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叫停”部分高校分校的动因分析(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14
育商品”问题,社会各界的口诛笔伐就一直没停止过。
(一)、对教育商品化的鞭挞
俄罗斯宪法承认并保障国家有私立及其它所有制形式存在,使得俄罗斯国立高等教育机构也开始在各个系开设收费的专业并在地方开办商业性的分校。事实上,教育已经成为了商品。收费教育形式已相当普及,是因为它已成为那些渴望获得高等教育的年轻人的“救星”,因为这是可以不必经过预算内招生的竞争考试的。俄联邦国家杜马教育科技委员会副主席奥列格·尼古拉耶维齐是反对改变教师与学生关系的,更反对师生成为“售货员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5] 普京总统对此也产生怀疑,担心教育质量会受到影响。[6]
教育一旦成为了商品,质量就倍受质疑。俄罗斯法律与经济学家职业团体对此十分愤怒,对社会疾呼教育质量问题,而许多已经走出“象牙塔”的年轻专家所受教育的质量已经受到批评。更有甚者,国外一些国家亦因此宣布停止承认某些俄罗斯文凭。印度甚至宣布只审核承认俄罗斯高校中的8所医学院的文凭。[7]
(二)、俄罗斯教育产业的市场化过于迅速
在苏联解体后的十几年里,俄罗斯的高等院校发展迅速。截至2004年7月,全俄共有各种高等院校3200所,要知道在苏联时期也才只有680所。俄罗斯联邦政府总理米哈伊尔·叶菲莫维奇·弗拉德科夫最近就指出,近年来开设大学及分校太多了,并非这些学校都能保证有高质量的教学。[8]根据对俄联邦教育和科学部公布的数据进行的统计,1995年全俄有自费生28.11万人,1998年上升到80.94万人,2000年全俄自掏腰包付费念大学的学生人数已经有162.10万人,而2003年全俄需自费读大学的学生已经占全俄大学生总数的54%。[9]
目前,虽然在俄罗斯大学到处都在进行着招生争夺战,但大学和学院的校长们却根本无暇顾此。他们担心的是学校的经营许是否会被吊销的问题。已有传闻说,继对银行的清查之后出现了一个大学“质量黑名单”,并且第一批“15个被拿下”的名单已经确定。俄罗斯联邦教育和科学部长安德烈·亚历山德罗维奇·富尔先科强调,学校有义务自负盈亏。当然,宪法中规定的每一万居民有170个公费名额仍然会予以保留,但不会再多增加一个人。其他的要靠自筹经费。可将收入用于对教师和学生的物质帮助、购买设备和图书、用于员工的休假和医疗等。[10] 市场化的程度越高,教育的质量越难保证,这是困扰俄罗斯政府的一大难题。
三、部分高校分校急功近利、政府痛下决心“叫停”
伴随着转型后俄罗斯教育10余年的发展,俄国立和非国立的高校为抢占教育市场,纷纷成立分校,产业市场的格局已基本形成。但由于只注重招生收费,不重视教育设施的建设和师资队伍的培养,使得高校分校的教育质量问题严重,并已经到了危及全俄未来社会的发展而政府终于“叫停”的地步。
(一)教育市场化进程中数字说明的问题
在俄罗斯完成的一项社会调查问卷显示,44%的家庭愿意交费使子女接受高等教育。而俄罗斯的许多低收入家庭只能将收入的3.3-7.5%用于子女教育。美国家庭在这方面的教育支出是22%。这说明俄罗斯人对教育服务的支付能力尚且不足。与有限的支付能力相联系的还有择校的边际费用支出,一些家长为使孩子能上一所好学校还要额外支付数额不菲的“好处费”。这说明,尽管教育市场价格高,但消费者数量多,支付能力却较弱。
在有偿教育条件下,俄罗斯的教育质量令人堪忧。整体来看,有偿教育的水平、技术保障、办学条件、教学内容与方法参差不齐。莫斯科国立社会大学校长瓦西里·茹可夫认为,只有在国家承担起经费的责任与义务的条件下,各学校才有可能全力以赴地提高教学质量,而不只是为了生存。[11]
(二)教育市场化中的供需矛盾
