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辩证唯物主义体系的合法性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05

摘要: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合法性问题上,中国学者对此持极为对立的两种立场。但从解释学的角度看都是在多元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传统的基础上的选择:哪一种马克思主义理论传统是“真正”符合马克思的本真精神的。辩证唯物主义体系的合法性表现在辩证唯物主义体系的历史传统的合法性、理论合法性和在中国的改革开放中的社会作用三个方面。西方马克思主义不具备代替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功能,一方面是它与辩证唯物主义公开声明自己的社会基础是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不同,它是一个以知识分子作为自己的社会基础的马克思主义流派;更根本的是由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逻辑决定的。 
 

    关键词:辩证唯物主义  西方马克思主义  合法性 



在二十一世纪初,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多种理解的对立出现了凸显的理论现象。这个问题的凸显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出现的。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出现重大挫折和中国的发展就是西方马克思主义随着教科书地位的衰落而繁荣。而回到马克思,作为一种中介,西方马克思主义是正统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事实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合法性问题,在有的学者那里就是何种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真正来源于马克思本人的条件下人的生存状态的一般特点。),而是由人自身活动的产物、过程以及其它外在的因素所决定。虽然异化的根源总是经济的、社会的原因,但是异化现象本身却是表现为文化的、心理的非自主性。这种非自主性虽然在市场经济中是一种普遍的文化心理现象,但是在不同的社会集团那里却有不同的感受:劳动阶级因生存条件感受到的是生存的艰辛,在极端的情况下是一种反抗的意识,而主要不是自身活动及其结果的异已感,更不会导向形成自觉地推翻资本主义社会的要求――列宁主义反复论证了自在的工人阶级只有在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才能上升为自为的阶级;有产阶级因占有财产普遍感受到的是奠基在财富占有基础上的支配感和聚敛财富的冲动感,金钱的拥有给他们最多的感受是“自由”:对物、对他人、对社会的影响的自主感,虽然有时他们也会有不自主的感受,但决不会是异化理论想象的感到自己被奴役,因为他们是那个社会的主人;唯有在从事文化心理活动的人文知识分子那里,一方面远离社会的管理活动与经济活动,另一方面自身的职业特点决定了他们倾向于追求一种文化的、精神上地自主,因而对市场经济下的人的活动受金钱的支配会强烈地产生一种文化的心理的异化感。可以说异化理论就是人文知识分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存状态的一种反映,事实上异化理论在现代的境况下总是具有左翼倾向的知识分子的一种对社会的批判理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界讨论的语境下总是以青年马克思的思想为依据,而不是以成熟期的马克思的思想为依据。它的人本主义基础和“知识分子之理论革命的特征”,使异化理论的“人类解放”的承诺不是导向实践运动,而是仅仅导向一种左翼的学术理论的建构。 
而作为马克思主义者的马克思的“通过异化,扬弃异化,实现人类解放”则不仅是一种理论的逻辑,而且是对社会历史的逻辑的科学揭示,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并在社会历史逻辑的基础上导向实践运动和一种制度的建构。一方面在这里使用异化概念是在与西方马克思主义(它主要以青年马克思为依据)的异化理论比较的意义上使用的,并不是说马克思在这里是用“通过异化,扬弃异化,实现人类解放”来表述他的思想,而是说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的被取代唯有通过资本主义的自我辩证发展(革命则是这一发展的最终实现形式)才能实现,因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本身具有自我毁灭的倾向,通过自我的辩证扬弃(生产的社会化的高度发展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市场经济的无政府状态与个别工厂的有计划性的矛盾),必然地通过一个似自然的历史过程,导向资本主义的被取代,实现人类的解放。异化概念在成熟时期的马克思那里,只是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理论中的一个从属的概念,是他的商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资本拜物教理论中的一个概念,是用于说明资本世界中存在的一种由资本的内在矛盾所决定的颠倒的文化心理现象。马克思把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 一方面视为一个似自然历史过程,一个资本的自我扬弃的过程;另一方面是一个以无产阶级为活动主体的能动地创造世界的过程。可见马克思的理论逻辑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逻辑是有根本区别的:一个奠定在对资本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分析的基础上,一个是以人本主义为基础,主要是对资本主义的文化心理的分析。传统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逻辑虽然因东方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特殊性(社会的经济政治发展的相对落后)而发生了某种历史的具体的变化,更侧重能动地创造世界这一向度,但是遵循马克思理论逻辑的基本方向则是它的基本特点。这从它的坚持无产阶级的劳动人民的立场、消灭私有制、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等等方面即可证明。辩证唯物主义作为传统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哲学基础,遵循马克思理论逻辑的基本方向则是它的基本方面。 
这里有必要指出,西方马克思主义不具备代替辩证唯物主义体系的理论功能,并不是说辩证唯物主义体系就是一个完善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不需要创新发展。应当承认,辩证唯物主义体系是一个来源于马克思的哲学思想,在恩格斯那里得到初步的系统阐述,经过第二国际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进一步发展,尤其是列宁在对各种反马克思主义和非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的批判中得到清晰的论证,(经过前苏联早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讨论和总结)而在斯大林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中成为“教科书体系”的。另一方面,教科书体系本身是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的产物,为当时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提供的哲学论证,它既有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传统的一面,也有反映当时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当时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一面。它的问题是在缺乏自由的讨论的情况下用领导人做结论的方式导致的理论发展的僵化和教条化,使教科书体系没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不断地创新,其内核具有合理性的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原理往往被僵死的理论表述所窒息。因此辩证唯物主义体系的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核心问题,这样提出的问题就是通过批判性的反思超越教科书体系,构建全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而不是简单地抛弃教科书体系,代之以具有不同理论传统的西方马克思主义。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