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国家刺激内需举措及对我们的启示(3)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14
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职工基本工资和最低工资标准,加快各种福利货币化改革步伐;适当放慢下岗速度,千方百计地扩大就业领域,帮助更多的下岗失业职工重新就业。在农村,要按照比较优势原则提高农业生产的专业化水平,推进农业的市场化进程;进一步发展乡镇企业,加快农村的城市化步伐;减轻农民负担,努力增加农民收入。此外,还要适当提高城乡居民中贫困人口的补助和救济标准。
第二,加紧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弱化居民支出预期。目前,困扰人们的不是一般的可计量的支出预期增加,而是对住房、医疗、教育、养老、失业等方面改革究竟要增加多少支出,心中无底,担心这一系列改革所增加的负担会加重,即支出预期增加。为此,政府尽快给老百姓一个清单,使人们心中有数。要完善和落实城镇居民最低生活费制度和下岗职工生活保障制度,在城镇住房制度改革中实行住房工资和住房支出明补明收、先予后取政策。此外,要加大政府对社会保障基金的支持力度,尽快明确和兑现政府的社会保障承诺,解除老百姓的后顾之忧,改变居民对未来前景的不确定性预期。必要时可发行专项债券和出让一部分国有产权用于补偿社会保障基金不足问题,使社会保障发挥积极作用,增强居民对未来的安全感。
第三,发展和完善消费信贷,努力扩大消费信贷规模。1998年我国商业银行相继推出了住房、汽车消费等信贷业务,在上海、温州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城市消费信贷发展顺利,全国大多数地区尚处于起步阶段。对于大多数消费者来讲,不仅存在贷款期短、抵押担保难、手续烦琐、有关法规不健全等实际问题,而且利率也高于一般人的承受能力。因此,多数居民对消费信贷热情不高,信贷规模较小。今后在认真解决消费信贷存在的实际问题的同时,还可考虑实际情况,针对不同消费者和不同的消费品种,适当降低利率水平。
3.从内需的持续稳定发展需要来看,应立足我国居民消费水平来积极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
从一定程度上讲,我国当前内需不足是由于经济结构失衡引起的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不协调,从而出现投资和消费无热点所造成的。能否通过经济结构的调整来实现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是能否真正确保我国内需的长期稳定增长的重要保证。近年来,由于我国居民的整体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正面临一种"收入需求断层"。一方面,对现有的家电、住房等消费品有需求意愿的消费者,由于收入低而缺乏支付能力,另一方面,收入高具有支付能力的居民对现有的家电、住房等消费品缺乏需求意愿,其消费热点已转向花色品种和档次更高消费品和高科技产品。为适应国内需求结构变化特点,就必须促进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为此:
第一,努力开发适应现行收入水平的适销对路的产品和项目。应当在随着国民经济增长而不断提高居民消费水平的同时,不断调整适销对路的产品品种和档次。对于一些有需求意愿但由于居民缺乏支付能力的传统消费品,如广大农村居民对家用电器等消费品的需求,可在消除消费瓶颈(如完善农村基础设施)的同时,适当降低成本和价格。为满足扩大城镇居民对一些住宅、汽车等消费品的需求,国家应适当降低收费标准,厂商也可根据城镇居民收入水平开发中低价位的住宅和汽车等消费品。此外,厂商还可大力开发介于传统产品和高科技产品之间的,价格适中、质量优良、花色品种多样的新品种和消费项目。为消费者开辟新的消费热点。
第二,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来激发市场新热点。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世界已进入到高技术产业发展时代。高技术产业和高技术产品已成为当今世界新的投资、消费热点和新经济增长点。由于高科技产业投资风险大、投资周期长,在我国投资规模相对较小,由此导致近年来我国投资和消费缺乏新的热点。为了更好地推进我国高科技产业的发展,除了国家直接投资发展高科技产业外,应主要通过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来发展高科技产业。为减少企业高科技投资风险和解决发展高科技产业的资本约束问题。国家可考虑建立风险投资基金,支持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同时积极探索和发展第二板块股票市场,通过资本市场为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提供支持。
第三,加快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和升级。产业结构的高级化离不开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同时也离不开传统产业的技术升级。其中设备生产制造业的升级显得更为重要。因为设备制造业的产品质量和工艺水平,对于投资品和消费品的质量和档次起着至关重要作用。对传统产业进行技术改造,实现传统产业特别是设备制造业的升级,至少可以在以下两个方面扩大内需:一是创造满足国内投资和消费热点产品,直接扩大内需;二是创造新的进口替代产品,减少高档耐用消费品,以及某些关键设备和零部件的进口,将有效需求逐步有进口变为国内生产,拉动国内需求。当然,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离不开政府财政和货币政策的支持。财政政策主要体现为减税和减费,包括降低或取消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取消各种影响企业技术改造投资积极性的行政性收费;对企业必要的技术改造贷款项目,由政府提供贴息等。货币政策主要体现为对企业的技术改造项目提供充分的金融支持。
