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监管机构对于外资银行的监管,在华外资银行将继续受到新监管要求的累积影响。2011年开始实施的被称为“三个办法,一个指引”的新监管办法将会对外资银行的业务范畴和深度造成影响。“三个办法,一个指引”要求各银行不得将流动资金贷款用于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融资和股权投资。尽管外资银行充分理解这些监管原则和举措,并且会竭尽所能达到监管要求,但是一旦贷款用户没有将贷款用于申贷事由,中国的监管机构将会问责外资银行,这点令外资银行感到不安。同样,利率市场化是目前中国金融市场深化改革的必经之路,在华外资银行同样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调整经营策略来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是必行的。
调查报告显示,外资银行将在多个方面受益于利率自由化,这不仅有利于外资银行发挥定价风险方面的优势,还利于部署利率风险管理产品,同时也有利于发挥流动性风险管理方面优势。利率市场化将进一步凸显外资银行的竞争力,尤其是风险定价能力。
四、外资银行如何应对中国利率市场化
利率市场化标志着中国由政府管制利率时代进入市场化利率时代,银行业也从相对垄断时代进入完全竞争时代。这势必将对中国的金融格局和资源配置格局产生前所未有的影响和冲击,在中国大金融环境下求得一丝生存环境的外资银行也不例外。在存贷利率管制下,银行对管制型利差依赖性依然较大,这就造成了存款类金融机构的高度同质化,同时也损害了公众的存款利益并提高了企业贷款成本和融资难度。可以说我国的利率市场化已经形成了一个失衡的结构,直至最有决定性意义的存款利率的全面放开。
与发达国家成熟的市场经济不同,由于正规融资渠道的利率和信贷管制,大量资金游离于正式金融体制之外,使得央行的金融市场调节常常遇到阻碍,导致金融信号失真,进一步金融市场资源配置效率低下,政府监管效果不明显。在传统的利率管制下,银行业利润过高,对管制型利差依赖过大,导致实体经济的挤出效应,非正规金融融资渠道以及影子银行的出现也使中国金融市场蕴藏了巨大的金融泡沫风险。这也导致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发展尤其困难,因为外部环境不同于发达国家,成熟的银行运作模式和经营理念不再适用于中国市场,外资银行的决策者们势必要重新找到适合自己企业的发展之路。
而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改革推进,“揽存争贷”,“存款利率提高,贷款利率下调”的局面不可避免,银行间的竞争会越发激烈。四大国有银行和长久以来便扎根于中国金融环境的成熟股份制银行无疑会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凭借自己的优势迅速确立其市场地位。相对的,市场占有率较小的外资银行和一些中小银行的生存环境将会越来越困难。由于外资银行市场认可率较低,准入门槛高,监管力度大,在竞争中就不得不以高于平均市场水平的存款利率和低于市场平均水平的贷款利率来吸引客户,以求业务量的增长,但这就会导致经营成本的上升,竞争难度加大,很可能会加速一部分外资银行的退出。
此外,利率市场化也将进一步挑战银行资产负债表状况。长期以来,银行业一直存在着“短存长贷”的期限错配风险,由于存贷款利率的管制放开,会加剧表外业务融资成本的波动,也放大了期限错配的风险。 从长远来看,利率市场化的加速推进和最终完成,势必会从根本上改变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模式,彻底重塑我国金融业的竞争格局。银行业必须彻底改变信贷结构、资产结构、客户结构、业务结构、收入结构和盈利结构。同时,通过创新能力、定价能力、服务能力、风险管理能力、资源配置能力以及成本控制能力的显著增强,推动中国金融格局的变革。外资银行更要立足于自身的经济盈利模式和企业文化,扎根于中国大的金融环境,研究出一套来应对中国利率市场化的对策,加强自身竞争能力,以求在中国金融市场中求得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