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我院实施医院护士岗位管理的过程中,为激励护士服务临床,深化优质护理服务,岗位绩效考核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而护理工作量统计是岗位绩效考核方面的一个难点,如何准确便捷地统计护理工作量,是选用统计方法的主要考虑因素。我科以分级护理制度为基础,利用电子护理管理系统和分级护理时数统计方法,较好地解决了护理工作量统计这个难题,为岗位绩效考核提供了准确、公平的考核依据。
【关键词】分级护理时数;岗位绩效管理;护理管理系统
为响应卫生部关于实施医院护士岗位管理的指导意见,我院于2013年确定了“以实施护士的岗位管理为切入点,从护理岗位设置、岗位培训、岗位绩效考核等方面激励护士服务临床,而岗位管理是对所需岗位的类别和结构进行设置,是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的过程,对于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护理学科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岗位绩效工资的实行,注重了临床实践,使收入分配与岗位职责和临床工作业绩挂钩,避免了脱节,体现出多劳多得,进行系统考核,考核成绩与当月奖金挂钩并作为评优、评先的依据,这种分配模式可对护士合理引导,极大地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1]。护理工作量统计是岗位绩效考核方面的一个难点,一方面需要保证工作量统计数据公开透明、客观真实,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出护士工作的数量及质量,另一方面又不能太过繁琐、额外增加护士工作量。护理时数是指24h照护1例患者所需要的直接护理和间接护理的平均时数[2]。大量网络技术、实用软件的开发和应用,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的解放[3]。我科结合实际情况,以分级护理制度为基础,利用医院信息平台上线的护理管理系统,采用分级护理时数来统计工作量,较好地解决了护理工作量统计这个难题,为岗位绩效考核提供了准确、公平的考核依据。通过民主讨论,根据医院绩效方案制订出我科护士绩效考核方案和具体考核指标,本方案经12个月的运用,效果明显,现报道如下。
1研究对象
本科室共设置有46张床位,共18名护士,床护比1∶0.4,年龄21~46岁。其中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1名,护师8名及护士8名。工作5年以上护士7人,3年~5年8人,3年以下3人。月收治病人140~160人次。
2研究方法
分级护理时数指护士为各护理级别患者服务的时间,利用护理系统中已有的管理、业务数据,由计算机系统自动完成分级护理时数统计,并通过对时数信息进行自动分类加权,产生各类考核指标值,为绩效考核提供有力的支持。分级护理时数统计主要依赖于护士上下班时间、服务患者实际护理时间、护士分管患者人数以及患者护理级别变化情况。算法图见图1。
2.1护士上下班时间的确定
护士排班管理可提供准确的上下班时间,排班班次设置的精细化程度决定了统计数据的精度。在护理管理系统中,可以针对班次设置多种属性:起止时间、工作时数、是否夜班、是否休假等,来实现各种管理目标,如“休假”类班次在排班时将计算工作时数(用于计算本期超时和累计超时),但在工作量统计中不算工作量。同时,采用子班次的方式可实现更精细的管理,如“两头班”通过子班次的方式,可将一半时间设置为“普班”,另一半时间设置为“夜班”,便于统计工作量时对不同时段的工作量设置不同的加权系数。
2.2服务患者实际护理时间的确定
服务患者实际护理时间来源于患者的各种临床事件:如入院事件确定了护理的开始时间;转科、转床事件包含了护理服务的时间变化数据;出院、死亡事件确定了护理的结束时间。
2.3患者护理级别的确定
利用我院医嘱电子信息系统的资源,通过信息平台采集患者的护理级别。患者入院后医生会开录级别护理医嘱,当患者病情发生变化时,医生开录新的级别护理医嘱,对特殊疾病患者,医生开录特殊疾病护理医嘱时,可根据医生嘱托确定患者护理级别。
