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金融危机与公允价值准则
20世纪90年代以来,金融衍生工具的大量产生以及随之而来的金融风险使得公允价值成为唯一能够被认可的计量模式。在美国证券交易管理委员会(SEC)及投资者的推动下,“公允价值”逐渐得到接受,由下表我们可以看到,在2006年以前越是新近颁布的准则公允价值运用程度越高。与历史成本不同,公允价值计量模式面向现在和未来,人们认为,公允价值会计能让金融监管机构以及其他财务报告使用者更早地获知金融机构所面临的财务困境。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于1991年10月正式接手制定这方面的准则;与此同时,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于1991年亦开始发布公允价值对金融工具确认、计量、报告和披露的会计准则。截至2004年12月底,FASB共发布了153份财务会计准则,其中与公允价值有关的会计准则就有60个,2006年FASB发布的SFAS157号会计准则将公允价值计量推向了高潮。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SFAS)要求对金融资产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并将变动计人当期损益表。这就使得美国金融机构持有的证券化资产,即使没有出售,没有已实现亏损,也必须根据最新的消息及市场报价调整相关资产的公允价值,并且计人损益。
这次金融危机暴露了公允价值计量准则的一大缺陷,就是公允价值在由市场活跃转为不活跃时,对有关资产应如何定价没有提供足够的说明指引。“尤其是在资产市场价值急剧缩水的情况下,如果仍采用以市场价值为基础的公允价值计量,反映在资产负债表里的金融资产账面价值也会急剧缩水。’心企业为维护投资者信心,会出售这些市值不断减少的资产,但这种做法将进一步加剧资产的贬值。这是因为在前期公允价值的基础上计量下一期的损益,而不是在历史成本的基础上计量损益,所以当公允价值在高位下调时就增加了人们的恐慌心理,“从而使市场陷人交易价格下跌—资产减计—核减资本金—恐慌性抛售一一价格进一步下跌的恶性循环之中’,⑤,正是公允价值的运用,使得其账面数字螺旋式地减少,企业资产缩水。
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为例,假设某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1月份公允价为2001)万元,2月份公允价值下降为1800万元,其会计处理如下(单位:万元): 借:资本公积一其他资本公积200
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一公允价值变动200如果3月份持续下跌至1200万元,会计处理:
借:资产减值损失800
贷:资本公积一其他资本公积200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一公允价值变动600
可见,公允价值对于市场价值下降时企业的资产,尤其是金融资产或衍生产品的价值会造成多么巨大的冲击。而如果不采用公允值计量,则不论市场价格增加多少,都不影响其账面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