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城市增殖经营新目标:如何打造城市个性(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14
。所以出现了中央提出要在十五期间发展高科技产业和第三产业,到了省、地、市甚至乡镇都提出要搞高科技产业和第三产业。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城市和地区之间重复投资形成剩余资产尚未消化完的情况下,如果我们不能从观念和制度上走出计划经济束缚的、过度重视自上而下的政府指令,而忽视纵横交错的市场的力量,那么我们在十五期间还会重复产业雷同的老路。使一些城市的资产,不仅不会增殖,反而成为被淘汰的负资产。
    二是缺乏地方文化和历史特色的城市建筑,使本来具有旅游价值的城市失去旅游价值。中国有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和历史,中国的许多城市都有悠久而独特的文化和历史资源,如何利用城市建筑的语言使这些独特的历史和文化资源在与现代经济或现代建筑技术的融合中,变成一个城市旅游资源,在这方面,我们做的很不够。
    三是不顾城市本身发展的需要,进行富有特色和个性的城市规划,而是中小城市模仿大城市,大城市模仿国际化大都市,追求最大的广场、机场、剧院和超高建筑。城市建设不是在特色和个性上做文章,而是在大、高上相互攀比。其结果出现了一批类似进城农民形象的城市。一个中小城市建一个特大的广场或剧院,就像一个进城的农民穿一件不合身的西服一样难看。一些大城市,过分追求城市建筑的华丽和所谓的气派,其结果使城市形象成了俗气十足、打扮妖艳的贵妇。这些失去个性的城市,不仅丧失城市特有的审美价值,而且那些闲置的广场、机场和利用率极低的剧院等城市建筑成为城市剩余资产。



  认识城市个性的内涵,挖掘城市增殖潜力

    中国城市个性的丧失,除了受计划经济影响和中国几千年自给自足的农耕经济经营观念上的原因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对城市化认识和对城市经营上的知识准备不足。自1949年解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政府可以说有两次进城。第一次是全国解放后进驻城市,建立一个计划管理城市的模式;目前,中央提出在十五期间实施城市化战略,中国政府面临着第二次进城,肩负着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建立一个符合市场经济需要的城市管理模式。这两次进城,虽然发生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但有一点相同,就是这两次进城都是在没有足够的知识、人才和观念准备的情况下进行的。都是先进城,再学习。目前中国城市经营者对城市个性认识不足的问题,就像一个刚进城的农民,需要一段对城市生活方式和审美感觉的学习之后,才能渐渐地适应和驾驭城市生活。
    现代城市的个性,最直观的感觉和把握是虽然来自城市建筑和城市景观,但是城市的个性决不等于城市的建筑和景观。一个城市的个性形成和个性的内涵是一个系统集成。正如一个人的性格特征可以从其着装和行为举止中表现出来,但一个人的性格特征却是由他的职业、文化修养、价值取向、审美观念、生活环境等方面的综合因素决定的。一个城市的个性形成也是如此,她是各种因素的综合。一个城市的个性,至少由以下几方面的因素来决定:
    一是城市的产业特性是构成城市个性的基础。城市的产业定位,应当按照产业分工和城市所具有的先天优势和后天优势来确定。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城市的产业只能是整个经济产业链中的一部分。而且所选择的产业必须是符合该城市特有的先、后天优势。一个城市具有的先天优势和后天优势,是一个城市的专有资源,这些专有资源恰恰是其他城市很难模仿的,那么在此基础上确立产业也具有独特的发展优势。在市场稀缺定价作用下,资源的专有性越强则意味其稀缺度越大,在此基础上确立产业就越具有发展优势。获得的市场定价也越高。如深圳经济的发展是其具有比邻香港沿海的地缘优势和中央的特区政策(后天优势)结合的结果。闻名全国的浙江的义乌小商品城的崛起,也是其先天优势和后天优势的充分发挥的结果。昆明作为著名的旅游城市,是特有的自然资源决定的,北京中关村的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是北京特有的后天优势所决定的。总之,改革开放以来,崛起的一大批经济发展城市,并不是简单模仿的结果,而是具有的独特先天优势和后天优势综合发挥的结果。
    二是城市的历史与文化独特性,是构成一个城市内在品质的个性所在,是标识一个城市个性中最具有传神的因素。虽然中国五千年的民族统一的历史与文化的发展史,使中华民族有最基本的统一文化,但中国民族统一的历史与文化发展的同时,并没有阻碍具有地方特色的历史与文化的发展。如何将这种最能表示一个地区和城市文化个性的历史内涵挖掘出来,使其成为现代城市文化的一部分,我们做的很不够。如何在现代与历史、地方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文化与现代科技的结合中,打造具有传神个性文化特质,是21世纪中国城市文化塑造面临的难题之一。
    三是城市独特核心价值和城市精神是一个城市个性的灵魂。自改革开放以来,虽然从中央到地方非常重视精神文明建设,但我们按照统一的价值观抓全国性的精神文明建设的同时,忽视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城市精神和城市价值的建设。尽管我们没有有意识地去发现和挖掘,事实上由于每个城市都具有其独特的价值观和城市精神。无论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城市恪守的价值和精神,都不是一种简单外部强加进入的东西。一个城市的精神和价值是其不同的产业、不同的历史与文化、不同民俗与传统、特有地缘环境等因素长期积累与沉淀的结果。在一个开放的系统中,一个城市的精神既包含着具有的时代和民族特色的价值和精神,同时也包含着这个城市特有的历史、文化、经济等因素决定的本土特色的价值和精神。现代城市的价值和精神,应当是这两种价值与精神的统一。
    四是城市建筑和城市景观的独特性是城市个性最直接、最集中的表现。城市建筑和城市景观不仅具有满足城市生活、生产的功能,还有表现一个城市内在个性的功能。正如不同少数民族具有不同的服饰一样,具有不同个性的城市,也应当具有不同的城市建筑特色。成功的城市建筑和城市景观,应当是这个城市独特的产业、历史、文化和城市精神以建筑语言的再表达。目前中国城市个性丧失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没有充分利用城市建筑语言来表达我们应该表达的东西,我们在盲目的模仿中丧缺了城市的自我。
    五是城市功能的独特性是城市资源最有效发挥作用的需要。城市是政治、经济、文化与文明发展的中心,城市具有使生产要素在积聚的基础上产生规模效益的功能,这都是城市的一般功能。但由于不同城市具有不同的产业、不同的城市规模、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由此决定了城市的具体功能也不尽相同。比如有些城市更具有经济中心的功能,但其不见得就是政治中心;有的城市是政治中心,但其不一定就是文化与艺术发展的中心。特殊的地缘优势,有些大都市可以是商务中心,但有些城市规模虽然大但不具备建立商务中心的条件。一个城市的功能要根据其本身的需要和城市具有的多种优势来确定,而不应当按照一般城市功能将中国所有的城市都建成同时具有政治、文化、经济发展的中心。现代中国城市不顾本身的优势,以丧失本身的个性为代价,盲目追求功能齐全的城市,其结果不仅导致城市发展资源的浪费,而且也会影响城市的长远发展。
    总之,城市个性是城市特有的多因素的综合。城市个性的塑造是一个系统工程,并不是单抓某一方面,就可以完成城市个性的打造。

    从模仿创新向原始创新转变,打造富有个性的中国城市新格局

    城市经营中打造城市个性的问题,在本质上是一个城市经营创新的问题。如果说改革开放以来,学习、模仿就是最大的创新,那么走向21世纪的中国城市经营和管理,这种模仿式的创新已不能满足中国城市发展的需要。从现在开始,要使走向21世纪的中国城市具有国际竞争力,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