以上分析表明,全俄共有44%的家庭肯花大钱供孩子读大学(莫斯科市占50%以上)。但并非肯花钱就能进入好大学,这为一些较有名气的大学创办分校奠定了基础。一直以来,俄罗斯的国立大学预算内计划招生名额都多于自费名额。而私立大学却存在计划招生名额与实际招生名额的反差。如,1995年全俄私立高校计划招生13.55万人,而实际招收5.24万人;1998年全俄私立高校计划招生25.07万人,而实际招生17.71万人;2000年全俄私立高校计划招生47.06万人,而实际招生35.72万人。因为目前在俄罗斯人的意识中,俄罗斯国立教育要比私立的商业性教育有威望得多。这种供需矛盾是无法用增加国立大学预算外招自费生名额的方法来解决的。
(三)教育市场的不规范性与“教育寻租”
教育市场不规范主要表现在违反许可证制度及教育活动中的行贿受贿等方面。俄罗斯教育部曾在70个联邦主体中,对大约700所高校及其分校进行过检查。结果表明,有100多所高校在违反许可证制度的情况下经营。
俄罗斯教育部最初规定国立大学招收的自费生数量不得超过预算内学生名额的25%。但是,如果至上而下的限制国立高校的自费招生的规定,会抑制社会需求。私立学校因有办学的自主权,开设了许多管理部、法学部、会计部等。这样本应进入联邦大学腰包的钱流失了。为了重新给国立大学吸纳资金,教育部决定取消原定的25%自主收费招生限额。现在“原则上俄罗斯的高等院校可以招收70%的自费生”。[12]但是,如果这样高校只能获得余下的30%预算内招生的拨款。在这种情况下,办分校不失为一步好棋。这导致在高校招生过程中,行贿受贿现象的出现,(主要体现在决策人决定将某人招收为公费生或自费生、录取到某学校等环节上收取贿赂。)“教育寻租”之风盛行,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四)叫停部分高校分校才能使教育市场步入良性竞争轨道
“黑名单”的传闻搞得俄罗斯的大学人心惶惶。俄联邦教育和科学部长安德烈·亚历山德罗维奇·富尔先科这样安慰校长们说:“没有什么黑名单,只是检查教学质量。检查程序无论对国立大学,还是对私立大学都一视同仁。我们不允许大学的分校只有一两个房间,而里面却有几百名学生在学习着的现象存在。教师只应与所工作的大学有直接的关系,如果他同时在几所大学兼职,这是不正常的。我们应重视教育质量,要让用人单位相信学生文凭的知识含量,而大学生理应更坚信学校能够给予他们应有的知识”。[13]
有一点可以肯定,随着教育产业市场的形成与发展,俄私立教育机构和国立大学已从数量的竞争转向了质量的思考。“叫停”部分高校分校,必将使这些机构更加重视现代化技术投入、课程开发、教材建设,更多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与管理方法,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办学体制灵活,更适应市场需求,教师的待遇也会得到普遍提高。与此同时,国立教育机构也会更加重视竞争地位,利用与开发原有资源,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完善教育内容、教学方法与管理机制。无论怎样,“叫停”部分高校分校,俄教育市场正在努力步入良性竞争轨道。
结语
许多国家的商业化教育都是精英式的、高质量的、有限制的。“叫停”部分高校分校,说明俄罗斯也有力争向这一方向发展的意图,这是值得关注的一个问题。从计划到市场,转轨后的俄罗斯教育产业历经十余年的论战、实践,逐步走上市场化。中国的教育产业市场起步晚,考虑到教育体制及国情的因素,虽可以走市场之路,但并不适合完全的市场化。令人深思的是,中国教育受到的困扰来自的层面繁杂,远超俄罗斯,更需要教育立法与监督体系的保障。但俄罗斯的教育立法与监督体系的建立健全机制却远远走在了中国的前面。转型后的俄罗斯因国立和私立大学的一些分校的办学条件差,教育质量得不到保证的问题会影响全俄未来的发展而“叫停”部分高校分校的做法,值得我们思考。
