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卡奇的总体范畴(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05
总体范畴就是要对人类的社会生活进行整体性的全面的理解, 即在全部的社会历史运动的基础上来把握人的物质存在的实践性、社会性。总体的具体性还表现在, “孤立的事实”必须在总体中才能得到理解,如果我们要把握某一个别的历史事件或某一特定阶段的历史过程, 就必须把它看作是具体的总体的一个方面或一个环节。 只有总体观才是具体地把握各种社会现实的科学方法。
从一般的意义上看,辩证的总体范畴的具体性是由社会现象变动不居的性质决定的。卢卡奇说:“一切社会现象的对象性形式在它们不断的辩证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始终在变。”这就决定了对作为对象性的社会现象进行抽象的、孤立的研究是不可能的, 因为离开总体也就等于使这些社会现象离开了它赖以变化的坐标系, 而不在这个坐标系中,作为对象的社会现象的变化状况以及它的性质就根本无从把握。所以, 卢卡奇说:“客体的可知性随着我们对客体在其所属总体中的作用的掌握而逐渐增加。 这就是为什么只有辩证的总体观能够使我们把现实理解为社会过程的原因。”[3]
卢卡奇认为:“具体的总体决不是思维的直接素材”, 辩证认识也必须从简单的、纯粹的、直接的、自发的规定出发。但是, 它通过综合“前进到对具体的总体的认识,也就是前进到在观念中再现现实。”[4]因此,辩证的认识正是关于现实整体的思维反映,是完整的总体。在思维的行程中, 一切抽象的规定都经过综合的过程而成为总体的环节和部分,都在具体的总体中扬弃其抽象性。
从简单的规定出发并不等于在前提中放弃总体观。 辩证的总体观作为“能够在思维中再现和把握现实的唯一方法”[5],是在认识的开始阶段就已经把所谓“孤立的事实”看作总体的构成部分和历史发展的环节,即把“孤立的事实”归结到总体中, 从总的联系的运动发展中去认识它们的。历史被理解为一个统一的过程, 历史中的此一事件和彼一事件都只有在总的有机统一中才具有确切的位置和展示出自己的性质和作用。 所以,卢卡奇指出:“如果摈弃或者抹杀辩证法,历史就变得无法了解。 这并不是说没有辩证法的帮助,就无法对特定的人或时代做出比较确切的说明。但是, 这的确使得不可能把历史了解为一个统一的过程。”[6]
三. 根据总体范畴来把握历史
卢卡奇这部著作的名称叫《历史与阶级意识》, “历史”无疑是该书的一个重要主题。但是打开这本书,我们看到通篇都是对“总体”问题的强调, 可见卢卡奇是用总体的观点来研究和理解历史的。同时,在对总体的规定中,历史又是最基本的方面。 历史范畴与总体范畴是互为规定的,历史是具有总体性的历史,总体也是历史性的总体。
历史辩证法的主旨是理解统一的历史过程。历史是由无数个历史事件构成的, 然而在流动的历史长河中,历史事件只不过是浮在表面的泡沫, 主流隐伏在这些历史事件之下。历史研究如果仅仅看到这些历史事件,就不可能把握历史的真实本质。相反, 如果没有对历史本质的揭示,也就不可能对历史事件有正确的理解。 辩证法把整个历史过程理解为一个总体,它在研究历史事件时, 是为了通过这些历史事件达到对历史的本质的把握。同样,它又把历史事件看作历史总体的一部分, 运用总体的观点对其加以探究,以求把握历史事件的本质。
卢卡奇认为,人与人的关系及其发生、发展的总过程, 是理解历史的真正基础和全部根据。然而,资产阶级人本主义历来都是从人出发来理解历史的, 但为什么他们陷入人与历史事件的直接性而失去对历史本质的把握呢?卢卡奇认为, 关键在于资产阶级思想家们对人自身的理解与马克思不同,由于资产阶级思想把一切有意义、 有目标的东西从历史过程中排除出去; 人们就不得不停留在历史时期的及其社会的和人的载体的纯粹“个别性”上。
历史的总体是不可能建立在人的个别性或个别的人的基础上的, 根据人的个别性或个别的人是无法把握历史总体的。因为根据人的个别性来理解历史, 历史就会“表现为不变的、永恒的自然规律的对象。历史被按照形式主义僵化了, 这种形式主义不可能按照社会历史结构的真正本质把它们理解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人被推离了历史理解的真正起源,并用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被隔绝起来了。”[7]卢卡奇认为,把握历史总体的第一步就应当是把握人的总体或总体的人, 正是人与人的关系的总体才构成了历史运动的发展根源,使历史表现为一个总的、流动着的统一过程。
