼, 便于及时疏导患者的心理理由, 此做法可以提高患者对癌因性疲乏的积极应对。
③运动干预:综合评估患者年龄、心肺功能等身体状况, 为其量身定制有氧运动, 如有氧健身操、每天打太极拳15 min、间断步行等, 并逐渐增加运动时间、次数, 运动强度以患者运动后未感觉疲劳为宜, 将运动目标心率制约在最大心率的60%~80%。无论患者身体状况如何, 总体运动时间均不能超过30 min。研究表明, 有计划的有氧运动可以明显地减轻癌因性疲乏, 这可能与运动时新陈代谢增加, 使重要脏器的血液增加, 营养供应充足器官功能提高, 从而达到缓解或消除疲乏的作用有关。此外, 还需指导患者通过自身有意识、有步骤地对肌肉反复紧张-松弛的循环练习、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可以有效地减轻癌因性疲乏。
④保证充足的睡眠:研究表明, 多元的认知行为干预可以优化睡眠品质, 也可以改善癌因性疲乏。给患者制定科学的作息时间表, 以限制患者在床上的休息时间, 从而避开因白天睡眠时间过长而导致的晚上失眠现象;睡前禁止患者进食, 禁止进行强度过大和兴奋性过高的运动。同时, 调整治疗和护理时间, 在保证疗效和护理质量的前提下, 最大程度的减少对患者晚间睡眠的打扰。
⑤饮食干预:指导患者饮食, 烹饪策略应多样。护理人员定期检测患者的体重, 并配请专业的营养师个体化制定每个患者的饮食。
⑥对症护理:患者出现疼痛时, 首先, 严格遵照有效制约疼痛的指导原则来止痛;其次, 根据患者的年龄、爱好、文化程度、精神状况、身体情况、情绪来选择合适的音乐, 以分散其注意力, 从而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当患者出现恶心、呕吐时, 护理人员应勤打扫, 更加注意病房的整洁安静, 减少各种不良的刺激。嘱患者呕吐后及时使用温水或淡盐水漱口, 注意保持口腔的清洁。鼓励患者在呕吐缓解期间可少量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并适当喝水。
4 评估指标 使用美国癌症中心疼痛研究小组制定的简易疲乏量表进行癌因性疲乏的评估。采用癌症患者生活质量测定表进行生活质量的评估。
1. 5 统计学策略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通过癌因性护理干预后癌因性疲乏程度3.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0.00%, 生活质(69.40±8.37)分明显高于对照组(51.36±6.73)分, 差异有统计学作用(P<0.05)。
3 讨论
癌因性疲乏发病快、持续时间长、程度重, 对患者的生活、工作和学习等产生严重影响, 是由疼痛、恶液质、营养不良、毒性代谢、贫血以及心理等各项因素所引发的主观疲劳及部分功能障碍。肺癌患者确诊时大部分已处于晚期, 恶性度较高, 化疗后癌因性疲乏程度更加明显, 对患者的康复及治疗造成严重影响。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建立, 癌症患者存活期的延长, 以及患者对存活质量的追求, 疲乏理由日益为人们所重视。癌因性疲乏普遍存在, 其影响因素较多, 作用机制复杂, 目前还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 护理策略亦未完善。因此, 要提高晚期肺癌化疗患者的生活质量, 就需要制约癌因性疲乏给患者带来的不适。
[肺癌护理论文范文]相关文章:
1.肺癌的护理毕业论文
2.护理论文范文
3.护理的论文范文
4.探讨肺癌患者术后的观察及护理
5.舒适护理对肺癌术后康复的效果
6.老年护理学论文范文
7.护士护理论文范文
8.护理管理论文范文
9.护理论文范文精选
10.2017护理毕业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