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产生方式上,难以体现其“独立性”的品格;在人员构成上,无法确保其成员的专业性和配置的合理性;在实际运作中,难以体现其“实时监控”的经常性要求。在我国一些上市公司,这两者的监管功能逐步弱化,具体表现在:第一,从《公司法》的相关规定来看,他们并不拥有实质性的控制权;第二,其监督和控制作用并没有得到普遍认同;第三,对监事会成员及独董们缺乏合理的激励机制,使得他们无从真正履行其监督职能。(4)信息透明度不高。信息透明度是上市公司及时可靠公开地披露有价值的公司相关信息,以便信息使用者和利益相关者准确评价公司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及风险分布。而在我国一些上市公司,股权过于集中,大股东权力过大,对其行为的约束太小,一些高管可以通过隐瞒或虚报信息而获得巨大的个人利益。
2.公司外部因素。(1)缺乏健全、稳定的违规高管惩罚规章,违规成本低。健全、稳定、合理的违规高管惩罚规章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抑制问题高管的相关行为。然而,我国目前的部分规章明显缺乏这些因素,其不足主要表现在:第一,缺乏保护中小股东利益的具体诉讼措施;第二,缺乏严格的执法力度;第三,高管人员过错追究惩罚机制尚不健全。对于公司治理问题出台的法律条文大多数停留在经济惩罚上,缺乏足够的刑事惩罚,由此导致违规者的收益大于违规成本。(2)外部监管方式单一弱化。外部监管主要是指政府和社会公众对高管人员行为的监督。积极有效的外部监管措施有利于维护公司股东的平等地位,减少大股东侵犯小股东利益的概率,抑制问题高管人员的相关行为。上市公司的利益相关方相当广泛,为权衡和维护各方的利益,在对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进行规范后,配以有效的外部手段来加强对上市公司的外部监管也是必不可少的举措。当前,我国上市公司外部监管分工不明、手段单一、效率低下,监管在职能和地域上处于分割状态,致使问题高管成为漏网之鱼。(3)行业组织的约束弱化。资本市场的种种约束力量形成上市公司重要的外部治理机制。在西方发达国家,充分竞争的经济市场,独立的外部审计机构、资信评级机构以及专业媒体机构等所形成的制约有效地弥补了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的不足。在我国,由于资本市场过度行政化,加上竞争日益激烈,缺少统一协调控制,这些监管机构往往不能确实履行保护投资者利益的职责,弱化了市场力量对上市公司高管形成的监管约束功能。
3.高管人员个人因素:道德缺失。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类共同生活及其行为实施的准则和规范。道德约束是无形的,但其具有很强的内在约束力。道德和能力通常是判别公司高管人员的两大基本指标,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高管人员道德和能力的权变与企业发展的关系通常有如下四种情形:“道德高且能力强”、“道德高但能力弱”、“道德低且能力弱”、“道德低且能力强”。可见,只有在能力与道德成正相关的情况下,才最有利于企业发展。
三、相关对策
1.构建科学规范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抑制高管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从内部滋生。(1)股权结构合理化。目前,我国上市公司优化股权结构应注意:其一,切实做好国有股减持,打破我国“一股独大”局面,同时解决国有股的产权主体问题;其二,进一步培育法人投资主体,提高法人股东的持股比例;其三,要鼓励股权所有者多元化,并加大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比例,促进股市投资的理性化,切实保障股权相关人对高管人员的约束。(2)董事会结构科学化。董事会中必须有经流通股股东提名的代表,非执行董事应占董事会半数以上,使董事会有能力对可能发生利益冲突的事件做出独立判断和决策。同时,从公司治理结构上看,必须完善独立董事的选聘与回报机制,明确其角色定位和权责,建立完善权力行使支撑平台,彻底解决独立董事“花瓶化”、监事会亲信化的问题,切实发挥独立董事对高管人员的监管作用,维护公司的整体利益,特别是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3)建立科学的内部评估制度,营造高管人员竞争机制。建立严格的内部评估制度,健全科学的奖惩机制,强调独立董事、外部顾问特别是股东在评估机制中的作用,防止评估的自我倾向性,对在职高管人员施加压力,形成约束。同时,通过建立经营者市场,实现经营者人才的合理流动,给有管理才能和有经营成效的经营者更多的发展机会。
2.打造有序合理的外部治理环境,从外部遏制高管人员的违法违规行为。(1)完善、细化专门法律法规,提高违规成本。逐步完善、细化专门的法律法规,使之形成连贯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法律体系,这对于抑制问题高管人员的违法违规行为极为必要。重点应放在:一方面,加大对上市公司高管人员重大行为的监管,包括重要合同、重大投融资、重组购并、资产置换、信息披露、关联交易、利润操纵等;另一方面,严格执行民事赔偿制度,使广大投资者可以通过行使民事诉讼的权利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并参与对市场和高管人员的监督。(2)加强社会公众监督力度。对高管们的监管不应只是证券监管等政府部门的工作,而应该是全社会、多层次、长期性的工作。它需要公众舆论、中介机构、新闻媒体的参与,更需要充分调动股票市场全体投资者监管的积极性。为激励社会公众监督上市公司高管人员的积极性,必须建立有利于社会公众履行监督职能的外部环境(包括政治与法律环境),如可审慎考虑使用免责减责制度。
3.培育积极有效的道德约束体系,从意识理念上约束高管人员的违法违规行为。道德约束机制在诸多约束机制中是一种深层次的约束,它主要通过社会约束机制和个人约束机制两个系统发挥作用。要从道德层面根本上规范和约束公司高管人员的行为,具体说来:其一,要建立一套通过良知良觉进行自我调控、自我监督的道德心理约束机制:其二,社会舆论、价值导向要引导上市公司高管积极进行自我约束,要制订出一套有效的规范、调控系统;其三,要从观念上培养上市公司高管的职业尊严感和诚信意识,既要有权力感,又要有高度的职业责任感,在行使权力时具备应有的道德判断力和意志力,切实保护所有利益相关人的正当权益,促进公司的健康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