人与人的关系、 人的意志和思想等作为历史总体的现实要素必然体现为人的活动。“历史一方面主要是人自身活动的产物(当然迄今为止还是不自觉的), 另一方面是一连串的过程,人的活动形式,人对自我的关系就在这一串过程中发生着彻底的变化。”[8] 马克思认为,人既是历史的剧作者又是历史的剧中人,人创造自己的历史, 人的全部现实都是历史的,反过来说全部历史都是人的活动,我们考察历史, 那怕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历史事件,都离不开人的活动。对于人的活动来说, 总体性是一个无需证明的问题。人的一切活动,无论是以一个阶级和集团的形式而进行的大规模社会变革的活动, 还是以一个个体的身份进行的日常活动都具有不可怀疑的总体性。 人作为剧作者和剧中人的统一,其一切活动都是具体历史环境中的活动, 人的活动赖以发展的物质资料和作为人的自觉活动的思想因素都是来自于社会历史的总体和作为这个总体的一部分而出现的,人的活动本身就在创造着历史的总体。同时, 人的活动在对人自身和人与人的关系的改变中又使人的总体性质愈益加强。
历史总体既不是一个已经实现了的总体,也不是一个在社会运动中日益趋近的目标。也就是说,历史总体并不固定在某一社会整体的形式上, 人类社会以往的发展打破了对总体的形式化理解,而人类社会的未来任何形态也不可能是总体最终完成了的形式。 历史总体永远都是历史本质的总体化,是历史地生成着的。 它一方面是人的活动的目标和结果,另一方面又是人的活动的前提和基础。
历史总体是贯穿于一切社会之中的人的本质联系的总和, 每一社会都会以特定的方式或媒体来表现这种联系、利用这种联系或压抑这种联系。 私有制社会就明显地使这种联系物化和异化了。但另一方面,人的本质联系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丰富、 越来越具体和越来越展现出一切社会假象都无法掩盖的总体性质, 一些原先看来不具有总体性质的领域也具有了总体的性质。历史总体是社会历史的内在统一体。 透过社会历史支离破碎的形式,我们可以发现事物和事物之间包含着具体的、物质的必然性。
四. 总体范畴与无产阶级意识
卢卡奇说:“作为总体的历史(一般历史)既不只是个别历史事件的机械总和, 也不是一个对立于个别历史事件的先验的观察原则”。 历史总体性问题是一个方法论问题,把握任何历史事件在历史过程中的真正作用,都离不开历史的总体性问题, “这个问题在对极短的一段历史的描述,或对历史片断的描述时,都是必然要出现的。”[9]
之所以研究个别历史事件时离不开总体问题,是因为历史总体蕴含于历史事件之中,而又不断地冲破个别的历史事件。因此,历史总体是对历史事件的扬弃, 一切蕴含着总体的个别事件都是历史总体借以实现自己的中介。 每一历史事件都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找到自己作为历史总体的特定环节的位置,但这些环节却不会叠加组成历史的总体, 也就是说个别历史事件不能够被理解成历史总体的机械的部件。 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总体观。
虽然历史的总体性存在于人类社会历史的始终, 但“只是随着无产阶级的出现才完成了对社会现实
从一般的意义上看,辩证的总体范畴的具体性是由社会现象变动不居的性质决定的。卢卡奇说:“一切社会现象的对象性形式在它们不断的辩证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始终在变。”这就决定了对作为对象性的社会现象进行抽象的、孤立的研究是不可能的, 因为离开总体也就等于使这些社会现象离开了它赖以变化的坐标系, 而不在这个坐标系中,作为对象的社会现象的变化状况以及它的性质就根本无从把握。所以, 卢卡奇说:“客体的可知性随着我们对客体在其所属总体中的作用的掌握而逐渐增加。 这就是为什么只有辩证的总体观能够使我们把现实理解为社会过程的原因。”[3]
卢卡奇认为:“具体的总体决不是思维的直接素材”, 辩证认识也必须从简单的、纯粹的、直接的、自发的规定出发。但是, 它通过综合“前进到对具体的总体的认识,也就是前进到在观念中再现现实。”[4]因此,辩证的认识正是关于现实整体的思维反映,是完整的总体。在思维的行程中, 一切抽象的规定都经过综合的过程而成为总体的环节和部分,都在具体的总体中扬弃其抽象性。
从简单的规定出发并不等于在前提中放弃总体观。 辩证的总体观作为“能够在思维中再现和把握现实的唯一方法”[5],是在认识的开始阶段就已经把所谓“孤立的事实”看作总体的构成部分和历史发展的环节,即把“孤立的事实”归结到总体中, 从总的联系的运动发展中去认识它们的。历史被理解为一个统一的过程, 历史中的此一事件和彼一事件都只有在总的有机统一中才具有确切的位置和展示出自己的性质和作用。 所以,卢卡奇指出:“如果摈弃或者抹杀辩证法,历史就变得无法了解。 这并不是说没有辩证法的帮助,就无法对特定的人或时代做出比较确切的说明。但是, 这的确使得不可能把历史了解为一个统一的过程。”[6]
三. 根据总体范畴来把握历史
卢卡奇这部著作的名称叫《历史与阶级意识》, “历史”无疑是该书的一个重要主题。但是打开这本书,我们看到通篇都是对“总体”问题的强调, 可见卢卡奇是用总体的观点来研究和理解历史的。同时,在对总体的规定中,历史又是最基本的方面。 历史范畴与总体范畴是互为规定的,历史是具有总体性的历史,总体也是历史性的总体。