2.4护士分管患者人数的确定
护士排班管理中设置该护士固定管床、上班时间托管床位,结合该护士的资历及业务能力可确定护士上班时分管患者人数。如果患者转床或转科,则根据患者床位变化时间,结合护士排班,通过分割计算,可确定同一患者在不同时段的责任护士。在具体操作实施考评中,不同层次、不同维度加入不同权重系数,所有工作量指标通过医院信息系统自动生成,保证数据完整性和准确性,使评价结果客观、真实、公正合理,也提高了计算的速率[4]。同时,通过考核反馈机制的建立与完善,增加了管理的透明度,达到了护理目标有效管理的效果。
3分级护理时数统计应用效果
经过1年时间的实践,初步实现了岗位管理、岗位培训、岗位绩效考核三位一体的管理目标。同时管理的信息化也带来了很多优势:采用电子医嘱系统收集护理工作量次数,利用信息平台避免手工记录上报工作量因主观因素导致误差较大的缺点;且在工作时同步记录工作量,省时省力,让护士有更多的时间为患者服务[5];可动态、实时地了解各层级护理人员的工作情况,使护理人员的劳动力价值真正有所体现,结合科室工作效率水平、人均工作效率水平、病危病重率等方面因素,对护理单元进行绩效分配的方案更能体现出不同护理层级的特点,既能把控全局,又能实现精细化管理。同时岗位绩效考核直接作为报酬依据和激励的手段,其统计结果精准、公平、公正,在实际使用中很好地体现了多劳多得、优劳取酬,对优秀人员起到鞭策作用,促使团队不断提高、进步,充分发挥了目标激励、支持激励、榜样激励、强化激励的作用。
4讨论及改进
4.1分级护理时数的应用
分级护理时数的统计根据护士排班班次,结合管床和托管床位的设置,通过采集患者的床位变动情况以及患者护理级别的变动,统计出护士的护理工作量。统计数据包含了患者的护理级别信息(特级、一级、二级、三级)、护士的排班信息(普班、夜班)等。护理工作量数据由电脑软件自动生成,其过程自动化、结果精确量化,还可对数据进行分类加权,产生各类不同的业务指标值,大大提高了统计护理工作量的效率。实际应用中,将护理工作量与工作质量、技术难度、患者满意度、护理教学及培训等多方面挂钩,进行综合、全面的绩效考核,运用计算机技术自动生成绩效统计报表;还可对护理质量提出具体要求,出现缺陷及差错均有相应的扣分标准,量化后的绩效考核结果直接和奖金挂钩,奖惩分明,从而促进护士按规范及标准进行操作,大大提高护理规范操作的依从性,减少护士工作缺陷率,提高科室的护理合格率。
4.2分级护理时数统计应用改进
分级护理时数统计以护理级别为基础,国内目前护理分级制度是按护理工作应当完成的服务内容作为依据[6]。但同样的护理级别对专科护理的要求却存在差异,照护每名患者实际花费的工作量有一定的出入,且测得的护理工作量会因病种及科室的不同而存在差异,但方法简单易行,在科室内部使用相对客观真实。而在不同科室间的比较,需进一步商榷其科学严谨性。通过调整相应的权重指数,也可达到一个比较合理的水平。下一步通过护理系统的进一步完善,融合计数工作量统计,从系统中采集工作量相对较大的项目执行记录,结合不同项目的权重系数,护理工作量的统计将更能客观地反映护士的真实工作量。致谢感谢信息公司陈明工程师的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刘仁群.普外科护士绩效考核表的设计与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12(3):119-120.
[2]吴剑,环晓锋,吴春燕.护理绩效奖金核算改革初探[J].护理学杂志:综合版,2013,28(8):68-70.
[3]张洁.Excel在产科护理绩效管理中的应用[J].基层医学论坛,2015,19(11):1510-1511.
[4]毛丽洁,余儒,贺彩芳,等.以工作量为基础的护理绩效核算方案构建[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12):1487-1491.
[5]吴玲,朱洁.医院绩效管理中护理部统筹护理工作量计算方法的探讨[J].中国护理管理,2014,14(5):515-517.
[6]张棣,朱永生.医院绩效奖金分配制度改革初探[J].现代医院,2010,10(12):13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