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以科学发展观审视推进草原生态建设和草牧产业发展(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14
2.1.2草地资源生产力季节不平衡与牲畜需求不平衡的严重性天然草地植物生产力有明显的季节性,而牲畜对牧草的需求随生长发育不断提高,呈现出严重的不平衡。冬季牧草量少质差,加上牲畜体能消耗大,冬季掉膘快,抗灾能力极差,遇灾死亡多。这是靠天养畜夏活、秋肥、冬瘦、春死的根本原因。根据内蒙古、西藏、青海、甘肃、宁夏、新疆等地资料显示,冬季牧草产量约为生长旺季的43.5~62.1。根据对天山北坡低山冬牧场区牧草的测定,冬季牧草产量只有年内最高产量的40.3%~45.5%,相应的粗蛋白含量只有22.8(见表2)。
草地生产力与牲畜需求不匹配,年度间的易波动性是制约草地牧业效益和牲畜冬瘦、春死灾害多的根本原因。
2.1.3传统草地牧业经营方式的极大制约性传统草地牧业采用靠天游牧的自然经济经营方式,这种经营方式是导致草原退化、生产效益和牧民收入低下、人文状况落后的根本原因这些表现在人口增长,社会需求不断提升中更加剧化。据调查,2000年新疆农民人均收入1618元,牧民收入仅970元,为农民收入的60,有些牧区人均收入不足500元,阿克陶县塔吉克自治乡人均收入仅326元。2.2充分发挥草地资源多样性、多功能、多转化阶的优势潜力
2.2.1草地和草业是大农业结构系统的重要结构成分,草地是面积最大,生态适应范围和分布区域最广的土地资源。耕地、森林、草地3类土地资源面积对比,依次占我国国土面积9.89,13.4和41.55。草地、农地、林地光合产物,人类直接利用占22,牲畜利用占50,不能利用的占28。因此,根据科学发展观的原理,应该重新审定传统的农、林、牧、副、渔农业结构模式,图1所示
示为大农业结构系统,其中畜牧业是含水产等在内的养殖业。
上一篇:关于发展循环经济加快生态城市建设
下一篇:浅谈持续发展的城市综合交通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