历史辩证法的主旨是理解统一的历史过程。历史是由无数个历史事件构成的, 然而在流动的历史长河中,历史事件只不过是浮在表面的泡沫, 主流隐伏在这些历史事件之下。历史研究如果仅仅看到这些历史事件,就不可能把握历史的真实本质。相反, 如果没有对历史本质的揭示,也就不可能对历史事件有正确的理解。 辩证法把整个历史过程理解为一个总体,它在研究历史事件时, 是为了通过这些历史事件达到对历史的本质的把握。同样,它又把历史事件看作历史总体的一部分, 运用总体的观点对其加以探究,以求把握历史事件的本质。
卢卡奇认为,人与人的关系及其发生、发展的总过程, 是理解历史的真正基础和全部根据。然而,资产阶级人本主义历来都是从人出发来理解历史的, 但为什么他们陷入人与历史事件的直接性而失去对历史本质的把握呢?卢卡奇认为, 关键在于资产阶级思想家们对人自身的理解与马克思不同,由于资产阶级思想把一切有意义、 有目标的东西从历史过程中排除出去; 人们就不得不停留在历史时期的及其社会的和人的载体的纯粹“个别性”上。
历史的总体是不可能建立在人的个别性或个别的人的基础上的, 根据人的个别性或个别的人是无法把握历史总体的。因为根据人的个别性来理解历史, 历史就会“表现为不变的、永恒的自然规律的对象。历史被按照形式主义僵化了, 这种形式主义不可能按照社会历史结构的真正本质把它们理解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人被推离了历史理解的真正起源,并用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被隔绝起来了。”[7]卢卡奇认为,把握历史总体的第一步就应当是把握人的总体或总体的人, 正是人与人的关系的总体才构成了历史运动的发展根源,使历史表现为一个总的、流动着的统一过程。
人与人的关系、 人的意志和思想等作为历史总体的现实要素必然体现为人的活动。“历史一方面主要是人自身活动的产物(当然迄今为止还是不自觉的), 另一方面是一连串的过程,人的活动形式,人对自我的关系就在这一串过程中发生着彻底的变化。”[8] 马克思认为,人既是历史的剧作者又是历史的剧中人,人创造自己的历史, 人的全部现实都是历史的,反过来说全部历史都是人的活动,我们考察历史, 那怕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历史事件,都离不开人的活动。对于人的活动来说, 总体性是一个无需证明的问题。人的一切活动,无论是以一个阶级和集团的形式而进行的大规模社会变革的活动, 还是以一个个体的身份进行的日常活动都具有不可怀疑的总体性。 人作为剧作者和剧中人的统一,其一切活动都是具体历史环境中的活动, 人的活动赖以发展的物质资料和作为人的自觉活动的思想因素都是来自于社会历史的总体和作为这个总体的一部分而出现的,人的活动本身就在创造着历史的总体。同时, 人的活动在对人自身和人与人的关系的改变中又使人的总体性质愈益加强。
历史总体既不是一个已经实现了的总体,也不是一个在社会运动中日益趋近的目标。也就是说,历史总体并不固定在某一社会整体的形式上, 人类社会以往的发展打破了对总体的形式化理解,而人类社会的未来任何形态也不可能是总体最终完成了的形式。 历史总体永远都是历史本质的总体化,是历史地生成着的。 它一方面是人的活动的目标和结果,另一方面又是人的活动的前提和基础。
历史总体是贯穿于一切社会之中的人的本质联系的总和, 每一社会都会以特定的方式或媒体来表现这种联系、利用这种联系或压抑这种联系。 私有制社会就明显地使这种联系物化和异化了。但另一方面,人的本质联系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丰富、 越来越具体和越来越展现出一切社会假象都无法掩盖的总体性质, 一些原先看来不具有总体性质的领域也具有了总体的性质。历史总体是社会历史的内在统一体。 透过社会历史支离破碎的形式,我们可以发现事物和事物之间包含着具体的、物质的必然性。
四. 总体范畴与无产阶级意识
卢卡奇说:“作为总体的历史(一般历史)既不只是个别历史事件的机械总和, 也不是一个对立于个别历史事件的先验的观察原则”。 历史总体性问题是一个方法论问题,把握任何历史事件在历史过程中的真正作用,都离不开历史的总体性问题, “这个问题在对极短的一段历史的描述,或对历史片断的描述时,都是必然要出现的。”[9]
之所以研究个别历史事件时离不开总体问题,是因为历史总体蕴含于历史事件之中,而又不断地冲破个别的历史事件。因此,历史总体是对历史事件的扬弃, 一切蕴含着总体的个别事件都是历史总体借以实现自己的中介。 每一历史事件都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找到自己作为历史总体的特定环节的位置,但这些环节却不会叠加组成历史的总体, 也就是说个别历史事件不能够被理解成历史总体的机械的部件。 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总体观。
虽然历史的总体性存在于人类社会历史的始终, 但“只是随着无产阶级的出现才完成了对社会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