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超越预算模式及其在我国的应用(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14
二是缺乏必要的组织。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在那些实行计划预算管理的企业,预算管理往往 成为企业财务部门 的事,并且一般都纳入财务会计管理范畴。这样的体系必然导致两方面问题的产生:其一是 权威性问题。预算说到底是企业的资源配置与运用的管理工作,牵涉到企业的每一个方面, 因此在进行预算时,必须得到企业每一个部门的配合和支持,这就需要必要的权威予以保障 。预算管理与计划管理一样,是企业全局性的行为,而不是企业的某项具体职能性行为,因 此,预算管理不可能由企业的一个具体职能部门胜任实现,起码是可能有效胜任实现。其二 是技术性问题。预算的价值和作用是建立在“资源—工作要素”的对应基础之上的。我们知 道,财务会计是一种规范的报告制度,它的功能是通过一系列格式化的财务数据处理,以反 映企业的运行状况和效果。所以财务管理的口径——科目设置是公共性的。而企业的工作要 素却是高度个性化的。所以,从财务会计角度入手进行预 算管理,根本不可能获得真正有效的收益,更不可能获得真正有效的效果。
三是缺乏系统有效的管理会计支持。管理会计的管理口径是与工作要素高度对应的,科 目设置是高度个性化的:其反映的资 源配置、运用状况和资源运用收益,直接反应了所对应的工作要素的投入和产出状况。因此 ,管理会计才可以成为有效的预算管理的基础。可是在很多企业,实际上都没有系统有效的 管理会计职能系统,有的也都局限于局部或具体范围。没有系统有效的管理会计支持保证, 是难以进行充分有效的预算管理的。
四是缺乏相应的预算管理工作程序。有效的预算管理必然建立在以下三个流程的有效运行基 础之上,这就是预算编制流程、 预算评审流程和预算执行控制流程。前面我们曾经说到,计划和预算的价值与作用不在于计 划和预算本身的结果,而在于计划和预算形成的过程。因此,预算管理的实质不在于预算书 的编制,而在于预算流程的有效运行。遗憾的是,企业在进行预算管理时,大多进行的都是 这样的预算。因为我国企业家很多的都还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很多企业因此还没有形成相应 的预算管理流程,更谈不上这些流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了。
二、超越预算模式在我国应用的局限性
超越预算的编制往往采用直觉预算方式,虽然这种方式可以应对灵活多变的环境,但是它 的风险却相对较大。为避免风险,这就要求企业相关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素质很高,只 有这样才能保证有对未来准确的“预测能力”和“不断改进”的做法。然而,目前我国大多 数企业员工的业务水平和西方国家的员工还是有一定差距的,职业道德观也不是很强。因此, 推行超越预算这种管理方法还要有一段相当长的时间。
超越预算的执行需要各部门之间精诚合作、持续协同。这就要求企业各部门之间打破部 门界限,行动前考虑的不单单是这种行为是否对本部门有利,更要考虑这种行为是否对全公司 有利。但是,要达到这样的结果,企业就需要通过设计一套快速的信息系统来协调公司内部的 事务,同时还要改变现有的部门考核和业绩评价方法,寻找一套能够配合超越预算管理的综合 业绩评价系统,这些费时费力的改变也为超越预算的广泛推行造成了阻碍。
但是超越预算的管理思想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接受,推行超越预算的好处也越来越 明显。因此,在目前的情况下,对于那些已经使用全面预算管理的大型企业,可以在现有的预 算 体系中部分地导入“超越预算”的思想,即不再完全强调以预算管理为中心,适当引入一些预 算之外的管理方法;而对那些没有推行过预算管理的小型企业,它们可以尝试应用超越预算的 管理思想,完全将预算管理的计划制定功能与业绩评价功能分离,从而使实务发展中的两种趋 势并存。
三、对我国预算管理的几点建议
反观我国的企业实践,既没有对预算的执行结果进行真正的分析评价,又没有建立相应 的奖惩措施。主要体现在: 一是各预算部门的责任和权力并不对等,导致难以进行分析评价。 二是预算分析仅仅注重财务指标分析,而忽略对非财务指标的分析。 三是预算的财务分析仅仅注重水平分析,而不注重结构分析、比率分析和因素分析。 四是没有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或者虽然已建立但是过于简单、粗放,致使预算的作用没有 得到充分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