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高职实用型实践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已经涉足或即将涉足国际贸易。以2001年12月11日加入世贸组织为标志,我国对外贸易进入一个快速增长期,2002~2007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分别增长21.8%、37.1%、35.7%、23.2%、23.8%和23.5%,增幅连续6年超过了20%,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所没有的。尽管由美国次贷危机而引起的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最强经济危机,2008年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仍达25616.3亿美元,增长17.8%,2009年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为22072.7亿美元,同比下降13.9%。随着世界经济的回暖,对外贸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将迅速扩大。
1 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毕业生存在的问题
1.1 缺乏应用型知识,实际操作能力差
外贸企业招聘的人员主要倾向于那些操作能力强,对于进出口业务应用非常熟悉的毕业生,因为这样的毕业生不需要外贸企业投入太多的精力去培训,就可以开展工作,而且工作能力较强,很容易打开局面。而现在相当数量的应届毕业生,除了理论知识扎实之外,根本就不具备实际操作能力,甚至连制作一张汇票、发票也不会。
1.2 缺乏语言交流能力
做国际贸易的人员都清楚的知道,商品的交易从一开始的询盘、发盘、还盘到接受直至签合同,每一个步骤,都是靠双方语言的交流来完成的。很难想象两个完全不懂得对方语言的人,能很好地进行商务谈判。因此,外语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被摆在了外贸企业与应聘者之间了。很多外贸企业都有反映,能真正用外语进行流利交谈的应聘者为数不多。
1.3 对主要贸易伙伴国的商务与社交礼仪、风俗习惯不了解
商务与社交礼仪是人们在商务活动或其他社会交往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应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在当今的社会里,礼仪已不仅体现个人素质,同时,也体现一个优秀的外贸人员的业务能力,更成为一个外贸企业形象的延伸;而风俗习惯,更体现了对本国和其他国家文化的尊重,这在国际贸易中商人之间打交道时就显得尤为突出了,有些国际贸易的失败其根源是对贸易伙伴国风俗习惯的不了解,因此,外贸企业对此尤为重视。但是在高职的教学中,很少有学校开设有关内容,学生也不注重对主要贸易伙伴国的风土人情和商务礼仪的学习。
1.4 总体感觉综合能力偏低
对于毕业生的综合能力,这是外贸企业招聘时所考虑的重点问题,它包括自信心、诚心、意志力、执行力、对企业的忠诚度、良好的心理素质、沟通能力、责任心、团队合作意识、职业道德、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继续学习能力。在当今国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仅仅具备某一方面的专业知识是达不到要求的,因此,综合能力也是外贸企业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由于网络的迅速发展,现在的跨国贸易几乎都是通过网络来完成整套流程的操作。这就需要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的学生要学会在电子商务方式下的进出口业务操作技能,如根据IJC制单,本身外贸公司都是在电脑系统上完成,这就要求不仅准确无误地制作好全套单据,而且还要在电脑上快速完成。但相当部分的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毕业生不具备这项操作技能。
2 培养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实用型人才的方法
既然高职教育的发展趋势是以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为社会培养各类专业化的实用性人才,这就要求既让学生掌握各种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要具备高水平的职业技能。人才培养的核心在于实现“毕业生与上岗的零过渡”,也就是学生毕业后即可上岗工作。减少甚至消除了企业岗位职业技能要求与毕业生实践能力之间的差距。所以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建立一套优质合理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体系,才能更有效的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及能力,才能使学生不断地提高自身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能力。这就是我们要以社会需求为目标,针对企业实际需要,以培养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强化专业技能训练,来增强学生的实务操作与动手能力。为企业培养好用的、顶用的高级技能型人才。为更好的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采取以下方法。
1 聘请外贸专业人员进行讲座
对刚进校门的学生,为了让他们对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有个感性认识,我们聘请有丰富经验的外贸人员进行讲座。让学生懂得,作为外贸业务员除要具有国际贸易的知识外,还应具备语言能力(外语)、要有远大的理想和志向、有敬业精神、要脚踏实地、吃苦耐劳、要有与人的沟通能力、具有团队的合作精神、严谨的工作作风、规避风险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加强案例在教学中的应用
案例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最大的不同,就是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以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案例教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加强对重点、难点的深刻理解;另一方面,还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实践经验。教师在运用案例教学法时,要精心做好准备工作,案例的选择不在于数量多,而在于内容精,尽量突出所选案例的真实性、典型性,并能体现出课程所学的内容。
例如我国某出口公司收到国外某公司开来的信用证,货物为40000只打火机,总价值为4万美元,允许分批装运,采用海运方式。后客户来传真表示急需其中10000只(总数量的1/4)打火机,并要求改用空运方式提前装运,并提出这部分货款采用电汇方式(T/T)在发货前汇至我方。遇到此类问题应该怎么做?