参考文献:
[1]李芳.《俄罗斯的国立大学、企业与国家新三位一体的矛盾分
(一)、对教育商品化的鞭挞
俄罗斯宪法承认并保障国家有私立及其它所有制形式存在,使得俄罗斯国立高等教育机构也开始在各个系开设收费的专业并在地方开办商业性的分校。事实上,教育已经成为了商品。收费教育形式已相当普及,是因为它已成为那些渴望获得高等教育的年轻人的“救星”,因为这是可以不必经过预算内招生的竞争考试的。俄联邦国家杜马教育科技委员会副主席奥列格·尼古拉耶维齐是反对改变教师与学生关系的,更反对师生成为“售货员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5] 普京总统对此也产生怀疑,担心教育质量会受到影响。[6]
教育一旦成为了商品,质量就倍受质疑。俄罗斯法律与经济学家职业团体对此十分愤怒,对社会疾呼教育质量问题,而许多已经走出“象牙塔”的年轻专家所受教育的质量已经受到批评。更有甚者,国外一些国家亦因此宣布停止承认某些俄罗斯文凭。印度甚至宣布只审核承认俄罗斯高校中的8所医学院的文凭。[7]
(二)、俄罗斯教育产业的市场化过于迅速
在苏联解体后的十几年里,俄罗斯的高等院校发展迅速。截至2004年7月,全俄共有各种高等院校3200所,要知道在苏联时期也才只有680所。俄罗斯联邦政府总理米哈伊尔·叶菲莫维奇·弗拉德科夫最近就指出,近年来开设大学及分校太多了,并非这些学校都能保证有高质量的教学。[8]根据对俄联邦教育和科学部公布的数据进行的统计,1995年全俄有自费生28.11万人,1998年上升到80.94万人,2000年全俄自掏腰包付费念大学的学生人数已经有162.10万人,而2003年全俄需自费读大学的学生已经占全俄大学生总数的54%。[9]
目前,虽然在俄罗斯大学到处都在进行着招生争夺战,但大学和学院的校长们却根本无暇顾此。他们担心的是学校的经营许是否会被吊销的问题。已有传闻说,继对银行的清查之后出现了一个大学“质量黑名单”,并且第一批“15个被拿下”的名单已经确定。俄罗斯联邦教育和科学部长安德烈·亚历山德罗维奇·富尔先科强调,学校有义务自负盈亏。当然,宪法中规定的每一万居民有170个公费名额仍然会予以保留,但不会再多增加一个人。其他的要靠自筹经费。可将收入用于对教师和学生的物质帮助、购买设备和图书、用于员工的休假和医疗等。[10] 市场化的程度越高,教育的质量越难保证,这是困扰俄罗斯政府的一大难题。
三、部分高校分校急功近利、政府痛下决心“叫停”
伴随着转型后俄罗斯教育10余年的发展,俄国立和非国立的高校为抢占教育市场,纷纷成立分校,产业市场的格局已基本形成。但由于只注重招生收费,不重视教育设施的建设和师资队伍的培养,使得高校分校的教育质量问题严重,并已经到了危及全俄未来社会的发展而政府终于“叫停”的地步。
(一)教育市场化进程中数字说明的问题
在俄罗斯完成的一项社会调查问卷显示,44%的家庭愿意交费使子女接受高等教育。而俄罗斯的许多低收入家庭只能将收入的3.3-7.5%用于子女教育。美国家庭在这方面的教育支出是22%。这说明俄罗斯人对教育服务的支付能力尚且不足。与有限的支付能力相联系的还有择校的边际费用支出,一些家长为使孩子能上一所好学校还要额外支付数额不菲的“好处费”。这说明,尽管教育市场价格高,但消费者数量多,支付能力却较弱。
在有偿教育条件下,俄罗斯的教育质量令人堪忧。整体来看,有偿教育的水平、技术保障、办学条件、教学内容与方法参差不齐。莫斯科国立社会大学校长瓦西里·茹可夫认为,只有在国家承担起经费的责任与义务的条件下,各学校才有可能全力以赴地提高教学质量,而不只是为了生存。[11]
(二)教育市场化中的供需矛盾
