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企业集团内部的财务控制和监督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14

  论文关键词:企业集团内部  财务控制  监督考核  预算管理  生产经营活动  内部管理  预算指标  弱化

  企业集团内部财务控制和监督存在的问题

  1.财务预算制度不健全

  预算管理是企业集团加强内部管理和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有的企业集团由于对预算不重视,使预算未能成为生产经营活动的“法定”依据,随意变更预算,造成财务监督考核弱化;有的企业集团预算不科学,缺乏可靠的预算依据和计量标准,使得预算指标与实际情况差距太大,无法执行。

  2.财务控制目标多重性

  国有企业集团的目标并非仅仅是股东财富最大化,有的兼有其它职能,如扩大就业、维护金融秩序稳定等。还有不少国有企业集团是在政府的撮合下形成的,从控制和控制权收益的角度分析,各层级领导,尤其是高层领导对国有企业的资源有相当的控制权,这就为 “在职消费”提供了可能。在职消费将公司的生产性资源转为了非生产陛资源。同时,各层级领导有着扩大集团企业规模的动机,因此也就有着过度投资的冲动,给企业集团带来了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削弱了财务控制的力度。

  3.财务控制机制缺乏

  许多企业集团在决策形成后,对于进一步的财务管理工作,往往止于年度利润规划。他们满足于制定全年的销售收入、成本费用、目标利润等几个总括性指标,而不是进一步将决策具体化,编制出据以进行控制管理的月份、季度、年度财务预算,只有到年终决算时才知道预算的完成情况,无法做到事前和事中控制。

  4.资金使用效率低下

  一些企业集团对资金实行分散管理,即便实行集中管理,也是与下属多级法人分散占用资金,人为地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有的企业集团内部下属企业的资金大量闲置、沉淀,而另一些企业却资金紧张,大量向银行贷款,使财务费用有增无减。

  5.财务控制协同效益差

  大多数企业集团将多元化看做分散风险、提高竞争力的最有效战略,但在实行多元化战略的同时,却忘记了自身的专业化优势,导致投资分散,各子公司的产品互不相连,从而使企业集团公司失去了协同效应,丧失了规模效益。

  企业集团内部实施财务控制和监督的措施

  1.规范内部治理结构

  (1)实施股权多元化治理。企业集团应引入多元股东,特别是非国有股东,有利于所有者职能到位,形成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多元股东的制衡易于实现政企分开,为企业集团法人治理结构的规范运作创造基本条件,实现企业的真正目标——股东财富最大化。同时,也可以减少“在职消费”,保证生产性资源的合理使用。

  (2)确定产权经营层次。在目前企业集团内部管理制度还不完善的情况下,应把产权经营层次控制在集团公司和子公司两级,至多不超过母、子、孙公司三级;同时,应尽快制定有效的产权投资经营管理制度。规范治理结构是企业集团实施财务控制和监督的基本保障,否则政府主导的单边法人治理结构,会更多地带有浓厚的行政色彩,使行政控制取代产权控制,导致集团内部财务监控乏力。

  2.实施财务集中管理

  (1)构建统一的信息网络系统。在传统的企业管理中,由于各部门信息系统是孤立的,信息很难被实时动态获取、存储、加工和传递,因此要运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建立统一的信息网络系统,将网络、数据库和管理软件有机集成起来,通过企业内部网络、企业之间网络和国际互联网,跨越信息传输的时空障碍。数据库不但能存储大量信息,更重要的是它能够按照企业财务管理的需要,定义数据结构、处理数据和管理数据,提高数据的质量和利用率。管理软件是企业对经济活动中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进行管理的应用平台,为财务集中管理的实现提供了界面。只有将这三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为企业集团财务集中管理提供信息载体。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