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由发展模式异同到中印经济的合作(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14

  但在印度经济高速发展的背后,国民的贫穷成了印度社会和经济发展的第一难题,国民经济的增长对国民生活的改善不能很好地体现出来,这也是印度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隐忧。虽然印度很重视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但在印度劳动力队伍中还有相当大比例的文盲,识字率不足70%,而文盲的工作机会非常有限。印度的基础设施很落后,如缺乏高速公路,近年虽有所改善,但总体来说还是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这也是一个很大的阻碍。基础设施状况限制了经济的发展,这是印度需要大力加强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中印经济的合作
  印度是最早与中国建交的国家之一,且是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非社会主义国家,两国1950年4月1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1954年6月,周恩来总理对印度进行第一次正式访问。
  1954年,两国签订了第一份为期三年的贸易协定,并两度延长。同年两国还就西藏与印度之间的通商达成了一致。1950-1962年间,中印两国贸易额约为2.6038亿美元。1959年中国中央政府平定西藏上层反动集团叛乱后,中印关系恶化,直至1962年10月中印边界冲突,两国经贸也随之中断。1976年,两国关系开始缓和,1977年启动双边贸易。1984年两国签署政府间的贸易协定, 双方给予最惠国待遇, 1989年成立中印经贸科技族合小组。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两国政治关系的改善和各自经济的发展,中印经贸关系也得到发展,双边贸易额以年均30%的增长率递增。据中国海关统计,中印双边贸易额由1992年的3.39亿美元上升到2002年的49.46亿美元,印度已成为中国在南亚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在双边贸易中连续多年顺差,但差额不大。1992-2002年中,中国有3年逆差,8年顺差。2002年 1月13-18日朱镕基总理与瓦杰帕伊总理举行了会谈。两国领导人就共同加强经贸等各领域的合作达成广泛共识。双方签署了包括旅游、空间、水文、科技、植物检疫等领域的6个合作文件。
  近几年来,中印经贸关系发展尤为迅速。2003年,两国建立了联合研究小组,专门研究两国经济的互补性,并制定了经贸合作计划。2004年两国双边贸易总额首次突破100亿美元并超过此前预计的120亿美元,达到136亿美元,同上一年的76亿美元相比,增长近80%。2007年12月4日第二次中印财经对话在北京举行。中印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两国加强经贸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印度通过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大力发展制造业和服务业,开发旅游业,实现了较好的经济增长。中印两国经贸合作尚有很大潜力,两国还可在能源、交通、旅游等其他领域进一步拓展合作。
  2008年九月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演变成的金融危机影响了全球经济,中国和印度也没有幸免。我国的股市、房地产、钢铁等产业受到了较大波及,给国内金融机构带来了直接损失。此次金融危机也显露了我国经济增长内部动力不足,外部依赖性过强的问题。印度的服务外包业,向外筹资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同时也牵连到个别银行,通货膨胀压力巨大,印度卢比大幅贬值。应对此次金融危机,中印更要加强合作,共振经济繁荣。两国可采取积极推进在资源领域的合作,加快中印能源合作等措施,建立共同防线来战胜这场金融危机。
  
  参考文献
  [1]孙士海,葛维钧。列国志-印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2]尹倩。中国模式与印度模式之比较 [J]理论与现代化,2006(4)
  [4]李天华。中国与印度经贸关系发展分析 [J]国际贸易问题,2004(1)
  [5]张敏秋。中印经贸关系:潜能与制约 [J]国际政治研究,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2003(3)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