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俄罗斯民族的神话思维特征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05
论文关键词:神话思维;俄罗斯民族;宗教哲学
论文摘要:神话思维是人类的思维方式之一。它不仅体现在原始先民认知世界的过程中,而且存留在现代人的意识之中。神话思维独特的以象表意、物我同一、局部代替整体、虚实相生的思维方式是人类文化发展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俄罗斯文化的种种现象折射出俄罗斯民族的神话思维特征。
神话是人类早期对周围世界的认知结果,是一切文化现象的源头,反映了原始先民的思维模式。德国哲学家卡西尔在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辩证分析之后,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认为,神话并不是一种散乱的、神秘的、不可捉摸的东西,它既是原始人对世界认知的直接反映,也是一个民族思维模式的雏形,是民族文化最深层和最稳定的部分。他概括了神话思维的几个基本特征:1.神话思维遵循一体性原则。思维与存在、主体与客体、整体与部分都是浑然一体的。2.神话思维不具备科学思维中的区别意识。在神话意识中,愿望与现实、真实与幻觉、生与死、梦与醒之间都没有一个明确的界限。3.神话思维具有独特的时、空意识。神话的空间直观居于知觉和纯认识空间之间。神话空间是经验感受和体验的生物性空间,但同时又不完全拘泥于个人感受,具有普遍性趋向和普遍性功能,带有纯认识空间的抽象性。神话时间也不同于历史时间,它不是前后延展,而是尾首一致的一个时间。因为神话中的历史事件和形象可以不停地流转与互渗,可以说它具有无时间性和永恒性的特点。
神话思维所具有的隐喻思维、以类比类、以象表意、直觉领悟和整体把握在俄罗斯文化中表现得特别明显。诗人丘特切夫说过,不能用理性来衡量俄罗斯民族。下面我们通过具体的例子来看看俄文化中哪些方面表现了神话思维的特征。
一、俄罗斯历史上冒名为王现象
卡西尔把神话思维看做隐喻思维。在神话思维中,“主体和对象、局部和全体似乎有一种全息对应的关系。部分就是整体信息的缩影,它可导向整体”[1]。这种全息对应就是通过象征和隐喻的方式来进行的。
俄罗斯文化中的“冒名为王”现象就体现了神话思维中整体与部分同一的原则。俄罗斯的冒名为王现象既包括伊凡雷帝和彼得大帝为达到“清君侧”的政治目的而在宫廷扮演的冒名为王游戏,也指假冒沙皇的政治事件。如普加乔夫以彼得三世的名义发动农民起义,以及觊觎王位的伪季米特里被野心家推上台成为沙皇的事件。他们都利用了俄罗斯民众意识中整体与部分同一的神话思维方式来达到目的。因为在原始神话思维中一个人身体的某一部位可以代表他的整个人或他所具有的权利。一个神灵、王者的名字具有无限的魔力。在远古时代没有表示概念的普通名词,每个物品和事物都有专门的名词来表达。表示神圣事物的专有名词具有和事物本身同等的效力。因此,专有名词在神话中有其特殊功能。神话思维在现代人思维中的存留体现在词语的能指与所指合二为一。比如,表示禁忌的名词有忌讳的意思。另一方面,普通名词在被取做禁忌名称以后同样具有魔力。弗雷泽认为,原始人不能区分词语和物体,他们在名称与人、事物之间建立的联系不是随意和想象的,而是实际的、紧密的。原始人认为自己的名字代表本人的存在。这种神话意识体现在俄罗斯人的思维活动中就表现为具有神圣性的事物的名称和人的名字也能对人施加影响。就像人本身所起的作用一样。因此,普加乔夫起义成功的原因除了特定的历史、社会因素,还与他假借彼得三世的名字有直接关系。他利用假冒沙皇的方式达到起义活动在群众中产生广泛影响的目的。这正是因为在俄罗斯群众意识中神话思维作用巨大,沙皇的名字以及某种特定的图案(历史书记载,有人认为普加乔夫背上的伤疤是沙皇身份的象征,并且利用这一点宣传他是沙皇彼得三世[2],都被赋予与沙皇本人同等的效力。
