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山东城镇化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14

  【论文摘要】城镇化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现代化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的城镇化建设发展迅速,取得了较大的成果,但是当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本文就山东省城镇化发展的现状做主要分析,并就出现的问题给出建议和对策。

  【论文关键词】城镇化;现状;建议

  1.城镇化发展现状

  1.1 我国农村城镇化发展现状
  我国农村城镇化正处在快速发展的阶段,城镇化和城市发展建设步伐加快。根据最新发布的《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11)》显示,到2011年底,我国的城镇化率达到51.27%,城镇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而达到6.9亿人。另据公开数据显示,到2011年末,我国共有657个设市城市,建制镇也增加至19683个。全国共有30个城市的常住人口超过了800万,其中13个城市的人口总数超过1000万。根据2011年初通过的“十二五”规划指出,到2015年,我国的城镇化率预期性指标是51.5%,较2010年的47.5%增长4个百分点。然而,由于各方面原因,这个指标在一年时间内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至2011年,我国城镇化率已经达到51.27%,标志着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也标志着中国从一个有几千年农业文明的农民大国,进入一个新的成长阶段,实现了社会结构的历史性突破。但是,在统筹城乡发展、改变和优化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城乡人口的根本性转变、优化城镇的空间布局等方面,我国的城镇化发展和进步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也有着巨大的进步空间。
  1.2 山东省的农村城镇化发展现状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和心的经济政策发布以来,山东省的城镇化速度明显加快,同时城镇化的水平也不断提高。根据统计,九十年代初期,山东城镇人口为2307.6万,比五十年代初的357.9万,年平均增加69.6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27.3%,比五十年代初期的7.3%上升了20个百分点,比同期全国和世界各国城镇化水平分别高出5和3个百分点。2010年全省城镇人口为3730万,比九十年代初期增长66.3%,年均增加76万;城镇人口比重上升为73%如果按照非农产业从业人员及其赡养的人口推算,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全省主要依靠非农产业收入维持生活(城镇人口的本质特征)的居民约为3839万,占总人口的40%。这足以表明,山东省的城镇化发展较快。与此同时,全省各地新建了大量城镇,扩大了原有的城市规模。

  2.山东省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1 城镇化发展速度较快,但是总体的水平偏低
  据统计,截至2009年底,山东的城镇化率为48.3%。相对于世界各国各地区,尤其是发达国家而言,山东城镇化水平偏低。根据国外学者研究,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位于300美元到450美元之间的国家和地区,其非农产业的劳动力占社会总劳动力的比例在55%到65%之间,而山东只有51.6%。在国内,无论与城镇化发展较好沿海经济区的辽宁,江苏,福建等省市相比,还是与内陆的吉林,黑龙江,内蒙和安徽等市相比,都较为落后。
  2.2 小城镇发展形式低迷,小城镇建设停滞不前
  目前山东省城镇化发展的最好的结果是有个别的县已经进入中级发展阶段,但是绝大多数的小城镇仍处在初步发展的初级阶段,据统计还没有县处于高的稳定发展的阶段。根据城镇化发展阶段的理论分析,按照专家的划分标准,将30%和70%作为两个分界点来划分经济发展的阶段,分别依次分为,呈低水平缓慢增长的起步期,快速发展的中位期和处于稳定态势的高位期。因为对于小城镇的概念理解有所差异,本文随机抽取山东省的65个县域,根据城镇的发展状况来看,高于70%的0个,位于30%到70%之间的有20个,低于30%的有45个,也就是说有接近四分之三的城镇化率低于30%以下,数字触目惊心。
  2.2.1 小城镇基础设施不完善,功能缺失
  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四分之一的道路没有硬化处理,全部的道路中,有75%的道路排水设施不完善,接近85%的小城镇没有排污检污设备,近八成的垃圾没有专门的处理设备而直接投放到生活环境中去。并且用于建设公共基础设施的财政拨款也少之又少,城乡建设的资金投入不足以发展小城镇的公共服务。国家用于城市建设的资金在2007年达到370亿元,而用于小城市建设的资金仅仅为73亿元,相对来说偏少,而地方财政中用于启动小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的外部资金也严重缺失。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