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国际信用:被忽视的出口软竞争力(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14

  
  三、 提高我国企业国际信用的途径
  
  途径之一:政府引导社会信用整体塑造。要很好的治理信用风险问题,必须依靠政府的力量,但更强调政府在信用体系建设中的作用应该是“推动、规范、监督和服务”。政府要充分利用其管理职能,引导企业有序参与国际竞争,在内外搭桥的过程中,努力为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提供信息政策咨询和帮助,联合组织和企业组织研究有关国际信用的问题。
  通过政府支持,企业可以更快融入国家的信用体系、掌握风险管理的基本原则和相关实务、解决贸易信贷和纠纷问题。因此,从国家的层面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信用体系,有利于优化我国的投资和贸易环境,降低社会和企业的交易成本和风险,促进对外开放,扩大信用交易规模。
  途径之二:规范产品流通秩序。我国各大城市在促进本地产品出口过程中,形成了众多各类型的外贸批发交易市场,产品销售辐射全国和海外,充当着重要的对外交易窗口的角色。但是,在部门利益的驱使下,市场经营者为了自身的发展和利益,放纵和包容不法商家销售假冒伪劣产品,使一些市场成为专门销售低质量的假冒名牌产品的集聚地。要规范交易市场秩序,维护健康的商品市场形象,需要突破地方单位的保护势力,破除他们之间的利益链。国家工商局消保司商品消费保护处处长李振成说,无论假冒国内还是国外的产品都要取缔、特别是要保护外国商品的品牌和他们在中国的合法权益,必须依赖企业和个人的自律,以及政府、工商组织的协同来实现。
  途径之三:用法的手腕规制交易主体。法律法规的确立和健全是社会信用制度及其管理体系建立和实施的保障。没有法律确立统一的市场规则,市场和经济都会陷入混乱,因此市场经济就必然会提出完备法制、实行法治的要求。市场经济为法制经济和法治经济之说,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成立的。法律产生于商品交换,商品交换依靠法律这个基础,这就是商品交换与法律相互关系的辩证法。只有在法律保障下的经济治理秩序,才能使经济发展更为有效。
  从法律的角度治理企业信用风险实际上就是两个方面:一是保障债权企业的合法权利;二是对有违反信用行为的企业进行惩罚。因此,要规范国际国内市场的经济行为,就必须完善《对外贸易法》和各种涉外经济贸易相关法律,严厉打击伪造、变造、买卖进出口原产地证明、进出口许可证的不法行为。为了防止企业内生的经济投机、外在服务制度的缺陷,还要完善《合同法》、《质量法》、《票据法》、《海关法》、《竞争法》、《会计法》等法律法规,使之适应不断发展的市场现状。在加入WTO后,我国经济法所面临的是使国内法与国际法接轨。
  途径之四:完善企业征信,矫正信息非对称分布。造成企业国际信用缺失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国际交易主体间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是破坏自由市场的重要的因素。美国经济学家乔治·阿克劳夫等人就是因为对“非对称信息对市场经济的影响”的研究而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在国际经济行为中,这种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强化了各交易主体的“匿名性”,就使得有的交易主体利用单方的信息优势,优先选择一次性博弈,实行不诚实交易。
  建立企业征信系统是消除交易信息在交易主体两头分布不对称的必要措施,可以把企业的信用信息记录转化成了矫正信息不对称的工具,促使企业选择重复博弈,推动经济的长期、稳定的发展。同时,对外可以使国外的采购商或其他交易体及时了解我国企业的信用情况,促进成交,对内有利于我国企业了解和更新外国商家信用状况、国外市场走势,减少企业决策损失,避免交易全程信用风险,加快企业稳健的国际化经营步伐。
  途径之五:凝聚社会中间层监管力。首先,建立行业(商会)协会,鼓励行业自律社。会中间层主体包括社团类主体、交易中介类主体、经济鉴证类主体和经济调节类主体,比如会计师事务所、公证处、工商业团体等等,它们一起发挥着维权、自律、行业内制裁等基本职能。其次,培育信用市场,扶持信用服务中介组织,逐步实现社会征信机构的市场化运作,形成社会联合征信机制。市场化运作的信用中介服务机构可以利用专业优势,受社会有需主体委托,对国内外企业的信用状况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查、分析和评估,为其提供信用调查报告、资信评级报告等服务,弥补市场主体单方信用信息掌握不足的缺陷。再次,建立市场化运作的信用担保机构,既可以保证出口商安全收款收汇,增加出口信心,也可以通过担保公司、国际保理协会来实现本国与进口国(地)的信息交换功能,构建流畅的信用担保和沟通渠道。
  
  四、 结语
  
  良好的国际信用是企业无形的竞争资本,信用建设理应成为企业发展战略之一。实际上,在我国制造企业集中化以及专业经济镇迅速崛起之时,单体企业的信用缺失,会导致该行业、该地区整体国际信用的破裂,造成长期、连续的行业和地区经济损失。出口企业要实现健康、乐观的全球经营,必须要把树立良好产品形象、服务形象和企业“口碑”意识作为增强产品和服务国际竞争力的一种策略。在各社会中间力量的共同监管和推动下,企业需要及时摈弃对国际信用的漠视态度,加深对信用文化的理解、加强对信用技术的建构,对内提高国际信用管理水平,对外提升产品和服务水平,最终获取持久的全球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编.2004年中国对外经济贸易蓝皮书.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2004:27.
  2.石晓军,陈殿左.信用治理:文化、流程与工具.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69,80.
  3.马洪,王梦奎主编.2003版中国发展研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报告.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390.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