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态伦理看循环经济(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05
人类的伦理道德观念之中的,生存作为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条件和伦理道德追求,是从人类作为自然生物的生存转化为人类本质及其价值的持续生存。然而,“人和自然是密切联系的,只要有人的存在,自然史和社会史就彼此制约”[5]。人既是自然的存在物,又是社会的存在物,这就决定了生态伦理对人的生存的研究和对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的研究,就应当充分考虑人与自然和人与社会两个方面。“生态伦理的持续生存原则可以作为人类的一种道德诉求来调节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缓解人类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造成的生态破坏、环境污染、自然资源面临耗竭的矛盾,把自然对人类生存的影响,以人类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纳入生态伦理视野之中,从人类自身出发,努力找出解决更适于人类与自然环境共生、共存的最佳途径。”[6]而循环经济的再利用原则对协调人与自然关系具有鲜明的生态伦理意义。

  (三)循环经济的再循环,体现了生态伦理的代际和代内公平理念?
  循环经济的“再循环”是以污染排放最小化为目标。通过对废弃物的多次回收再造,实现废物多极资源化和资源闭合式良性循环,实现污染物的最少排放。资源化能减少人们对垃圾填埋场和焚烧场的压力,制成使用能源较少的新产品,它包括原级资源化和次级资源化两种方式:前者即是将消费者遗弃的废弃物资源化形成的与原来相同的新产品,如啤酒瓶的回收等;后者是把废弃物变成不同类型的新产品,这一过程体现了生态伦理的代际和代内公平的理念。人类代际间的公平,是从时间特征和人类认识的能动性出发而提出的一种现代人类应有的伦理道德和对下一代的责任感和义务感。代际公平要求本代人的发展不能以损害后代人的发展能力为代价,至少要留下比前辈留下的更多的自然财富,提供后代人能进一步发展的自然条件。为后代人多着想,这既是本代人的责任,也是本代人超越前代人的表现。?
  代内公平就是在代内要进行公平分配,强调不同发展空间即任何地区和国家的发展不能以损害别的地区和国家的发展为代价,特别是应顾及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和需要,强调人类的整体和长远的利益。生态伦理的代内公平和代际公平的理念,就是要求人们在发展经济过程中,对自然资源索取要公平,要注重其反馈效果,使人们能充分享受自然所赋予的公平,这就强调在代际、代内之间都要一视同仁。发展循环经济,通过资源的循环利用和清洁生产,能更好地解决人类社会所存在的代际和代内公平问题。
  
  三、循环经济模式与生态伦理思想的吻合
  
  首先,生态伦理是人类在总结“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以及道德生活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根据自然、社会与人的不可分离性所形成的以善恶评价、价值探求为表现形式的道德生活意识、观念、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生态伦理”作为一种道德规范,它不仅要求人类将其道德关怀从社会延伸到非人的自然存在物或自然环境,而且呼唤人类把人与自然的关系确立为一种道德关系。根据生态伦理的要求,人类应该放弃算计、盘剥和掠夺自然的传统价值观,转而追求与自然同生共荣、协同进步的可持续发展价值观。而循环经济的提出和确立,从本质上反映了生态伦理的发展趋势和要求,并以生态伦理为基础,为发展循环经济寻求伦理和道德支撑。生态伦理主张把生态道德、经济道德和人类道德有机地统一起来,在主张生态道德的前提下发展经济和促进人的自身发展,并以此来寻求保护环境和美化自然。同时,循环经济的产生,也是人类在对近代工业文明和商品经济模式经验教训总结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生态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强调在经济活动中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同等重要性,要求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并驾齐驱,要求人类在经济活动中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统一。
  其次,循环经济是立足于当代人类对经济与环境的辩证关系的深刻认识,向以生态规律和生态伦理的理念为准则的绿色经济转变的一次产业变革。其形成需要一定的道德或行为规范与之相呼应,而这种道德或行为规范可以看作生态伦理。而循环经济本身蕴涵着一定的道德因素,同时还有许多的道德要求,它所含有的道德因素只能算作一种道德潜质,这并不意味着其本身就是道德。循环经济的运作模式天然地实现了生态道德的诉求。可以看到,循环经济作为后天生成的一种生态经济道德复合体,就其形成要素而论,有些是生态伦理道德本身所具有的,有些则是生态伦理道德所呼唤和所要求的。因此,循环经济是立足于生态伦理,以吸取其蕴涵的道德因素为起点,遵循人类伦理道德发展的趋势,把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和完善的道德思想及其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循环经济是一种维系生态伦理道德并推动其发展和完善的生态经济道德类型,是生态伦理所具有的道德因素与其所呼唤和要求的社会道德因素相互摩擦、相互碰撞、相互激荡的结晶。?
  再者,生态伦理作为一种道德规范,它把服务当代经济建设和保护自然环境作为使命,又以促成其完整结合、引导其发展为宗旨。一方面为其理论进行论证和精神辩护,顺应它们的发展趋势和要求;另一方面又对其给予必要的价值引导和目标的提升,使其超越各自的局限而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而循环经济则要求人们要形成绿色生产、绿色营销和绿色消费的理念,并且把这一理念提升到义利合一、天人和谐的高度,使功利的追求在道义的指导与规范下得到合情合理的实现。同时,生态伦理把人与自然和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思考,使现实的利益具有同长远利益相结合的意蕴,使长远利益立于现实利益的基础之上。生态伦理以自己特有的合内外、重义利的特质为循环经济提供着理论的支撑和道义的提升,使循环经济获得人们高度的认同和道德拥护,成为人类历史上最能体现道德意蕴和精神并与其关系最为密切的经济类型。?
  最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无法替代价值,这就要求人类在发展经济过程中,必须善待自然,适度消费,遵循生态伦理的可持续原则和自然社会发展规律,积极实施循环经济这一生态经济发展模式,做到经济社会发展与人自身发展的有机结合,促进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这既体现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又是对生态伦理道德规范的强烈呼唤。?
  总之,从生态伦理视角来探析循环经济,应以生态科学揭示的人类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的“公共利益”作为其现实基础和客观依据,着眼于人类社会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只有承认了生态规律的真理性和不可抗拒性,才能发现生态系统的平衡稳定,对人类生存利益的价值性,摆正人类自己在大自然中的道德地位,进而作出人类应当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道德选择。因此,人类整体的、长远的生存利益才是人类保护自然环境道德行为的最终根据;我们应按照有利于人类在自然界持久生存下去且更好地生活的要求,来确立人类对生态环境的实践行为,以生态伦理的理念来指导并规范人类的日常生产、生活行为和经济发展模式。理智而友善地对待自然界,使人类与自然的关系走向和谐,实现生态伦理的真正价值。?
  
  参考文献:?

  [1]王国聘.生存智慧[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8:12.?
  [2]何康林.环境科学导论[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5.?
  [3]施里达斯•拉夫尔.我们的家园——地球[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3:189.
  [4]余谋昌,王耀先.环境伦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7.?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107.?
  [6]厉以宁.经济学伦理问题[M].北京:三联书店,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