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养蜂业的低碳发展之路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14

     低碳经济、农业和养蜂业

     最早正式提出“低碳经济”一词的是2003年英国政府发表的能源白皮书《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意为依靠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为主要能源,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特征的新型经济发展方式。实质就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

   人类的农业生产活动与全球气候变化相互联系与相互影响,农业是温室气体的第二大重要来源,排放量介于电热生产和尾气之间。农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一个重要的温室气体来源。同时又受到气候变化的严重影响。可以说,“低碳农业”是‘低碳经济”一个重要领域是在农业生产、经营中排放最少的温室气体,同时获得整个社会最大效益的领域。

  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实现由高碳向低碳的转变。养蜂业是我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养蜂业在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更显重要,必须避免走入高碳发展的歧途,而要跻身发展现代生态农业和设施农业不可或缺的重要配套措施之列。

  蜂业经济及其现状蜂业经济,是养蜂业中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总称,养蜂业经济活动的最基本的规律是养蜂业生产方式的运动规律。从微观角度上看,蜂业经济是由养蜂获得的蜂产品产值、蜂产品经营贸易、加工增值和蜜蜂授粉经济组成的。

  我国是世界养蜂大国,从业人员约30万,养蜂数量和蜂产品产量多年来一直稳居世界首位。养蜂业的稳定发展对于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作物产量和维护生态平衡作出了突出贡献。2009年全国蜂群数量达到820万群,蜂蜜产量上升到40万吨,蜂产品总产值达40多亿元。可以说,蜂产品产值、蜂产品经营贸易、加工增值成为了我国现阶段蜂业经济的主体,然而蜜蜂授粉农作物增产带给人们的经济效益微乎其微。

  中国养蜂业重产品,轻授粉在中国,绝大部分蜂场以收获蜂产品为主要经济收入,为农作物授粉的专业蜂场极少。随着“养蜂业是有竞争力的创汇农业”这一理念的形成与普及,绝大多数人都认为养蜂主要目的是获取蜂蜜、蜂王浆、蜂花粉等产品,而且蜂产品出13:量达到生产量的50%以上,均居世界首位,而且可以说国内还没有哪一种大宗农产品有这样高的出口比例;而世界上一些农业发达国家非常关注和重视由于蜜蜂授粉而带来的丰厚产值。澳大利亚蜂产品产值450万澳元。蜜蜂授粉作物的产值是2亿澳元(1982),两者比为1:45;美国农业部门统计蜂产品产值是14亿美元,而蜜蜂授粉作物产值达200亿美元,两者比为1:143(1981);加拿大两者比例为1:200。我国蜜蜂授粉农作物增产带给人们的经济效益微乎其微。

  中国养蜂业重原料和半成品生产,轻二次开发

  蜂产品是蜜蜂活动的产物,包括蜂蜜、花粉、蜂王浆、蜂胶、蜂蜡、蜂毒和蜜蜂幼虫等。目前我国市场上蜂产品主要以蜂蜜、花粉、蜂王浆、蜂胶四类为主打产品,大多以保健品的面目出现在市场上,产品种类和价格都大同小异,但产品多以原料和半成品为主,包装粗糙,科技附加值低。即使进行二次开发,也主要集中在对传统蜂产品的升级换代上。

  中国养蜂业重转地饲养,轻定地饲养蜜蜂能在短时间内采进大量的饲料,人们正是利用蜜蜂的这种习性,转地放蜂、追花夺蜜,以取得更高的经济效益。我国目前养蜂主要有2种形式:即定地养蜂和转地养蜂。“勤摇蜜、多取蜜”是我国养蜂界的传统思想,而养蜂者的主要收入也均来自于蜂产品的销售,转地养蜂作为一种流动饲养蜂群的方式,能克服当地蜜源资源的不足,充分利用外地蜜源条件,发挥蜂群生产潜力,提高产品的产量。在中国,转地饲养始于20世纪20年代,到70年代盛行于全国。转运蜂群的路程近则几十公里,远则干公里上;由于养蜂对蜜源条件的需求以及养蜂经济效益的需要,所以全国只有极少数饲养西方蜜蜂的蜂场采取定地饲养。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