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区域差异是日常生活最容易接触到的一个话题。而这其中,经济差异和文化差异又是最显而易见的,这两方面的相互关系也是广为关注的。本文试图通过综合已有研究对改革开放以来江苏区域经济差异的分析,分析文化因素对江苏南北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作用,从而对促进江苏区域协调发展提出文化层面的对策,并希望最终能探究经济与文化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关键词】苏南苏北;区域经济;文化差异
一、我国南北差异大况
在一个经济至上的时代里,区域差异始终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偌大中国,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和社会发展水平的分野永远也不会消失。每一个走南闯北的中国人,也都能从生活的大事小事中切身体会到中国南北方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巨大差异。正如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知识分子热衷于讨论的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古今中西之争”,中国内部的南北方地区差异同样可以上升到这种学术高度。经济发展的时空差异和文化发展的地域分异是其中最显著的两个方面。
如果,按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对经济基础之于文化上层建筑的决定性作用的强调来看,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中国南北方地域文化和群体性格的差异无疑应该是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所导致的。但若要深究区域经济差异何来的问题,又常常要绕回到地域文化差异的层面上来。马克斯·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和格尔茨的《文化的解释》就是这种强调文化对经济差异巨大形塑作用的典型著作。看来,在后马克思主义时代,经济与文化的相互关系仍然是地区差异问题中一个争论颇多的焦点。
二、区域经济差异与区域协调发展
区域差异问题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文化问题,更是政府政策选择的道德伦理问题和国家政治的统一问题。地区之间保持适度差异是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的,有利于经济社会系统内部保持相互间竞争的压力与动力,也有利于促进经济活动和生产要素流动与配置优化,这对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效率是有积极意义的。但是,地区之间经济不平等又总是和政治不稳定紧密相连,不同区域间的不平等就像社会阶层间的不平等一样,会成为民族问题和政治问题的根源。“历史告诉我们,当地区差异太大时,会发生灾难性的政治后果。民族、宗教或语言的不同,加上经济差距,就会产生爆发性的局面。”印度的旁遮普邦、英国的威尔士、加拿大的魁北克省等等都是很好的例子。
因此,为防引起我国经济发展秩序混乱和诱发社会动荡,必须深刻探究影响区域经济差异的各种因素,从而在国家宏观层面上更加完善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这既是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大报告所强调的,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有之意。
三、区域差异分析:以江苏为例
为了探究区域差异的焦点问题,理清中国南北方区域经济差异和地域文化差异的相互关系,最终缓解地区发展分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我选择了江苏省作为个案进行分析。
众所周知,江苏是我国的经济大省。自改革开放以来,作为我国沿海重要对外开放省份,一直引领着中国对外经济的发展和经济体制的改革,其主要经济指标均高于全国同期平均水平。以2009年的数据为例,“占全国1.0%土地面积和5.79%人口的江苏省,创造了占全国9.43%的GDP总量、9.9%的财政收入、15.3%的外贸进出口总额和17.8%的实际外商投资,人均GDP是全国人均GDP的1.75倍,城市化率达55.6%”。从主要经济指标来看,江苏已经迈入了“中等发达国家”的地区行列。
但是,作为处在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之上的大省,江苏也“历来是一个具有一定全国代表性的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省份”,其内部的区域经济发展并非整齐划一,而是具有梯度性的。这种梯度特征表现为三个区域层次,也即苏南、苏中、苏北这一广为人知的江苏三大区域划分。
四、江苏三大区域的划分
苏南,在狭义上仅指“苏锡常”三市,而在广义上也包括南京、镇江;苏北,在狭义上专指徐州、连云港、宿迁、盐城、淮安五市,以前在广义上还包括了长江以北的扬州、泰州、南通;而“苏中”这一概念兴起于近些年江苏省对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视,把江苏中部地区经济、文化呈过渡阶段的扬州、泰州、南通统称为“苏中”,而在有些学者的论述中,苏中地区也包括南京、镇江两市。
这种种划分方法,有的侧重于经济发展程度的区分,有的侧重于地理区位和历史沿革,有的则以地区方言和地域文化的不同为依据。在这里,我综合考虑经济和文化及语言的差异,以苏州、无锡、常州、南京、镇江五市为“苏南”,以扬州、泰州、南通三市为苏中,以徐州、连云港、宿迁、盐城、淮安五市为“苏北”,这种划分方法也与孟召宜教授对江苏省文化区的划分相照应。
五、江苏三大区域经济发展概况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三大区域经济发展的梯度性特征十分显著。以反映各区域综合实力和经济地位重要指标的GDP比重数据来看,从1984年到1995年,苏南、苏北所创造的GDP占全省GDP的份额分别由31.5%、39.1%变为40.1%、22.4%。而到了2008年,苏南地区的GDP占全省GDP的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