二、东正教的圣像画
俄罗斯的圣像崇拜是神话思维中思维主体与思维对象心物合一、天人合一的体现。在东正教教徒的心目中,圣像不是一件普通的宗教物品,他是基督向祈祷者显现的方式。圣像是一个存在的形象,但前者与后者又不等同。画里包含着看不见的上帝的能量。它成为人们表达对上帝热爱之情的渠道。因此,圣像画这个文本蕴涵了多层意义:它向人们传达关于上帝的真理,在这个层面上,画本身已经具有毋庸置疑的神奇的魅力。其次,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把自己融入一种对真理的探寻的意境中,他不仅仅用普通的艺术创作手法来绘制圣像画,而且把自己整个精神力量倾注其中,用虔诚的灵魂来创作圣像画。对于圣像画的接受者来说,也不是把画当作普通的人物肖像来欣赏,他们可以从中获取精神寄托和安慰。它能传递来自上帝的声音。就是这些内容和主题单一的圣像画可以让虔诚的教徒得到心灵的安慰,面对它们祈祷就如同面对基督本人一样。在圣像崇拜中反映的是认识主体将感知的事物映像内化了,在内化过程中,对这些形象进行加工,掺进了主体的投射和幻化。由于想象和幻化的功能,实象的思维变成了虚象的思维,正是这种虚象思维使人们能从一个静止的物品中体会到神奇的力量,引导他们从圣像画中基督略显忧郁的眼神里获取旁人所看不到的精神力量。这既体现了原始神话思维中“物崇拜”在俄罗斯民族思维方式里的延续,又体现了神话思维心与物共同构成思维客体,在思维主体——“人”的中介作用下相融汇,形成触景生情和情景交融的意象。这种思维方式是直观的、意会的,是从具象去体悟某种象征性观念,通过以己度物或以物拟心来思维和传递信息。
论文摘要:神话思维是人类的思维方式之一。它不仅体现在原始先民认知世界的过程中,而且存留在现代人的意识之中。神话思维独特的以象表意、物我同一、局部代替整体、虚实相生的思维方式是人类文化发展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俄罗斯文化的种种现象折射出俄罗斯民族的神话思维特征。
神话是人类早期对周围世界的认知结果,是一切文化现象的源头,反映了原始先民的思维模式。德国哲学家卡西尔在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辩证分析之后,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认为,神话并不是一种散乱的、神秘的、不可捉摸的东西,它既是原始人对世界认知的直接反映,也是一个民族思维模式的雏形,是民族文化最深层和最稳定的部分。他概括了神话思维的几个基本特征:1.神话思维遵循一体性原则。思维与存在、主体与客体、整体与部分都是浑然一体的。2.神话思维不具备科学思维中的区别意识。在神话意识中,愿望与现实、真实与幻觉、生与死、梦与醒之间都没有一个明确的界限。3.神话思维具有独特的时、空意识。神话的空间直观居于知觉和纯认识空间之间。神话空间是经验感受和体验的生物性空间,但同时又不完全拘泥于个人感受,具有普遍性趋向和普遍性功能,带有纯认识空间的抽象性。神话时间也不同于历史时间,它不是前后延展,而是尾首一致的一个时间。因为神话中的历史事件和形象可以不停地流转与互渗,可以说它具有无时间性和永恒性的特点。
神话思维所具有的隐喻思维、以类比类、以象表意、直觉领悟和整体把握在俄罗斯文化中表现得特别明显。诗人丘特切夫说过,不能用理性来衡量俄罗斯民族。下面我们通过具体的例子来看看俄文化中哪些方面表现了神话思维的特征。
