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赫拉克利特的和谐思想及其现代意义(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05

  “太阳有人的脚那么宽。”[21]
  “这个世界对一切存在物都是同一的,它不是任何神所创造的,也不是任何人所创造的:它过去、现在和未来永远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22]
  “太阳不越出它的限度;否则那些爱林尼神——正义之神的女使——就会把它找出来。”[23]
  “太阳是时间的管理者和监守者,它建立、管理、规定并且揭示出变迁和带来一切的节季。”[24]
  “黎明与黄昏的界限是大熊星,大熊星的对面是光辉的宙斯山。”[25]
  从上面几段话不难看出,赫氏认为在事物向自己对立面转化的运动中,诸如数量、界限、程度等此类“尺度”是极为重要的。在事物运动还没有达到某一点时,它就还是它自身,具有原来的特质,不能变成自己的反面或另一种东西;而当事物在变化过程中一旦达到了这一点,它就必然会变成自己的对立物。比如:晨昏线是日和夜的分界,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则分别是四季的始点,人类社会中的善恶、正邪、好坏等等也都是有一定度量标准的。因此赫拉克利特十分注重“尺度”或“分寸”的意义:它是对立物彼此区别的规定者,又是彼此同一的联结者,相互转化的标志者,所以他称之为一切事物运动变化秩序的管理者和监守者。[26]
  
  四、 赫拉克利特和谐思想的现代意义
  诚如海德格尔所言:“真正的传统并不是载有过去的重负的拖船队,毋宁说,它把我们释放到当前呈现的东西(das Gegenwartende)中,并因而成为对思想之事实的基本指引。”[27]古希腊哲人赫拉克利特的和谐思想对于我们当今之构建和谐社会就能起到这样的指引作用,值得我们作认真的思考和吸取。
  首先,要容许各种不同存在,这是致和谐的先决条件。赫拉克利特说得很清楚:相反者相成,对立造成和谐。正是数不清的千差万别的物种才使得自然界丰富多彩。我们所处的人类社会也同样是一个有着种种差别和不同的存在,诸如:贫富的差别、社会地位的不同、工作种类和性质的不同、受教育程度的不同、机会的不均、性别的不同、个人能力和天分的不同、道德觉悟的高低等等。如何看待这种种无处不在的差别呢?我们实在可以在这一点上多花些精力作些思考,以杜绝和减少因许多不正确的态度和做法所造成的误解和矛盾。一个社会存在各种各样的差别是正常的。如若硬性削平这些差别,和谐也将不会出现。所以,对各种不同和差异我们要容许其存在,要学会宽容和理解。不要忘记,最美的和声是由不同的音调造成的。构建和谐社会要“从多中求一,从相异得相同”。[28]
  其次,构建和谐社会不应只停留在表面,而要致力于构建社会内部的和谐和深处的统一。可以说,目前从城市到乡村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已经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继而又引申出“和谐社区”、“和谐农村”、“和谐校园”、“和谐家庭”等名词,冠有“和谐”二字的其它一些新名词也纷纷出现。我们需要提防的是,不要使构建“和谐社会”流于概念化。必须引起重视,目前许多所谓的“和谐”,当深入进去时并没有和谐。
  再次,从赫拉克利特关于和谐与冲突和斗争相互转化的思想,我们知道,没有绝对的和谐,也没有绝对的对立,和谐与不协调始终处于相互转化的过程中。所以,构建和谐社会真正所要达到的目标应是不协调的和谐和对立中的统一。这里特别要强调赫拉克利特的斗争观,它与通常我们很多人对斗争的认识是很不相同的。我们习惯于厌恶、逃避和咒骂斗争,我们不敢去面对它,我们说我们只要“和谐”、“和平”,我们要平息纷争。这种恐惧畏缩心理只能使我们离“和谐”、“和平”更远。我们应当坦承:对于斗争我们认识得还很不够,还很狭隘和肤浅,距离赫拉克利特还很远。赫拉克利特则阐明了辩证的斗争观、历史观:要正视和面对斗争,去赞颂它,因为斗争是生活的一种“常态”。不论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这种事物对立面之间的斗争都是非常普遍的。斗争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它在事物发展中占主导支配地位。并且,这种事物向对立面转化的斗争还是剧烈和迅速的。这对我们当今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重要的提醒:不要盲目地追求“和谐”、“和平”而咒骂、掩盖以致否定斗争。
  最后,能否掌握好“尺度”,对于管理者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如何才能掌握好“尺度”呢?《左传》以厨工做汤和乐师演奏为例,作了精妙的阐释。“和如羹焉,水、火、醯、醢、盐、梅,以烹鱼肉,燀之以薪。宰夫和之,齐之以味。济其不及,以泄其过。……声亦如味。一气,二体,三类,四物,五声,六律,七音、八风,九歌,以相成也。清浊,大小,短长,疾徐,哀乐,刚柔,迟速,高下,出入,周疏,以相济也。”[29]治理国家就像厨工做羹汤,其中有鱼,有肉,有醋酱梅汁等各种作料,要加水升火进行烹调,羹汤味道的好坏关键在于厨工的调和手艺,不够则要增加,多余则要酌减,总要使各味适度适量,才能做出美味。治理邦民又像演奏琴瑟笙箫等诸种乐器一样。奏不好则嘈嘈杂杂难以入耳,奏得好则高低相宜,众音协调,让人悦耳舒心。可以说,治理邦民是一门“衡量艺术”。必须根据总体需要,“济其不及,以泄其过”,才能离和谐社会的目标渐行渐近。这其间需要管理者不懈的努力,才能掌握这门高深的艺术。
  
  参考文献
  [1][2][3][7][13][14][15][18][20][21][22][23][24][25]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古希腊罗马哲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4][28]苗力田.亚里士多德全集(第2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
  [5]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6][12][德]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一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8][9]董立章.国语译注辨析[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1993.
  [10][29]王守谦等.左传全译[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
  [11][16]列宁全集(第3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17][希腊]荷马.伊利亚特[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
  [19][26]杨适.哲学的童年[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
  [27][德]海德格尔.路标[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