第二,加紧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弱化居民支出预期。目前,困扰人们的不是一般的可计量的支出预期增加,而是对住房、医疗、教育、养老、失业等方面改革究竟要增加多少支出,心中无底,担心这一系列改革所增加的负担会加重,即支出预期增加。为此,政府尽快给老百姓一个清单,使人们心中有数。要完善和落实城镇居民最低生活费制度和下岗职工生活保障制度,在城镇住房制度改革中实行住房工资和住房支出明补明收、先予后取政策。此外,要加大政府对社会保障基金的支持力度,尽快明确和兑现政府的社会保障承诺,解除老百姓的后顾之忧,改变居民对未来前景的不确定性预期。必要时可发行专项债券和出让一部分国有产权用于补偿社会保障基金不足问题,使社会保障发挥积极作用,增强居民对未来的安全感。
第三,发展和完善消费信贷,努力扩大消费信贷规模。1998年我国商业银行相继推出了住房、汽车消费等信贷业务,在上海、温州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城市消费信贷发展顺利,全国大多数地区尚处于起步阶段。对于大多数消费者来讲,不仅存在贷款期短、抵押担保难、手续烦琐、有关法规不健全等实际问题,而且利率也高于一般人的承受能力。因此,多数居民对消费信贷热情不高,信贷规模较小。今后在认真解决消费信贷存在的实际问题的同时,还可考虑实际情况,针对不同消费者和不同的消费品种,适当降低利率水平。
3.从内需的持续稳定发展需要来看,应立足我国居民消费水平来积极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
从一定程度上讲,我国当前内需不足是由于经济结构失衡引起的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不协调,从而出现投资和消费无热点所造成的。能否通过经济结构的调整来实现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是能否真正确保我国内需的长期稳定增长的重要保证。近年来,由于我国居民的整体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正面临一种"收入需求断层"。一方面,对现有的家电、住房等消费品有需求意愿的消费者,由于收入低而缺乏支付能力,另一方面,收入高具有支付能力的居民对现有的家电、住房等消费品缺乏需求意愿,其消费热点已转向花色品种和档次更高消费品和高科技产品。为适应国内需求结构变化特点,就必须促进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为此:
第一,努力开发适应现行收入水平的适销对路的产品和项目。应当在随着国民经济增长而不断提高居民消费水平的同时,不断调整适销对路的产品品种和档次。对于一些有需求意愿但由于居民缺乏支付能力的传统消费品,如广大农村居民对家用电器等消费品的需求,可在消除消费瓶颈(如完善农村基础设施)的同时,适当降低成本和价格。为满足扩大城镇居民对一些住宅、汽车等消费品的需求,国家应适当降低收费标准,厂商也可根据城镇居民收入水平开发中低价位的住宅和汽车等消费品。此外,厂商还可大力开发介于传统产品和高科技产品之间的,价格适中、质量优良、花色品种多样的新品种和消费项目。为消费者开辟新的消费热点。
第二,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来激发市场新热点。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世界已进入到高技术产业发展时代。高技术产业和高技术产品已成为当今世界新的投资、消费热点和新经济增长点。由于高科技产业投资风险大、投资周期长,在我国投资规模相对较小,由此导致近年来我国投资和消费缺乏新的热点。为了更好地推进我国高科技产业的发展,除了国家直接投资发展高科技产业外,应主要通过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来发展高科技产业。为减少企业高科技投资风险和解决发展高科技产业的资本约束问题。国家可考虑建立风险投资基金,支持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同时积极探索和发展第二板块股票市场,通过资本市场为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提供支持。
第三,加快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和升级。产业结构的高级化离不开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同时也离不开传统产业的技术升级。其中设备生产制造业的升级显得更为重要。因为设备制造业的产品质量和工艺水平,对于投资品和消费品的质量和档次起着至关重要作用。对传统产业进行技术改造,实现传统产业特别是设备制造业的升级,至少可以在以下两个方面扩大内需:一是创造满足国内投资和消费热点产品,直接扩大内需;二是创造新的进口替代产品,减少高档耐用消费品,以及某些关键设备和零部件的进口,将有效需求逐步有进口变为国内生产,拉动国内需求。当然,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离不开政府财政和货币政策的支持。财政政策主要体现为减税和减费,包括降低或取消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取消各种影响企业技术改造投资积极性的行政性收费;对企业必要的技术改造贷款项目,由政府提供贴息等。货币政策主要体现为对企业的技术改造项目提供充分的金融支持。
上一篇:俄罗斯经济转轨模式反刍
下一篇:经济学科在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