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病的诊治者(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05
无疑问是最为重要的代表之一。在康德那里,知识的图画由概念和直观两种颜色构成,前者是人心天赋的,后者是后天“所予”的。如果没有这两者的区别,或者说没有在“必然性”(因为完全在心内并为其所控制)和“偶然性”(因为所予物的影响)之间的区别,那么,“我们将不知道什么可被看作是我们知识的一种‘理性的构造’。我们将不知道认识论的目标或方法可能是什么”。康德的看法既是西方主流哲学传统的经典表述,同时也是分析哲学的整个大厦赖以建立的基础。然而,从本世纪50年代开始,奎因和塞拉斯对传统哲学的这一基本信念发起了强有力的挑战。

  奎因在他的《经验论的两个教条》一文中,主要表明了三个相关的观点。第一,他通过对“分析性”概念的详细的剖析,得出结论:所谓分析命题和综合命题的区分是难以成立的1所谓必然性知识的先天依据是完全乌有的。第二,还原主义试图将所有陈述还原为直接经验报道的理想是无法实现的。知识不可能与所谓直接经验的报道一一对应。它的变化并不是人的社会、语言之外的东西所能直接决定的。因为,第三,知识是一个整体,“从地理和历史中的最有因果性的问题。到原子物理乃至纯数学和逻辑曲最深刻的定律。都是人造的网络,这个网络仅仅沿着边缘与魄 相接触颇。任何东西;除非参照我们已有的信念,都不能被看作是一种知识;奎园认为,我们没有办法越过我们的信念和我们的语言去找到某种评判知识的客观的中性标准。他先于罗蒂对镜子隐喻提出置疑:“要问‘个概念系统作为实在的镜子的绝对正确性是没有意义的。”⑥奎因的工作意义重大。他的结论如果能够成立的话‘就会否定存在所请必然的客观中性的关于事物本质的知识6我们所有的知识都只是偶然的、社会的,离不开我们的语言文化共同体的。罗蒂指出:“假使奎因的怀疑可以成立的话,那就很难说明在什么意义上,哲学有一个分离的‘形式的’研究领域,因此也很难说明其结果如何可能具有所希望的必然真的特性。“这两种挑战都是对‘知识论’观念本身的挑战‘因此也就是对被看作是以这一理论为中心的哲学这门学科本身的挑战。”⑥

  与奎因的工作相呼应的是塞拉斯对‘骄予神话’’的否定。所谓“所予神话”,是传统经验主义包括一些逻辑经验主义者的共同看法。按照塞拉斯的理解,它的内容主要包括:一,在认知者和认知对象之间,存在有一种直接的认识与被认识的关系;二,这种认识具有一种不需要推理就能断定的基础,‘切认识活动都可靠地建立在这一基础之上;三,不论认知对象如何,它总是存在着的。⑥依照这种关于认识的解释,我们必然承认,认识是由直接的、具体的感觉材料(所予)开始的,命题必定来自个别事物,语言必定取决于外在的对应物。这正是塞拉斯所不能同意的。塞拉斯并不否认,认识开始于对外来刺激所作出的反应,但是,塞拉斯指出,这只是知识的因果条件而不是知识的基础。在传统的经验主义者看来,我首先接受了?/FONT>d些感觉所予,如“红”等然后才有关于对象的知觉认识,如“这是一朵红玫瑰”,认识起自于“红”这样一些最基本的感觉所予。塞拉斯的分桥告诉我们:“关于个别事物或概念的知识,在时间上并不先于关于命题的知识(而永远是从后者梧出的一种抽象),从而,对语盲学习和对命题知识的非命题的基础的经验主义的论述,不可避免地是错误的。……因此说我们对红色或红色的例示的认识是我们有关‘这是一件红色的物体’或‘红是一种颜色’这种知识的‘基础’(与该知识的因果条件相对立),永远是椫执砦蟆!雹馊鲜逗陀镅允峭?降模?挥邢扔谟镅圆⒆魑?锩せ?〉亩?鞔嬖凇S镅允且恢稚缁岬牟?铮?鲜恫豢赡茉焦?缁岫?惺裁赐庠诘闹行缘幕? B薜偃衔????购涂?虻恼?迓垩?迪蛭颐墙沂玖恕爸っ鞑皇窃诠勰?/FONT>(或宇词)和对象之间关系的问题,而是谈话和社会实践的问题,,6“当我打7理解对信念的社会性证明时就理解了知识,从而没有必要把知识看作再现准确性的问题”。⑥如此一来,则基础主义哲学对于传统意义上的“必然知识”、“客观真理”曲追求便是不能成立的了。

