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由发展模式异同到中印经济的合作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14
[论文键词]发展模式 特征 经济合作
[论文摘要]近年来,印度和中国都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印度的进步更是被誉为亚洲经济的一个奇迹。虽然当前印度经济与我国仍有一段距离,在短期内无法赶超中国,但是印度经济独特的发展模式使得它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下,两国在共同战略利益驱动下逐渐成为合作伙伴。
近年来印度呈现宏观经济的强劲增长,人们不再仅仅惊叹于中国的大飞跃,印度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越来越多的把这两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放在一起比较。在许多方面,中国和印度都具有相似性。然而,中国与印度的发展模式却是不尽相同。印度主要发展服务业而非工业,以消费而非投资驱动,依赖国内市场而非出口。这些相似与不同推动着中印经济在发展过程中的竞争与合作。
一、发展模式异同
中国30年的实践经验证明,计划经济不适合我国的继续发展,于是中国政府在经济建设方面做出改革和调整,于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将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由于战争等各种原因,印度经济发展缓慢, 1991年7月国大党政府大力推行经济改革,实行自由市场经济。
两国模式共同的特征在于:从本国的国情出发,维持政治上的稳定,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把握机遇和挑战,带动国民经济向符合比较优势的方向发展,从而实现国民经济整体的增长。可以列举为以下三点:
第一,两国都推行以市场为导向的改革,把“市场化”作为改革的方向。
第二,对外都由封闭转变为开放。
第三,都鼓励发展私营经济。
一国的经济是与其政治紧密相连的,改革虽同是两国发展的驱动力,然而其政治体系和经济制度的不同导致了中印两国发展模式上的不同。从制度环境来看,印度的发展是在“民主”和“法制”的框架下进行的。印度号称是世界最大的民主国家,并且有着相对健全的法制环境。
一般国家的经济增长都是先发展农业,这是立国之本,然后推动工业的发展,在以前两个产业为支撑的基础上再发展服务业,中国也遵循了这样一个惯例。跟大多数东亚国家一样,中国首先发展出口导向的劳动密集型加工工业,工业在GDP中占有很高的比重,目前超过45%。但印度却是跳脱这个模式之外的。1991年的经济改革,印度规划的路线是跳过工业化阶段而直接进入后工业化阶段,大力发展服务业。服务业在印度经济中占主要地位,第三产业在GDP中的比重上升十分迅速,1990年41%的比重在2005年已超过总比例的一半。在中国成为“世界工厂”之时,印度逐渐成为了“世界办公室”。印度是以服务业特别是软件业为发展的重点,信息技术是印度发展最快的技术部门。现在印度已经成为世界公认的软件超级大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软件及其相关服务业几乎占到印度国内生产总值的2%。
中国的发展偏重投资、储蓄、出口和外资,印度的发展重视的是国内消费。简单的来说,印度就一个通过消费即内需驱动来促进经济增长的国家。外国的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的推动作用非常大,而印度由于制度和文化因素,一直对外国直接投资比较敌视,外国直接投资的份额居于全球最低水平。在印度,GDP的主体是消费,所占比例高达64%,中国却远低于这个水平。快速发展的服务业使中产阶级规模急剧扩大,他们的消费自然地驱动了经济增长。
上一篇:浅析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机制
下一篇:浅谈中韩经济合作的现状和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