一、俄罗斯历史上冒名为王现象
卡西尔把神话思维看做隐喻思维。在神话思维中,“主体和对象、局部和全体似乎有一种全息对应的关系。部分就是整体信息的缩影,它可导向整体”[1]。这种全息对应就是通过象征和隐喻的方式来进行的。
俄罗斯文化中的“冒名为王”现象就体现了神话思维中整体与部分同一的原则。俄罗斯的冒名为王现象既包括伊凡雷帝和彼得大帝为达到“清君侧”的政治目的而在宫廷扮演的冒名为王游戏,也指假冒沙皇的政治事件。如普加乔夫以彼得三世的名义发动农民起义,以及觊觎王位的伪季米特里被野心家推上台成为沙皇的事件。他们都利用了俄罗斯民众意识中整体与部分同一的神话思维方式来达到目的。因为在原始神话思维中一个人身体的某一部位可以代表他的整个人或他所具有的权利。一个神灵、王者的名字具有无限的魔力。在远古时代没有表示概念的普通名词,每个物品和事物都有专门的名词来表达。表示神圣事物的专有名词具有和事物本身同等的效力。因此,专有名词在神话中有其特殊功能。神话思维在现代人思维中的存留体现在词语的能指与所指合二为一。比如,表示禁忌的名词有忌讳的意思。另一方面,普通名词在被取做禁忌名称以后同样具有魔力。弗雷泽认为,原始人不能区分词语和物体,他们在名称与人、事物之间建立的联系不是随意和想象的,而是实际的、紧密的。原始人认为自己的名字代表本人的存在。这种神话意识体现在俄罗斯人的思维活动中就表现为具有神圣性的事物的名称和人的名字也能对人施加影响。就像人本身所起的作用一样。因此,普加乔夫起义成功的原因除了特定的历史、社会因素,还与他假借彼得三世的名字有直接关系。他利用假冒沙皇的方式达到起义活动在群众中产生广泛影响的目的。这正是因为在俄罗斯群众意识中神话思维作用巨大,沙皇的名字以及某种特定的图案(历史书记载,有人认为普加乔夫背上的伤疤是沙皇身份的象征,并且利用这一点宣传他是沙皇彼得三世[2],都被赋予与沙皇本人同等的效力。
二、东正教的圣像画
俄罗斯的圣像崇拜是神话思维中思维主体与思维对象心物合一、天人合一的体现。在东正教教徒的心目中,圣像不是一件普通的宗教物品,他是基督向祈祷者显现的方式。圣像是一个存在的形象,但前者与后者又不等同。画里包含着看不见的上帝的能量。它成为人们表达对上帝热爱之情的渠道。因此,圣像画这个文本蕴涵了多层意义:它向人们传达关于上帝的真理,在这个层面上,画本身已经具有毋庸置疑的神奇的魅力。其次,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把自己融入一种对真理的探寻的意境中,他不仅仅用普通的艺术创作手法来绘制圣像画,而且把自己整个精神力量倾注其中,用虔诚的灵魂来创作圣像画。对于圣像画的接受者来说,也不是把画当作普通的人物肖像来欣赏,他们可以从中获取精神寄托和安慰。它能传递来自上帝的声音。就是这些内容和主题单一的圣像画可以让虔诚的教徒得到心灵的安慰,面对它们祈祷就如同面对基督本人一样。在圣像崇拜中反映的是认识主体将感知的事物映像内化了,在内化过程中,对这些形象进行加工,掺进了主体的投射和幻化。由于想象和幻化的功能,实象的思维变成了虚象的思维,正是这种虚象思维使人们能从一个静止的物品中体会到神奇的力量,引导他们从圣像画中基督略显忧郁的眼神里获取旁人所看不到的精神力量。这既体现了原始神话思维中“物崇拜”在俄罗斯民族思维方式里的延续,又体现了神话思维心与物共同构成思维客体,在思维主体——“人”的中介作用下相融汇,形成触景生情和情景交融的意象。这种思维方式是直观的、意会的,是从具象去体悟某种象征性观念,通过以己度物或以物拟心来思维和传递信息。
上一篇:从三个反向思维认识《悲剧的诞生》
下一篇:浅谈文艺复兴个人自我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