  如果说以奎因为代表的、以塞拉斯等人为主将的分析哲学家们着重从知识论的角度批判了西方传统的基础主义哲学的错误的话,那么大洋彼岸的萨特等人则从另一个角度即人的本体企的角度,揭示了基础主义哲学的荒谬。对于萨特来说,人之不同于物,就在于他是无本质的存在,或者说他的存在是先于本质的这一本体论的特征注定了人之所以为人,全在于他是自由选择的、超越钩。从萨特以及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那里,罗蒂引出两个结论:第一,人是一种无本质的存在;既如此,那么就没有哪一种认识或学科是先天崇高的,是人根据他的天职所应追求的;没有哪一种认识或学科是先天的关于人的自我描述的最恰当的候选者。各种知识或学科都是在我们后天的自我发展中根据我们的需要建立起来的,它好J归根到底是为了我们的幸福而产生的。在它们之间没有什么高下之分。罗蒂说;”存在主义’观点助有用性是,由于宣称我们无土质,它容许我们独我们在自然科学某一(或全体)李其中发咖 对我们自己的描述,看作是与由诗人、小说家、深层心理学家、雕塑家、人类学家和神秘主义者提出的替代性的描述价值相当的···…它们均属于可供我们支配的自我描述储存库‘咽不管是“客观性”还是“合理性”都不匝按照某一学科的理解而否定其他学科的理解。有科学所谈的客观性、合理性,同样也有诗人、小说家、道德学家所谈的客观性、合理性等。所有这些都应“置入有关我们须受教育和教化这一更广阔图景。第一、自在与自为的区别实际上就是基础主义哲学和非基础主义哲学如实用主义哲学之向的区别。基础主义哲学是建立在视觉隐喻基础上的,它把人的认识的可靠性建立在非人的所谓客观基础上,认识成了一种在根本上排斥人的主动参与的东西。而非基础主义哲学则把认识看作一种对话,一种在人类社会之内的彼此不同的人之间的对话。这里并没有外在的非人的客观基础作为人们谈话据以进行的对照物。在罗蒂看来:基础主义哲学的企图实际上也就是萨物所谓的抛弃责任的企图,使自己变为物的企图即变为自在存在的企图。因为如果我们把知识从某种谈话性的、社会实践性的、由观念或宇词的不断调整所达到的东西,转变为一种像被外力强迫一样不可避免从而使我们沉默无盲的东西的话、那么我们就不再有责任在各种相互竞争的观念、词语以及理论之间进行选择了,“选择的负担将一去不返”。按照萨特的观点,这显然把自己沦为一种非人的存在物了,因为,“作为自在存在的非人的存在物,并不从内部改变自己、而只是被人们用更好的词汇加以描述、预测和说明”⑥。自在的存在不会自己作出选择,它只是被环境或他人选择。罗蒂指出,基础主义哲学家们,一方面把人扮作神的形象、仿佛有一面透明的镜子,一切了然于心,从而无须选择;另一方面也使人成了一部机器,一切早已就绪,只有被动接受,没有选择可言。这是一枚钱币的两面,实质上都是对人性的逃避。而人的尊严,人的自由无非就是“去建立另一种替代理论或词汇的自由”⑩。

  否定基础主义哲学并不是罗蒂的专利。就激烈的程度而言,罗蒂也不如费耶阿本德。罗蒂的独到之处在于,他试图在基础主文和彻底的相对主义之间走出一条中间道路:以解释学化解认识论;以协同性诊释客观性;以弱理性替代强理性。“解释学”概念来自棚达默尔,它原是一种新颖的解读文本的方法,罗蒂并未在这一概念的广泛意义上对其内涵加以说明。他只是在实用主义的基础上借用了这一概念。他所谓曲解释学,“是这样一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