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道德起源和本质的问题上,马克思、恩格斯批判了以杜林、费尔巴哈为代表的唯心主义道德论的理论根源——抽象人性论,否定从上帝或人的意识或社会生活之外去寻找道德根源。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不是抽象的人.而是现实的人。任何一个确定的现实的个人,都在一定的丰十会关系中生活,都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产物,这就是人的本质规定性。而人们的道德观念就是这种客观的社会关系的反映。物质的经济关系最终决定其他社会关系.也最终决定道德观念。“人们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归根到底总是从他们阶级地位所依据的实际关系中——从他们进行生产和交换的经济关系中,吸取自己的道德观念。”由于社会经济关系首先表现为具体的利益关系.因而也可以把正确理解的利益看作道德的基础。因此,道德的本质就在于反映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利益关系和对人们提出最基本的对他人、对社会尽义务的行为要求。道德归根到底是社会经济状况的产物。
(2)阶级性。首先,马恩格斯强调道德的阶级性,认为伦理思想是阶级社会的产物,具有明显的阶级性。恩格斯说过:“社会直到现在还是在阶级对立中运动的.所以道德始终是阶级的道德:它或者为统治阶级的统治和利益辩护,或者当被压迫阶级变得足够强大时,代表被压迫者对这个统治的反抗和他们的未来利益。”也就是说道德始终是反映特定阶级利益的阶级道德,永恒的超阶级的道德是不存在的。义务、良心、价值、荣誉、幸福等道德范畴.在阶级社会中都有具体的规定性,各个阶级对其有不同的甚至相反的理解。而普遍的全人类道德只有在消灭了私有制、消灭了阶级和一切人类不平等现象的社会发展阶段才会出现。
其次,从马恩伦理思想的阶级性来讲,它是代表着无产阶级的伦理思想,集中体现了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马克思、恩格斯明确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运动。可见.马恩伦理以无产阶级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它不像以往其他剥削阶级的伦理一样.离开利益抽象地谈论道德。以往的剥削阶级不敢承认他们所宣扬的伦理只是为了寻求本阶级的利益,而马克思、恩格斯则公开申明他们的伦理思想是为无产阶级的利益服务的。马恩伦理是无产阶级利益的最集中的反映,主要表现在:马恩伦理是顺应无产阶级运动发展的需要应运而生:它是对无产阶级在革命中所表现出来的革命理想、英勇斗争精神和高尚道德品质在理论上的概括;它为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它作为强有力的思想武器,引导无产阶级通过革命的方式,为自身谋求最根本的、最广大的利益。
(3)实践性。马恩伦理的另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具有明显的实践性。主要表现在:它强调理沦和实践相结合,反对空洞的道德说教;它从实践中产生、发展和完善,最终又服务于实践。
以往的剥削阶级为了维护自身利益,避免民众的反抗及斗争行为的出现,只好用脱离实际道德活动的、空洞的道德说教来教化民众。而马恩伦理思想却特别强调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马恩伦理是在无产阶级的革命实践中产生并不断发展的伦理思想;它还必须回到实践中去指导无产阶级革命。马恩伦理的实践性特点是由于无产阶级的阶级利益和它的历史使命所决定的。无产阶级在取得政权以前,是一个深受剥削、压迫的阶级,如果还脱离实践斗争,只讲道德修养,那它将永远是一个受剥削受压迫的阶级。夺权之后。为了实现共产主义的最终目标。无产阶级不得不在共产主义的实践斗争中培养崇高的道德品质,否则必然会导致各种剥削阶级伦理思想死灰复燃.共产主义化为泡影。
(4)革命性此外.马恩伦理思想还具有革命性的特点,即带有明显的批判性和论战性。这是因为马克思、恩格斯的伦理思想大多都是在与各种非无产阶级道德观。尤其是与资产阶级道德观的论战中形成、发展和完善的。早在《莱茵报》工作期间,马克思就对普鲁士传统的封建道德进行了批判,控诉了其压迫剥削劳动人民的种种不道德行为,并对其婚姻法的宗教本质进行了批判。恩格斯在中学时期,就对宗教虔诚主义道德观大胆批判。他在《埘林——基督哲学家》中,对谢林宣扬基督教神秘主义及其道德进行了猛烈的抨击1848年欧洲爆发了近代史上最为广泛的一次革命。马克思、恩格斯亲自参加了这次革命,并运用新世界观,结合革命实践.从理论上总结和概括了革命的经验和教训,对资产阶级道德观进行了深入的批判.进一步揭露批判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博爱的反动性,总结无产阶级在革命斗争中形成的品质。
总之,马恩伦理是建立在无产阶级革命和共产主义运动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相统一的无产阶级的伦理思想。它为实现共产主义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是无产阶级战胜一切剥削阶级腐朽伦理思想的强有力的武器,也是共产主义理想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马恩伦理具有鲜明的理论特色和实践意义.在当代社会.我们应正确认识马恩伦理思想的发展进路和理论特色.结合我国具体国情和社会主义实践.继承并发展马恩伦理思想,用它来充实人民的头脑,提高人民的道德修养素质,使其更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