以上分析表明,全俄共有44%的家庭肯花大钱供孩子读大学(莫斯科市占50%以上)。但并非肯花钱就能进入好大学,这为一些较有名气的大学创办分校奠定了基础。一直以来,俄罗斯的国立大学预算内计划招生名额都多于自费名额。而私立大学却存在计划招生名额与实际招生名额的反差。如,1995年全俄私立高校计划招生13.55万人,而实际招收5.24万人;1998年全俄私立高校计划招生25.07万人,而实际招生17.71万人;2000年全俄私立高校计划招生47.06万人,而实际招生35.72万人。因为目前在俄罗斯人的意识中,俄罗斯国立教育要比私立的商业性教育有威望得多。这种供需矛盾是无法用增加国立大学预算外招自费生名额的方法来解决的。
(三)教育市场的不规范性与“教育寻租”
教育市场不规范主要表现在违反许可证制度及教育活动中的行贿受贿等方面。俄罗斯教育部曾在70个联邦主体中,对大约700所高校及其分校进行过检查。结果表明,有100多所高校在违反许可证制度的情况下经营。
俄罗斯教育部最初规定国立大学招收的自费生数量不得超过预算内学生名额的25%。但是,如果至上而下的限制国立高校的自费招生的规定,会抑制社会需求。私立学校因有办学的自主权,开设了许多管理部、法学部、会计部等。这样本应进入联邦大学腰包的钱流失了。为了重新给国立大学吸纳资金,教育部决定取消原定的25%自主收费招生限额。现在“原则上俄罗斯的高等院校可以招收70%的自费生”。[12]但是,如果这样高校只能获得余下的30%预算内招生的拨款。在这种情况下,办分校不失为一步好棋。这导致在高校招生过程中,行贿受贿现象的出现,(主要体现在决策人决定将某人招收为公费生或自费生、录取到某学校等环节上收取贿赂。)“教育寻租”之风盛行,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四)叫停部分高校分校才能使教育市场步入良性竞争轨道
“黑名单”的传闻搞得俄罗斯的大学人心惶惶。俄联邦教育和科学部长安德烈·亚历山德罗维奇·富尔先科这样安慰校长们说:“没有什么黑名单,只是检查教学质量。检查程序无论对国立大学,还是对私立大学都一视同仁。我们不允许大学的分校只有一两个房间,而里面却有几百名学生在学习着的现象存在。教师只应与所工作的大学有直接的关系,如果他同时在几所大学兼职,这是不正常的。我们应重视教育质量,要让用人单位相信学生文凭的知识含量,而大学生理应更坚信学校能够给予他们应有的知识”。[13]
有一点可以肯定,随着教育产业市场的形成与发展,俄私立教育机构和国立大学已从数量的竞争转向了质量的思考。“叫停”部分高校分校,必将使这些机构更加重视现代化技术投入、课程开发、教材建设,更多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与管理方法,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办学体制灵活,更适应市场需求,教师的待遇也会得到普遍提高。与此同时,国立教育机构也会更加重视竞争地位,利用与开发原有资源,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完善教育内容、教学方法与管理机制。无论怎样,“叫停”部分高校分校,俄教育市场正在努力步入良性竞争轨道。
结语
许多国家的商业化教育都是精英式的、高质量的、有限制的。“叫停”部分高校分校,说明俄罗斯也有力争向这一方向发展的意图,这是值得关注的一个问题。从计划到市场,转轨后的俄罗斯教育产业历经十余年的论战、实践,逐步走上市场化。中国的教育产业市场起步晚,考虑到教育体制及国情的因素,虽可以走市场之路,但并不适合完全的市场化。令人深思的是,中国教育受到的困扰来自的层面繁杂,远超俄罗斯,更需要教育立法与监督体系的保障。但俄罗斯的教育立法与监督体系的建立健全机制却远远走在了中国的前面。转型后的俄罗斯因国立和私立大学的一些分校的办学条件差,教育质量得不到保证的问题会影响全俄未来的发展而“叫停”部分高校分校的做法,值得我们思考。
参考文献:
[1]李芳.《俄罗斯的国立大学、企业与国家新三位一体的矛盾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