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发展迅速,日渐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对区域经济的拉动作用非常明显。在新的发展背景下,我国旅游业既面临发展的大好机遇,又面临严酷的挑战。本文试图改变以往的思维模式,引入空间概念,探讨做大做强我国旅游业的途径。
一、现代旅游业的特点
旅游业是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成长壮大的新型产业部门,它具有不同于一般产业或行业的特点,无法套用标准的产业分类体系。其突出的特点:一是地理靠近性。旅游业作为一个联结旅游主体(旅游者)和旅游客体(旅游对象)的产业,它涉及众多的行业和部门,这些相关联的行业、部门的共性是它们在同一的地理区域范围内聚集。包含旅游资源的开发产业,旅游要素产业,即住、食、行、游、购、娱等直接为旅游者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行业、部门以及营造良好的旅游社会、自然环境的关联产业。它们因彼此间的横向、纵向联系围绕旅游资源产业形成聚群(如图1所示)。旅游资源是旅游业赖以发展的物质基础,正因为有了旅游资源产业的存在,才使旅游业有了旅游客体、有了旅游对象、有了旅游吸引物,才使一些区域或地点成为了旅游目的地。在旅游资源产业外围聚集着旅行社、饭店、餐馆、旅游区域交通、商品零售、娱乐设施等服务性产业,它们服务于相似的顾客群体,是旅游者在异地空间聚集的必要条件。在这些服务性产业外围,形成第三层次的补充性产业,如银行、邮电通讯、海关、公安、卫生保健、保险、建筑、房地产、媒体、园林、绿化、环保等。在此基础上,还会形成新的聚集。二是部门专业化。旅游业各构成部门、行业是一个统一的整合体,在空间地域上表现为各部门、各行业的分工与协作,否则,旅游产品会因该区域缺少某类企业而丧失某种功能。三是外部性。即指一个生产者的产出或投入对另一个生产者不付任何代价的“副”作用。各个行业、部门相互依赖,某个企业的优质服务将促进其他企业的成功。例如,一个旅游者的满意度不仅取决于景观的引人入胜,还有赖于互补性的服务,即旅馆、饭店、商店和交通设施的质量和效率。这些企业不仅在地理上靠近,而且集体协作,使集群内企业个体的利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可见,旅游产业有明显的产业聚集优势。
因此,要做大做强旅游业,就必须依据其内在运动规律,从过去主要是谋求资源在经济主体上的聚集,转为谋求资源在地理空间上的聚集,即依靠群体的力量,提高区域旅游业的整体竞争力。
二、培育旅游产业群的机理分析
产业群是在一个特定区域内一群相互联系的、在地理位置上集中的公司和机构的集合。产业群是一种崭新的企业空间组织形式,既是依据专业化分工和协作而建立起来的相互独立、相互关联的组织群体,又是独立企业之间通过非正式关系形成的一种颇有活力的新的组织形式,是实现规模经济和聚集经济的有效形式。
以旅游资源为基础组建旅游产业群。这个产业群以区域内某一大型旅游资源企业为核心,在其外部形成多层次的产业群,并与其他产业群,如农业、食品加工、专用设备制造、文化、体育、旅游出版物相联系。
表面上看,旅游产业群类似于一个地区性市场。在这个市场上,聚集了众多的不同行业和部门的中小公司,或少数几个大型公司,群内各企业之间存在着纵横交错的联系,处于整个旅游系统过程的不同环节,共同完成旅游产品从开发到销售的全过程。在纵向上旅游者要完成旅游的全过程,食、住、行、游、购、娱是缺一不可的组成部分,正是通过这些部门的服务,使位于异地的旅游者聚集于某一旅游地,形成这一地域的旅游客源市场。在横向上以旅游业为主体,道路交通、邮电通讯、银行保险、海关、建筑、媒体、园林、环保、教育等各行业紧密结合,彼此之间就生产或服务频繁的发生合作、交易。因此,尽管在个体企业之间存在着专业化分工和生产环节的分离,但所有的生产、服务环节都集中在同一地域内完成,强化了集群内企业之间多方面的互动联系,在区域内形成了产业网络结构。旅游业这种网络结构的形成是基于合作的需求,而它的形成又进一步促进了企业之间的相互合作,达到通过网络整合企业之外的生产要素,实现了企业的外部规模经济。旅游产业群还与食品加工、机械设备制造、房地产、体育、文化、媒体等其他产业群有联系。旅游产业群的构成如图所示: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旅游产业群的形成是市场机制作用的结果,对于围绕旅游资源聚集的相互联系的公司和关联的机构来说有四方面的意义:
