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存管理一直是现代企业物流管理的一个核心部分,在国外大型企业中备受青睐,而在我国企业内部管理中,却是一个薄弱环节。目前, 对零存货管理的研究工作在我国尚处起步阶段, 但已有不少企业在探讨和摸索, 如海尔、格兰仕等。
零存货在我国的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在诸多方面都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有借鉴dell的库存模式的,也有研究在电子商务条件下实行无缝衔接,有关于虚拟企业的研究。比如海尔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发动了一场管理革命,以市场链为纽带,以定单信息流为中心,带动物流和资金流的运动,通过整合全球供应链资源和用户资源,逐步向“零存货、零营运资本和(与用户)零距离”的终极目标迈进。
三、“零存货”模式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零存货”有许多的优势,但是企业在推行“零存货”时,应尽量做到细致周密,需要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和要求。生产型企业开展“零存货”时往往会存在以下问题:
1.零存货化需要过硬的管理环境来支撑
零存货的实现是有其难点和管理成本的,对于普通企业而言,可能存在单一供应源的风险、小批量供应造成较高的运输或配送物流成本,以及较高成本的一体化信息系统平台等,因此要实现库存管理整合化、集成化、准时化、同步化、信息化和计算机整合管理的信息沟通基础,是需要很大的成本的。同时,库存及其他经济活动的速度都是通过信息的传递来实现的,现代库存管理要进行大量的信息处理,要求更高的速度和准备度,要进行购、存、供、产、销等作业的整合,要实现综合系统的库存管理,如果没有计算机等高科技管理手段,是难以实现的。
比如,丰田汽车装配线确实可以做到生产环节的零存货,但除了本身先进有效的管理手段和方式之外,它的近百家零配件供应商不是将配套厂设在其周围,就是有原材料仓库安排在丰田厂的四周,零存货是基于“零”距离供应之上的。
2.零存货难以应付周围某些相关因素的突变
2003年爆发的非典,更是严峻地考验了医院的零存货管理。在这场意外降临的瘟疫中,消费者和商家同时遭遇了久违的、只有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常有的断货风波。零存货的成功实施是建立在稳定和理想的客观环境基础之上的。因此,在实际操作中,零存货也暴露出这样一个隐患:当周围某些与之相关的因素突然发生变化时,零存货便会在短期突然增长的市场需求面前显得不堪一击。
在那次非典事件爆发后,药品需求大增,已零存货化的药厂、医药药店、医院一时间束手无策、无能为力,面对旺盛的需求,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商机转瞬即逝。非典引发了对相关药品的异常需求,而过度的零存货化则导致了断货。事实上,这个时候的断货无论对于厂家,还是医院来说,损失都是惨重的。
四、解决方案及对策
1.企业必须具备良好的硬件管理环境
(1)计算机等高科技管理手段。应用计算机等高科技管理手段才能实现库存管理整合化、集成化、准时化、同步化、信息化和建立计算机整合管理的信息沟通基础,才能提高各个环节中对物资需求计划科学、准确地预测,以降低库存水平和库存持有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