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特别是沿海城市工业化的发展、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和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昔日劳动力成本的比较优势正在减弱。2013年我国一般贸易增长平稳,加工贸易增长乏力,增速低于外贸总体增速,加工贸易出口额占总出口额的比重从1998年的最高点56.9%下降到2013年的42.1%,我国加工贸易在世界中的地位已经下降并开始向外国转移。
二现状分析
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加工贸易占据我国对外贸易的“半壁江山”,并呈现以下特点:区域布局方面,我国加工贸易主要集中在以广东、福建为核心的东部沿海地区,而中西部地区的加工贸易无论是从总体规模还是发展水平上都明显落后于东部沿海地区。2012年,中西部地区加工贸易进出口仅占全国加工贸易进出口的8.6%,东部地区仍占有绝大多数份额。东部沿海地区的加工贸易已拥有资金、技术、人才、管理上的优势,并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链,带动了相关的基建、物流、金融、通讯等产业的发展,除在传统加工方式上仍占据主要优势外,东部沿海地区已经开始实施产业升级和转移。产业结构方面,加工贸易“产业结构从劳动密集型为主转变为劳动密集和技术、资金密集型并重,产品结构不断改善,产业链不断延伸,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在加工贸易中的占比分别从2002年的64.7%和27.1%提高到2011年的78.1%和50.5%”。中国出口的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仍以加工性质为主,利用的仍是我国相对廉价的劳动力。贸易伙伴国方面,我国加工贸易进口主要来自日本、韩国和东盟,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美国、欧盟和香港。这反映了在全球生产要素优化重组和产业转移的过程中,中国承接了日韩台等新兴工业化经济体转移出来的加工贸易,并可以预见,这样的过程将会在中国与亚洲其他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继续。近几年来,由于沿海地区劳动力、土地、运输成本大幅上升,加工贸易有向东南亚、南亚国家转移的态势,我国加工贸易呈逐年递减趋势,出口额占总出口额的比重从1998年的最高点56.9%下降到2012年的42.1%,进口额占总进口额的比重从1996年的50.1%下降到2013年的26.5%。
三原因分析
1.劳动力成本。劳动成本是影响加工贸易布局的重要因素之一,具体可以从劳动力成本、劳动生产率、汇率、资源价格等方面综合考虑。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劳动力成本上升会降低一国加工贸易比较优势。在劳动力成本方面,近些年亚洲实际工资基本保持每年5%的较快速度增长,而发达经济体总体涨幅微弱,世界实际工资增长速度也较缓慢。全球劳工组织《2012/2013全球工资报告》称,“长期来看,亚洲自2000至2011年间,月实际平均工资几乎翻番,而发达经济体仅增长5%”。亚洲国家中以中国工资增长幅度最大,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工资在过去十年间以每年两位数的平均增长速度增长。从图1可以看出,中国的工资增长拉动了亚洲工资增长,如果没有中国,其他国家(特别是东南亚、南亚国家)工资的增长不会显著。与亚洲其他国家相比,中国已经进入到亚洲工资较高的行列,中国廉价的劳动力比较优势正在消失,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导致我国加工贸易重新布局。图12006-2011年亚洲实际工资年增长率资料来源:国际劳工组织全球工资数据库2.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也是影响加工贸易布局的因素之一,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会降低单位劳动成本,提高加工贸易的世界竞争力。单位劳动成本(UnitCostofLabor)衡量了一个国家制造业产品的生产成本,它等于劳动报酬除以劳动生产率(即UCL=劳动报酬/劳动生产率)。中国的劳动生产率在过去的十年中翻了一翻,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处于较低的水平。与东南亚、南亚国家相比,中国劳动生产率和年增长率较高,按照年均增长8.5%计算,中国劳动生产率高于亚洲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制造业工资水平从2004年至2012年已经增长了三倍多,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部分抵消了工资上涨带来的压力。按照中国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8.5%计算,中国制造业工资增长率快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而发达国家的劳动生产率快于工资增长率,可见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单位劳动成本差距正在收窄,中国的加工贸易比较优势正在逐渐减弱。3.其他原因。由于加工贸易主要是面向国际市场,因此,影响加工贸易布局的因素主要来自于供给方面。除了上述提到的劳动成本、劳动生产率等影响加工贸易布局的因素外,汇率、资源价格、政策因素等都会从供给层面影响加工贸易布局。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贬值,削弱了中国加工贸易的比较优势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加工贸易布局。能源、资源价格持续不断上涨导致企业成本大量增加,对中国加工贸易重新布局产生重要影响。我国的加工贸易涉及到绝大部分产业,它在推动外贸发展、促进区域经济繁荣、增加就业、扩大出口、稳定宏观经济、利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等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深入研究加工贸易转移的原因对于新形势下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和重新布局起着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