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管理专业国际贸易课程的设置与教学改革探索(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14
2.2 教学改革的目标和思路
2.2.1 教学改革的目标
国际贸易课程教学改革就是在必要的知识培养目标的基础上,改革其无所不包、缺乏特色、定位模糊等问题,使学生提高岗位职责意识,增强专业操作技能的目标。《国际贸易》作为物流管理专业基础课,开设的时间一般早于专业核心课程。此时,学生对专业的认识尚处于感性阶段,可抓住这一时机,先人为主,加深学生对专业的理性认识,增强岗位职责意识,为后续专业课程的衔接和将来从事物流工作,特别是国际物流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要使学生掌握必要的专业技能,授课教师必须具备系统的行业技能和综合的专业素质,在教学过程中将理论知识点分拆为就业需要的专业技能点,让学生利用已学的知识进行实际操练。
2.2.2 教学改革的思路
根据教学改革的目标,教学改革的思路是突破传统的“教材导向”的书本型教学模式,建立适应时代需要的“就业导向”的技能型教学模式。在理论教学时,及时引入最新的行业资讯,结合现实中的国际贸易案例进行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比方说:角色扮演、商务谈判、报价模拟等,让学生能更加逼真的模拟国际贸易整个过程,同时加强双语教学,建立专门的课程网站,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实践教学,依托行业和企业,聘请高级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参与到教育中来,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学校为企业培养符合企业要求的人才,同时企业为学校提供合适的实习基地,使育人和用人紧密结合起来。
2.3 教材建设与教学内容
2.3.1 教材的选取与建设
教材是教学的主要依据,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载体,是教学任务得以开展的依托。教材建设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因此在开展《国际贸易》教学时,要根据各自大专院校的培养目标选取教材,或自编教材。一本好的教材不仅要系统的介绍相关的国际贸易的理论知识;针对目前国际贸易发展的新情况,教材也应进行相应的更新。特别值得强调的是,针对本科和专科层次的教材更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这一特点尤其适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此外,各个高校也可以在条件允许的基础上自编教材,自编教材要注重对国际物流最新动态的一些修改或者增删。物流管理专业《国际贸易》课程的教材选取上要注重以现成教材为基点,以自编教材为补充,通过自编教材的不断更新弥补现成教材在一些理论、方法上存在滞后性的缺陷。
2.3.2 教学内容
①教学内容的调整
教学内容以教材为依托,但又不局限于原有教材。本专科院校要围绕掌握概念是基础,实际应用为重点的理念开展教学活动。在实际教学中,对现有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取舍或增加,尽量增加实验教学环节,强化学生实际运作技能。
②课程设置与安排
由于《国际贸易》是今后《国际物流》教学的基础,因此课程安排上要做到国际贸易在先,在比较全面了解国际贸易基础知识的前下,开展《国际物流》、《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等课程。《国际贸易》对国际物流、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运作实践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这门课程要求有重点讲解,特别是对于具有很强国际性的有关海运提单、航空运输单、运输合同、国际公约以及贸易单证等以英文形式成文的单证,要求学生能够看懂并且填制。
3 物流管理专业《国际贸易》课程教学改革实施
由于物流管理专业《国际贸易》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必须要对现有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改革,提高专业教师的业务水平,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既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又有实际业务操作能力的高素质的具备国际贸易知识的物流管理人才,为学生成功走上外经贸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上一篇:国际贸易电子化进程中的物流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