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哲学与人生观(5)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05
來教育平民學生。這種重視身體操演的教育課程,意味著什麼呢?順著本文的脈絡,您或許會回答說:古人的禮樂教化課程,不正就是一套訓練學生如何在各種生存情境中做出理想的身體活動,建構理想的、身體化的總體生命藍圖,並開發學生身體知覺的課程(林文琪,20001)?沒錯!有與趣的讀者,不妨進一步去探究中國傳統禮樂教育的實質,或許可以從中解消您閱讀本文帶來的、有關如何建構身體化的總體生命藍圖的疑惑。
參考文獻
郭慶藩輯(1974),《莊子集釋》。台北:河洛。
〔德〕赫爾曼.施密茨(Hermann Schmitz)著,龐學詮等譯(1997),《新現象學》,上海:上海譯文。
〔美〕瑞尼.威爾菲爾德德著,孫麗霞等譯(2001),《身體的智慧》。遼寧:遼寧教育。
〔法〕梅洛.龐蒂(M. Merleau-ponty)著,姜志輝譯(2001),《知覺現象學》。北京:商務。
〔法〕柏格森(H. Bergerson)著,肖聿譯(1999),《材料與記憶》。北京:華夏。
〔英〕尼古拉斯.布寧(Nicholas Bunnin)、余紀元編著(2001),《西方哲學英漢對照辭典》。北京:人民。
林文琪(2000),「師古人」與「師自然」的規範性反省一論二種學習中國傳統書畫藝術的方法,《華梵學報》6,35-54。
林文琪(2001),在身體實踐中的禮學,「第五次儒佛會通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華梵大學哲學系,491-499。
上一篇:康德的综合和分析概念
下一篇:儒家生态伦理思想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