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时间管理倾向研究及其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15

  论文关键词:时间管理倾向;心理健康水平;学业成绩;工作倦怠;企业管理

  论文摘要:时问管理倾向与心理健康水平多因子间存在显著相关,与学业成绩具有因果关系,与工作倦怠存在显著负相关。企业可通过心理管理倾向测试的方法选拔适合工作岗位的员工,并通过培训提高员工的时间管理技能。

  一 时间管理倾向研究的历史背景和概念

  20世纪50年代末,随着工业化大生产的深入、竞争的日益激烈,时间管理作为一种有效应对工作中时间问题的方法被介绍。这种方法包含了许多时间管理的技巧,如:决定短期内追寻哪个目标,怎样将这些目标转化成任务和活动以立即被完成,怎样计划和确定它们在日常事物中的优先顺序,怎样避免不必要的工作中断,等。自此,在学术研究和公众生活中,时问管理变得非常流行。

  2001年我国学者黄希庭和张志杰最先提出并界定了时间管理倾向(Time Management Disposition)。时间管理倾向是指个体在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观和时间效能感上的稳定特征,是一种人格特质。时间管理倾向反映了人们对待时间的态度和价值观念,具有一定动力性,推动个体向一定目标行动。时间管理倾向在不同的人身上有不同的表现程度、跨情境性和潜在的可测度。

  时间管理倾向三个纬度中的时间价值感是指个体对时间的功能和价值的稳定的态度和观念。它包括时间对个人的生存与发展以及对社会的存在与发展的意义的稳定态度和观念,通常是充满情感的,从而驱使人们朝着一定的目标行动,具有动力或者导向作用。时间价值感是个体时间管理的基础,通常包括社会取向和个人取向。

  时间监控观是个体利用和运筹时间的能力和观念,体现在一系列外显的活动中。例如在计划安排、目标设置、时间分配、结果检查等一系列监控活动中所表现出的能力及主观评估。通常包括设置目标、计划、优先级、时间分配、反馈性等。

  时间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驾驭时间的信念和预期,反映了个体对时间管理的信心以及对时问管理行为能力的估计,是制约时间监控的一个重要因素。时间效能感通常包括时间管理效能和时间管理行为效能。

  二 时间管理倾向的相关研究内容

  (一)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

  Jex等的研究表明时间管理行为的运用与压力呈显著负相关。Lang的研究也发现时间管理行为的运用与后继的抑郁、焦虑存在负相关。

  秦启文、张志杰通过对各类职业者的研究发现,时间管理倾向和心理健康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不同时间管理倾向的个体在心理健康因子方面的差异集中体现在躯体化、抑郁和焦虑等维度及总症状指数上。王丽平研究表明,企业员工时间管理倾向总分与心理健康水平因子存在显著负相关。陆林等人的研究表明,管理人员时间管理倾向与自我价值感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

  任泽港、柳春香、何克和范向阳等人对299名大学生的研究表明,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焦虑成显著负相关,并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同时研究也发现,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对成就动机的影响也是直接的、显著的。程科、王蕾、张峰和陈本友的研究表明,青少年学生的时间管理倾向与自我价值感均呈显著正相关。

  (二)与个体学业成绩或工作倦怠的关系

  余民宁和陈景花的研究指出,时间管理对学业成就具有因果关系,它透过时间压力、学习满意及学业拖延等中介变项,直接和间接地影响学生的学业成就。张志杰的研究表明,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观和时间效能感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时间监控观对中学生的学业成绩影响显著,时间价值感和时间效能感是通过时间监控观来影响学业成绩的。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