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墨子的消费伦理思想(3)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14

  以同一理由,墨子认为儒家坚持厚葬久丧,守孝三年,是对人力物力的巨大损害,使财贫,人寡而国乱,“足以丧天下”,应该予以去除。墨子的“节用”之法之于国家百姓人民的“富”、“庶”、“兴利多”的意义十分重要,于国于民都是须臾不可少的,其经济伦理价值也因此凸显出来。

  基于“兴天下之利”之价值指导,墨子倡导近于苦行主义的节用思想。当然,墨子并不是要完全的禁欲,而是节制一些人的非基本的欲望,以求天下人最基本欲望的满足。墨子反对美服、美色、甘食、安逸,是要牺牲目前的一切享受,以求人民皆能维持生活。其“不侈于后世,不靡于万物”,“以自苦为极”的消费伦理思想,皆是“兴天下之利”,为达到利民、利国、利天下之目的。

  三、墨子消费伦理思想的局限与意义

  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史中,墨子的消费伦理思想独树一帜。墨子及其弟子以为世上人人皆须勤苦节欲,所谓“节俭则昌,淫佚则亡”。在消费问题上墨子力主节用以及自奉甚俭的生活,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墨子提倡的所谓“古者圣王制为节用之法”,是种固定的、僵化的、较低的消费标准。

  墨子指望人们能遵循“节用之法”,从而抑制侈靡浪费,化解生产与需要之间的矛盾,在物质财富不充盈、饥寒交迫的古代,墨子的思想是有其积极意义的。但是,从社会发展的长远前景来看,随着生产的扩大,经济的发展,财富的增多,社会需求和社会消费也在增加,这是不可遏制的历史潮流。因而。“墨子企图极大地限制甚至取缔人们除基本生存需要之外的一切消费,实际上就违反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行不通和不会有什么结果的。而这,就正是小生产劳动者的狭隘眼界的悲剧。”从现代市场经济的眼光来看,人为地限制消费,满足于仅仅食饱衣暖是不可能的。消费与生产互相影响,消费已成为社会再生产的充分必要条件,成为了国民经济运行的原动力。并且,随着大众消费时代的到来,以生产为主导的社会转向了以消费为主导的社会,消费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愈来愈重要的角色。其次,墨子不能理解到,在以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基础的经济体系下,即使劳动人民加紧发展生产,厉行节约,统治阶级也会加大剥削力度满足他们穷奢极欲的生活,使得在消费问题上只能是统治阶级奢侈而劳动人民始终贫穷。这里,我们看到了墨子消费伦理思想的局限。

  显然,墨子独特而深刻的消费伦理思想还具有不容忽视的积极意义。首先,墨子主张不论平民百姓还是统治阶级,人人皆要节用尚俭。儒家也尚俭,但俭的具体标准是依礼而行,以礼为度,所谓“俭不违礼”,“用不伤义”。就是说,消费要符合个体名分地位和身份,是一种名副其实的等级消费,反映了儒家仁学道德观的不平等性。而墨子相信,“官无常贵,民无终贱”,墨子希望通过推行节用的基本道德规范,限制统治阶级的奢侈消费,消除消费上的不平等现象,实现其“兼相爱,交相利”的社会政治理想。墨子的消费思想有着统治阶级所缺乏的重视生产,讲求平等互爱的伦理精神。其次,墨子的节俭以“国家百姓人们之利”为旨归,体现其无私奉献和自我牺牲的精神。墨子是典型的功利主义者,但其所求之“利”是“利天下”,为了天下百姓之富庶安康个人牺牲一切亦在所不惜,由此,《淮南子·泰族训》记载,“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汤蹈火,死不还踵”。墨子及其学派“先天下之忧而忧”,对国家社稷和人民富有强烈的责任感和道德感,把勤苦节用作为毕生的道德信念并亲身践履之。毋庸置疑,墨子这种自奉甚俭,无私奉献的思想和行为,对于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民道德建设是大有裨益的。第三,墨子及其追随者作为同广大劳动人民有密切联系的一个学派,重视生产劳动,尊重劳动成果,其兼顾功利主义与节俭主义的经济伦理思想,对构建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消费伦理,培养节俭之美德,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