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荒根源于权利失败——论阿马蒂亚·森福利伦理思想评价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14


  论文摘要:作为一个有良知的经济学家,阿马蒂亚·森对福利经济学的研究具有独到的见解,尤其突显了他对权利的独到见解与重视:他把造成“饥荒”的根源看作是权利的丧失,这也正是其对福利伦理的贡献。

  论文关键词:阿马蒂亚,森;福利伦理;权利

  一、福利伦理简介

  福利伦理颐名思义是从伦理层面来解读社会福利问题。它是一种着重社会与经济的均衡发展,兼顾政府财力、倡导权利义务对等、施重于取的伦理形式。麦金太尔指出:作为道德生活的主体.个人价值不仅必能离开现实的生活世界,而且对社会生活要积极主动地去适应、创造甚至超越。边沁最早将功利主义引入自由主义,对自由作了实证主义的理解.他认为个体善表现为可以计算的快乐或利益的满足.自由就是无限制地追求个人快乐或利益的最大化。从而达到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密尔认为.任何个人行为只要仅仅有关本人利益而不涉及他人利益,个人就有绝对的行动自由,个人不必对社会负责,社会也无权进行干涉.自由.乃是按照我们自己的道路追求我们自己的好处的自由。与功利主义的自由主义相反,格林指出人类道德尽管在内容上有多样性,但在形式上具有共同性:道德上的善本质上是共同的。“共同的善是人们设想与他人共存的东西.与其他人共享的善.而不管这种善是否适合他们的嗜好”因而福利伦理就有两个方面:一是公共福利,二是共同的善。

  作为福利伦理的根本要求是:人类应该以对其他物种和自然产生最小的而不是最大的影响方式来生存和发展.或者说人类对自然的利用应该放在能满足人们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和发展需要上.必须以损害环境最小为前提。具体来说,这种福利伦理有两个基本标准,一个是生存标准。即人们可以生存下来的最低标准。这种最低标准是一种客观的作为动物人的生理标准,如有衣穿不致冻死,有饭吃不致饿死;还有主观的作为一个社么人的生活标准.如当前各个国家都制定有但标准并不相}的最低收入标准:贫困线标准。那么。社会只有保证其每一个成员过上确保温饱乃至提供一种体面的、像样的生活才能维持社会的稳定和协调。

  沉浸于福利经济学中的森对福利伦理的贡献也是巨大的,大致说来,在对权利的重视方面。福利伦理最初形式表现为对穷人的救济和灾难发生时应急措施。对于处于极端贫困中以及灾难中的人们来说.救济是一种恩惠,毫无权利可言。在森看来,福利主要表现为人们权利的展现,因而,森提出饥荒根源于“权利的失败”,提出了“是否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应当享有避免饥饿的权利”这样一个道德哲学问题。他采用经济学与哲学的结合,从道德层面上关注重大经济问题。

  二、森对福利伦理的贡献

  森以悲惨的贫困与饥荒为线索。开展了福利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的研究。他关心社会底层和弱势群体,溶入了人类的同情、怜悯,这正是道德应该特别重视的十分实际的问题。森的研究表面上看是经济学问题。但是他认为在粮食(经济)问题后面,涉及粮食(经济)与人的关系,实际上是权利关系问题、社会制度安排问题。他的思想有广阔的经济、政治、文化(道德、价值)视野。森探讨了经济活动的决定因素在于权利关系。不仅有经济上的权利关系,而且有社会政治上的权利关系。建构经济正义,需要社会价值观念上的民主和平等。森通过贫困、经济不平等进入到经济权利、经济正义。强调经济活动中的平等、民主、自由.反对旧的不平等的价值观念(性别歧视、权利垄断等),体现了西方现代正义观、人权观的主流思想。他与罗尔斯、诺齐克的正义论的差别,反映在他是由饥荒的具体现象深入到对于一般的正义的要求的,达到经济伦理的思考,而不是一般的、抽象的设定再到实际的应用。森的福利伦理是直接起源于罗尔斯的“公平的正义”的。罗尔斯的正义在于平等的观点,是森分配正义论认同的。“正义总是表示着某种平等。”

  在1981年,森出版了《贫困与饥荒:关于应得权利与剥夺》这一名著。他进一步提出了如何防止饥荒,如何减低饥荒的危害以及饥荒如何解决和限制其影响的对策性措施。他特别强调自由在社会福利:疗面的作用,认为需要保证某些最低限度的自由是社会选择的基础。“扩展自由是发展的首要目的和主要手段”。发展的目标和手段要求把自由的视角放在舞台的中心。他强调人们都有内在的价值.而不仅仅是理性的效用最大化者,森研究的一贯主题是致力于人类潜力与能力的开发及怎样在社会及家庭中产生更大的福利。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