学生拿到此案例,不知如何处理,我们根据课上讲的有关分批装运和信用证的内容进行分析,由于对方开来的信用证允许分批装运,首先,收到T/T后立即空运10000只打火机;其次,在装运有效期内海运剩余30000只打火机;然后向银行递交全套单据进行议付。这时有的学生就会问到,“信用证上的金额4万美元与数量40000只打火机不符,银行可以拒付”。正是因为信用证规定允许分批装运,银行认为货物已经被分批装运,只要出口商所交单据与信用证完全相符,根据《UCP600》规定,开证行凭单证相符履行付款责任。这样就可以圆满解决这类问题。同时,还可以将问题延伸,假如该客户要取消其中10000只打火机,出口商也可采取类似的方法进行处理。
通过案例分析的教学,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多种能力。一是培养学生对环境、情境分析能力;二是把分散的知识点综合到一个案例中,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三是通过分析、讨论,使抽象的理论、概念与实践结合在一起,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四是培养了学生独立工作、思考能力,以及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等。3 专业课教学与英语教学紧密结合
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的专业课教学与外语教学紧密结合必须以扎实的专业知识为主体,构建科学完整的专业知识结构。开设综合英语、外贸英语、外贸函电等课程,以满足学生学习和应用外语的需要。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外贸英语和函电,书写要尽量口语化,源于现在许多外贸公司,通过建立自己网站,借助有关外贸函电的平台,向全球范围内潜在的客户,提供有关产品和服务,吸引相关客户开展业务。4 重视对外商务与社交礼仪的培养
从外贸公司的反馈来看,以往国际贸易实务专业人才培养只注重专业知识,毕业生专业知识扎实,经过努力,好不容易要签合同了,由于不懂得外国的礼仪、风俗习惯、文化差异等问题,使到手的合同被取消了。为此,我们开设商务与社交礼仪课程,让学生熟悉主要贸易伙伴国的礼仪与风俗习惯,经常进行演练,使学生熟练掌握。
2.5 引进进出口业务操作模拟平台
在学生学完所需的国际贸易专业知识后,安排学生进入一家模拟的外贸公司。而进出口业务操作模拟课程就是为了培养学生进出口业务实际操作能力而开设的仿真实习,依托精心设计的课程平台,学生进入一家模拟的外贸公司,以公司实习生身份亲身体验一笔出口(或进口)贸易的全过程,通过自己动手完成每个操作文件并在线提交,将学习的专业知识运用于实践。通过“做中学”,来实现“熟悉进出口贸易流程、掌握操作技能的课程目标。
进出口业务操作模拟课程的教学有着其自身的突出特点,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由于现实生活中的进出口业务操作就是在不断变化的,教师也应要求自己不断实践“做中学”,才能准确把握既符合实际工作需要、又能在教学中实现的教学应具备的特点。6 提倡学生考取职业资格证书
从外贸公司反馈的意见看,90%以上的外贸公司是比较重视学生的职业资格证书的。首先,在当前教育体制下,它是外贸公司衡量一个毕业生是否具有实践能力的第一条件;其次,职业资格证书所涉及的内容大多跟实际挂钩,通过对它的考取,可以接触到相当多与实际操作有关的知识。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主要有:英语四级(或六级、八级)证、外销员证、报关员证、跟单员证、单证员证、货代员证、国际商务师证及剑桥商务英语证书等。这些职业资格证书跟进出口业务息息相关,是国际贸易每个部分都要涉及到的东西。高职院校要让学生了解到资格证书的重要性和各种证书所涉及的主要内容,以帮助和指导学生的学习,为学生顺利通过搭建考证平台。
3 结论
总之,为了解决以往传统教学人才出口与单位人才进口不相匹配的矛盾,从高职教育环节入手,建立完善的高职教育模式,提升强化实际操作教学。从原有的理论教学,课堂讲解的形式转化到理论与实际操作教学相结合的阶段。因为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一线的高级技能型、实用型人才,教学过程必须有生产岗位的技术情景来作保证,学生技能的获得,只有在实际操作训练环节才能更好的体现,已达到培养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学生对进出口业务进行观察、分析、发现问题的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中国对外贸易报告.
张一锋.“实务类”课程案例教学法的几点体会[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4(4).
伍卓.肖东生.国际贸易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