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建立优胜劣汰的用人制度,确保管理措施到位。我校是由县电大、县教师进修学校和两所职业学校合并组建而成的综合型职业学校,后勤人满为患,人浮于事,办事效益低,矛盾、内耗多。为解除这一顽疾,学校实施“双向选聘、竞争上岗、调整分流、优胜劣汰”的用人制度。两年来,后勤共有6人进入待岗、分流和提前离岗行列,较好地增强了职工的危机意识、竞争意识和进取意识。
4.建立综合技能竞赛制度,确保师生服务项目到位。学校定期开展“优质服务综合技能竞赛”活动,增强后勤人员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的基本技能水平,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不断增加服务项目,想师生所想、急师生所急,切实把后勤工作落到实、做到位。由于后勤人员综合技能的提高,校内一部分的基建维修、水电安装、绿化管理等小工程均由后勤员工自己动手完成,每年为学校节约经费近40万元;同时也为学生专业实习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指导和实训场地。
5.建立学习奖励制度,确保职工扩容充电到位。学校狠抓后勤职工的学历进修培训,鼓励他们积极参加电大和在职函授进修等在职学习,所需经费学校“以奖代补”。目前参加专本科在职学历学习的职工已达30%;其次狠抓专业技术培训,有计划地组织职工参加对口专业的等级技能资格考核培训,仅2年时间就有60%的职工达到中级及以上专业技能等级资格标准,提高了岗位从业技能水平;再就是定期组织职工外出参观学习,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取长补短、启发创新。通过各类培训,一支一专多能、技术全面、业务精良的后勤队伍在我校已基本形成。
竞争的手段——目标责任管理
后勤管理引入竞争机制,就是按照“有效竞争”和“效益最大化”原则,以挖潜增效为重点,充分体现经济效益和育人效益,实行目标责任考核制。
一是实行岗位目标管理,建立明确的岗位责任目标,目标既体现竞争原则、具有相当的挑战性,又要把学校总目标分解其中,职、责、权清晰简明,使各项常规管理有条不紊,与学校整体工作协调一致。二是强化科学的量化考核评估,对“通用工种”全方位实行量化考核;对于特殊岗位,依据其特点,坚持大阶段、大尺度的“模糊”评估原则,师生食堂、卫生室等重效益,更重服务质量,防止评估的“一刀切”。三是加强经费宏观管理。坚持需要和可能相结合、全面安排与重点保证相结合,强化学校经费预算,宏观控制经费的投向管理,加大过程的监督力度、阳光理财,确保学校经费的科学运行。加强物资和设备的管理,做到物尽其用、一物多用,提高资产和设备的利用率,但又不过分强调经济指标,严防设备超负载运行,人为形成不安全因素。尤其在校企结合的生产过程中,我们更注重双方的工作协调。四是分配与奖惩方面,坚持“两个效益兼顾”原则,把服务质量与经营效益同奖惩挂钩,奖优罚懒。后勤总的奖金额与职工奖金始终是动态提升,鼓励职工多拿奖金,职工获取越多,师生得益越大。
由于竞争机制的引入,我校的后勤工作基本实现了由行政型向任期目标责任型的转变,加快了自我积累、自我约束和自我发展的高质服务的进程,逐步形成一个多门类、多层次的师生服务体系,师生的信度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经济效益实现了双飞跃,被县教育局评为“后勤工作先进单位”。
竞争的可持续性——处理好几个关系
一是正确处理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引入竞争机制是以奖惩激励为基础、提高服务质量为目的、增值教育的社会效益为根本。学校不能把利润最大化作为运行、管理的目标,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及工作的实际情况必须与每个人的经济收入挂钩,把对师生的服务质量作为实现经济利益的手段。
二是处理好学校整体改革与后勤改革的关系。后勤工作是学校整体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和服从于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其重要职能,维持好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是其重要职责,引入竞争机制的运行效果如何,直接影响学校的办学质量,若管理不善,质量低下,虽然难以像企业那种承受破产的风险,但它会因失去社会的支持而丧失发展的条件和机遇,所以后勤的改革思路、政策、方案等必须在学校宏观监控下运行。
三是处理好后勤内部部门之间的关系。各部门之间必须按其专业化管理原则,制定不同的激励政策,逐步放开经营,开拓创新,不断增加服务新项目,克服“文人相轻”的狭隘迂腐思想,既要大胆引入和运用竞争,又要善于摆正竞争与协作的关系,无竞争则无活力,无协作则生内耗,反对忽视教育特点而机械照搬市场机制用于后勤管理的做法,处理好各种关系以保证竞争在后勤管理中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