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社会主义资本”和“人力资本”不同的实践效果
(一)“社会主义资本”理论的实践效果
“社会主义资本”理论与马克思的资本理论是一脉相承的,它是马克思主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和运用。这一理论的产生,对我国理论界重新认识资本,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从社会实践的角度来看,首先,为我们正确理解“房地产企业”、“股份公司”、“货币证券市场”等市场经济的最一般、最普通的现象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有助于我们早日走出“资本主义能干不能说”的理论窘境。其次,“社会主义资本”理论为各种经济实体和法人主体筑起了统一的活动平台,有利于公平竞争在更大的范围内实现,彻底杜绝政府出面限房价、限地价甚至限一碗牛肉面价格的荒唐现象。再次,“社会主义资本”理论强调资本运动的一般规律,有利于在生产领域中确立管理者的权威,为各种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的有效管理创造良好的条件。最后,从“社会主义资本”理论中,我们自然会得出“资本人格化”的结论,据此出发,不难找到各种企业的管理者获得报酬的合理依据。
“社会主义资本”理论的使用不会导致资本主义社会在中国重演。一是因为这个理论本身带有很强的公有性质。从外部来说,社会主义国家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是公有制的集中体现者,因此这种资本在投放方向、范围、规模、程度等方面从一开始就要受到社会主义国家宏观上的有力调节,它要服从社会主义国家的利益,并为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服务;从内部来说,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导地位决定了企业内部执行不同职能的劳动者之间的平等、互助、合作关系,改变了资本与劳动之间的对抗性质,将其转变为非对抗性质的有限范围内的矛盾。二是能够合理而恰当地实现按劳分配,并把按劳分配和其他分配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整体上防止贫富悬殊过大现象的发生。总之,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我们可以把“社会主义资本”变为建设小康社会的强大动力。
(二)“人力资本”理论的实践效果
和“社会主义资本”理论相比较,“人力资本”理论从完全不同的立场出发,实践效果与之大相径庭。
首先,“人力资本”理论对社会生产的肤浅认识,意在把中国社会引向小资产阶级的理想王国。“黑人就是黑人。只有在一定的关系下,它才成为奴隶。纺纱机是纺棉花的机器,只有在一定的关系下,它才成为资本。脱离了这种关系,它也就不是资本了”。不是任何人力都可以随时变为资本的,这是一个社会常识。从实践上说,如果人力可以成为资本,那也就意味着任何受过教育的个人都可以成为“人力资本家”并凭借对“人力资本”的所有权获得利润。这样一来,雇佣关系也就消失了。这是典型的小资产阶级思维方式,是永远都无法实现的“乌托邦”。用这种想法指导中国社会的改革实践,必然引导人们远离工人阶级的立场和社会主义的远大理想,这是极其危险的。
其次,“人力资本”理论扭曲教育内容,造成中国教育的严重失衡和畸形发展。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这是我们党一贯的教育方针。在“人力资本”理论体系下,教育成了资本家发财致富和赚钱谋利的工具。从经济学的角度看,“人力资本”理论模糊了人本身投资和消费的界限,把人接受教育这一本来属于消费的行为看做对人力的投资。这样,必然使个人产生增加这种“投资”比例的倾向,造成过度消费,导致教育生态失衡和社会矛盾加剧等后果,影响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群众中日渐高涨的上学难、上学贵的呼声,久刹不止的择校风和乱收费等,从理论上说皆来源于此。
再次,“人力资本”理论对生产过程造成的危害是十分严重的。根据“人力资本”理论,一部分劳动者凭借天赋或凭借特有的社会资源,可以而且应该和老板“叫板”。用这样的理论指导实践,贻害无穷。其一,它破坏了生产过程的“权威性”要求。这种“权威性”是社会化大生产所不可缺少的。其二,它可能降低生产效率。因为每一个人都要求获取自己的“人力资本”的“剩余劳动”所得,必然造成企业难以扩大再生产的后果。其三,“人力资本”含义中所谓的天赋,暗含着人生来不平等的歧视性内容,这正是现代文明社会所不齿的。至于“凭借某种特有的社会资源”,更是为带有封建残余性质的特权开了一个大大的后门。与此相应,目前,国有企业中一些管理者报酬极高,已经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毫无疑问,这种现象是“人力资本”理论在社会实践中应用的必然结果,它已遭到广大劳动群众和许多理论工作者的强烈批评。
最后,我们还要特别指出,“人力资本”理论将对所有制理论产生重大的负面影响。有的学者关于“劳动雇佣资本”的观点,以及“使拥有经营管理权的经理同时拥有公有企业的所有权”等观点,在企业产权安排上都为公有制企业财产的私有化提供了理论依据。这无疑将使我国社会主义制度陷人变质的危险境地。
综上所述,在我国社会主义的制度环境下,经济学理论的取舍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用唯物辩证的方法,坚持阶级性、科学性和现实性的统一。“社会主义资本”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坚持了以上原则,其理论本身应该得到肯定;“人力资本”理论虽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这一理论本身尚存在很多重大的基础性缺陷,我们对它的认识绝不能不加分析,全盘接收或人云亦云。否则,只能使我们的理论研究陷人混乱,使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走入歧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