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多元化策略可谓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所采用的普遍策略之一,是策略管理中一大主流理论,它涉及到方方面面的诸多内容.多元化作为现代企业战略发展最重要的成长方式之一,学术界对其的讨论不仅没有因为高潮的退去而减少,而是采用不同层面的理论与方法对其进行研究、探索,使得多元化理论研究更趋完善。主要是尝试从理论角度对多元化经营问题进行说明.
论文关键词:多元化经营 经济绩效 正面效应 负面效应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第四次兼并浪潮在很大程度上则可以看作是对70年代第三次兼并浪潮的修正。因为经过60年代到80年代这二三十年的多元化经营特别是不相关多元化的扩张,很多公司的经营业绩不仅没有提高.反而下降了,不相关多元化经营战略也受到了质疑,因此.从80年代中后期开始的第四次兼并浪潮主要体现为以回归集中、创造核心竞争力为生要内容的重组战略特征。生要是尝试从理论角度对多元化经营问题进行说明。
一、.元化经曹正百效应的理论分析
判断企业多元化经营是否合理的根本标准之一是看其能否提高企业、特别是企业股东的投资价值。一些理论研究表明多元化经营可以通过充分利用内部优势和分散经营风险来提高企业的价值。具体来说,多元化经营的正面效应一般包括以下几点:
(一)范围经济效应
范围经济是指企业同时生产、销售多种产品时、比之单独生产、销售一种产品的专业企业的总费用更低或产出更多(各个企业的投入物相等).如果总费用比单独生产、销售一种产品的专业企业总费用高或产出较少称为范围不经济.现在用Q1, Q2分别表示两种产品的销售量,成本函数用C (Q1. Q2)来表示.范围经济可表示如下:C (Al. Q2) <C (Q10)+C (0. Q2)范围经济本质上是企业多个业务共享企业资源.由于特定投入都有一定的最小规模,而这种投入在只生产一种产品时可能未得到充分的利用,生产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产品时,就能使这种投入的成本在不同产品中分摊,于是使单位成本降低.产生范围经济。范围经济的存在基于两种资源: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前者可用于共同的生产,后者则可以以较低的成本在不同产品或业务之间转移,即有形资源的成本将在更大范围内分摊.而无形资源则在更大范围内发挥经济效应。
(二)内部优势效应
内部优势效应是指进行多元化经营的企业可以利用其本身同时参与多个行业经营的特点,在企业内部开展各种优势互补,互通有无的活动,多元化经营的内部优势效应存在于两个方面,第一是可以节约交易费用.第二是可以通过内部资本市场的建立提高企业的价值。就剩余资源而言,企业虽然可以通过将这些剩余资源出售给其它企业的方式进行处置,但是企业出售这些资源时一般都存在交易费用,这些交易费用可能包括寻找交易对象的费用、谈判的费用、各种税金等等,这样就会增加企业的经营成本,特别是专用性资产.甚至有时交易费用会高的使交易无法进行.除了像商标、专利、营销系统、技术诀窍之类具有较高交易费用的剩余资源可进行内部交易外。多元化还可以使企业通过建立内部的资本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实现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内部交易。
(三)分散风险效应
虽然多元化经营并不一定能够提高企业利润率,但它可以减少企业利润率的波动。根据Markvitz的投资组合理论,分散投资可以有效地降低企业面临的风险,企业采用多元化经营方式,其原理和投资于各种股票一样类似,会使企业面临的风险分散化,破产的可能性降低。而且当企业存在破产风险,借贷者要根据风险确定借贷数量时,不存在经营协同作用的财务性多元化便具有意义,所以即使多元化经营的各个部门不相关.不具有经营协同作用,企业也可以降低破产风险.获得好处。
(四)税收和财务效应
众所周知,不同类型的收益对应着不同的税率.股息收入、利息的收入、营业收入和资本利得的税率间存在着很大差别,所以企业可在税法允许的范围内通过某些会计处理惯例来合理避税。例如,对拥有较多的现金流的企业,利润再投资不如利润分红对投资者有利。但是,如果对分红征收的税率高于普通收入所得税,这样股东就希望企业把现金留在企业中来进行投资或建立新的企业,以追求企业成长所带来的持续收益。反之,情况则相反。
对企业所得税而言,收购将增加企业的折旧资产总额,增加的折旧减少了企业的可征税收入.因此具有抵税作用,这也可能成为进行收购的一个动机。并购一家亏损企业时,只要其产品销售价格不低于其付现成本,就可以利用其在纳税方面的优势来直接获取财务上的收益。因为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规定,如果纳税人发生年度亏损。可以利用下一纳税年度的纳税所得来弥补;若下一纳税年度的纳税所得仍不足以弥补,则可以逐年递延直至第五年.根据这一亏损递延条款,企业可通过并购亏损企业在实现低成本扩张的同时暂时减轻税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