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党员领导干部道德规范建设现状及原因分析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14


  [论文摘要]高校党员领导干部担负着管理高校、培育人才、学术科研、社会服务的重任,其道德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高校的发展,因此必定也有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规范要求。本文深入分析高校领导干部道德规范建设不足的现状及原因,将有利于高校党员领导干部道德规范的构建。

  [论文关键词]高校党员领导干部;道德规范;滞后性

  爱因斯坦把道德归为“一切人类价值的基础”和“人间罕见的巨大力量”。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社会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提高,面对因物欲膨胀而屡屡陷人“非难”境地的道德现实状况,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加强“道德建设”的呼声在世界上所有的国家和民族间以不同的方式产生着强烈的共鸣。高校党员领导干部作为高校发展的关键因素,其道德规范建设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以德治国的需要。同时加强党员领导干部道德规范建设可以有效遏制“象牙塔”中的腐败,保障教育公平。

  1高校党员领导干部道德规范的含义

  所谓道德规范,是指集中反映一定社会经济关系的主要要求,具体体现为一定的社会道德核心原则与基本原则以及为人们所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行业道德规范具有具体的“职业化”特征。
  高校党员领导干部道德规范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特定的职业道德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党员领导干部道德规范就是高校党政干部应当遵循的、与其所从事的公务活动紧密相关的、具有党政机关和教师职业特征并且客观反映高校党政干部自身特殊要求、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道德原则和规范。概括起来说,高校党员领导干部道德的基本原则应该是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党员领导干部道德规范建设现状

  高校党员领导干部的道德品质高低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质量,其道德素质的提高将有利于高校乃至整个社会道德风尚的构建。高校在贯彻我党道德规范始终走在前列,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以来,如“三讲”、“保先教育”、“八荣八耻”、“科学发展观”都在高校掀起了学习的热潮。不同高校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相应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术道德规范》等。高校党员干部的素养相对较高,涌现出了一批先进人物,如孟二冬、方永刚等都是道德的楷模。
  高校党员领导干部具有共产党、教师、干部三重身份,然而,就目前而言,我国尚未出台明确的、完整的高校党员领导干部道德规范和准则,只有一些相关规范散见于各种规范中,甚至一些学校连起码的《教师道德规范》等基本的职业道德都尚未明晰。高校党员领导干部是具有更高觉悟、更高责任和更高尚的群体,有更高的追求,是社会的中流砥柱,这个角色对他们的道德赋予了更高的要求。随着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发展,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思想文化的多样化和经济体制的转轨过程中必然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在市场利益至上的驱动下,社会上形成了追求功利的浮躁风气。一些道德失范现象层出不穷,不正之风、价值偏差、学术剽窃比比皆是,甚至经济腐败也开始侵蚀“象牙塔”。

  3高校党员领导干部道德规范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

  虽然高校一直重视领导干部道德建设,但党员领导干部道德失范仍不可避免,究其根本原因,本文认为是高校党员领导干部道德规范建设不足。仅凭道德的诉求是远远不够的,道德依靠自律、自觉,而道德规范则带有一定的强制性,道德规范建设十分必要,因此有必要剖析高校党员领导干部道德规范建设力度不强的深层次原因。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