一是降低交易成本。现代旅游业需要有不同企业和部门之间的合作,在每一环节之间都存在交易成本。旅游产业群的建立为获取其它重要的投入要素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旅游产品和服务的开发、生产通常需要使用专门的设备和配套服务(如环保、信息、运输),但是单个企业不可能提供足够大的服务需求市场来维持众多供应商的生存,大量厂商集中在一起完全可以联合起来提供一个大市场。这样,企业从群里获取资源而不是从其外部获取资源,降低了交易成本,有助于把存货需求降低到最小程度,有助于减少进口成本,有助于降低供应商抬高价格或违约的风险。而且地理位置的相近性有利于改善通信联络,有利于供应商提供辅助性服务,有利于获取政府和其他公共机构的投资,如专门基础设施和教育等方面的支出能提高企业的生产率。群内积累了大量市场、技术和竞争的信息都能提高企业的生产率。加之,群内企业之间的互动行为产生的某种信任机制,必将大大减少信息的非对称性,促进信息的流动。在有活力的产业群内,其成员能更容易地招聘到专业化的、有经验的人才,而且还易于从其它区域吸引人才,从而降低他们在招聘过程中的搜寻成本和交易成本。
二是获得互补性利益。即旅游产业群中各企业之间广泛联结而产生的总体力量大于其各部分之和。群的互补性可表现为许多产品在满足顾客的需求方面互相补充;或通过企业之间的互相合作提高集体生产率;或不断提高特定区域内企业的信誉而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因为群内各个成员相互依赖,如旅行社的优质服务将促进饭店、旅馆、娱乐、零售等企业的成功。
三是增强知识创新的活力。由于地理上的邻近,当一个制造商服务于和获取服务于多种产业时,就有更加强烈的创新动机(de Bresson,1996)及创造更多的机会组合生产要素。产业集群把各类专门人才吸引到同一地方,使厂商较容易获得所需要的人才,各类人才也倾向于在产业集群的区域内寻找工作。由此提高了企业对新的经验、知识的反映能力。创新活动的发生和积累除了空间的临近性外,另一重要路径是知识的外溢。知识按其跨越时空在组织和个人之间转移的难易程度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显性知识,即那些可编码的知识,也就是我们日常在书本上可以学到的知识。另一类是默会知识,这类知识存在于组织内个人的专业技能、团体的特殊关系中,也存在于特别的规范、经验、文化、氛围中。区域内聚集的与旅游产业相关的厂商愈多,有关旅游的信息在区域内传播就愈快,传播的程度就越彻底。尤其区域内大学、研究机构与厂商之间的学习互动,增大和积累了该区域持续创新的能力和容量。
四是提高整体竞争力。集群中的企业与非地域聚集的企业相比较,显示出更多的合作与竞争。集群中的同类企业同居一地,同行业运用价格、质量和产品差异化程度等评价标尺进行相互比较,为企业带来了更大的竞争压力。绩效好的企业能够从中获得成功的荣誉,而绩效差的或者平庸的企业会因此感觉到压力,积极吸纳集群内的“最佳实践”以培育创新。因此,集群内的企业通过内在竞争压力,获得了单个游离企业难以拥有的竞争优势。可见,集群中企业的竞争与合作一样,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支持因素。而且,集群内的企业具有相同的文化、血缘关系或生活经历等,使得人际关系成为联结各个企业的重要纽带,彼此之间具有强烈的认同感,而对外则具有一定的排外性,面对共同的外来竞争时,往往能够一致对外。
总之,组建旅游产业群,一方面,各企业之间通过专业化分工与协作获取外部经济,做大了企业;另一方面,各企业间的互补与竞争又增强了企业的竞争优势,做强了企业。
主要参考文献:
1·迈克·波特:簇群与新竞争经济学,经济社会体制比较[J],2000·2(21-31页)
2·王缉慈等:创新的空间——企业集群与区域发展[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