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思维论(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05
族,不可能成为强盛的民族。这是人类文明发展史给人们的一个重要启示。”(《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第275页)当然,我们所说的思维的创新不是脱离实践的空想,而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它是社会变革的先导,是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一切创新的基础。

 



   关于创新的源泉、动力、标准和主体。实践是创新的唯一源泉和根本动力,也是检验创新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活动的主体,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体,当然也是创新的主体。正如胡锦涛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所正确指出的:“最广大人民群众改造世界、创造幸福生活的伟大实践是理论创新的动力和源泉。脱离了人民群众的实践,理论创新就会成为无源之水,就不能对人民群众产生感召力、对实践发挥指导作用。”因此,我们党总是强调,一切科学的理论,都是从实践中来和在实践中丰富、发展的理论。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明真理和发展真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人们的思想认识也必须不断前进,不断根据实践的要求进行创新。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创新必须反映社会实践发展的客观要求,必须放到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中去检验它的真假,考察它的成效。那些经不起实践检验的、不能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创新都不是真正的创新。因此,我们党在任何时候都强调必须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必须尊重人民的创造,倾听人民的呼声,接受人民的监督,反映人民的意愿,集中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与党的工作方法有机地统一起来,不断推动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关于创新与党的思想路线。创新与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是根本一致的。党的思想路线就是创新的思想路线。抛开创新,就不能做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目的,就是为了使我们党和国家的事业不断适应国情与时代、形势与任务的要求而向前发展,始终兴旺发达。任何安于现状、因循守旧,不思进取、无所作为的思想,都不利于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同上,第629页)要创新,就必须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同时,我们也并不是为创新而进行创新,而是为了使我们的思想和认识更加符合实际,为了使我们的理论更好地指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因此,我们所说的创新是以科学性为基础的创新,或者说科学精神是创新精神的内在的本质的规定。“马克思主义是最讲科学精神、创新精神的。坚持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创新精神”。(《论科学技术》第193页)所谓科学精神,就是尊重事实、尊重客观规律的精神。这就要求我们,在创新中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坚持勇于追求真理和探索真理的革命精神。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推进马克思主义,进而通过理论创新来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以及其他各个方面的创新。

    创新的指针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在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奋斗目标。要实现这一伟大的奋斗目标,就必须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是创新思维的结晶,又是进行创新思维的指针。

    创新就要形成鼓励创新的良性体制和文化氛围。体制与创新关系密切:好的体制是创新的动力机制,对创新起着规范、引导、激励等作用;坏的体制则阻碍理论和实践创新。进行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科技体制的改革,都必须建立有利于创新的制度和环境,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和支持人们干事业的机制,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文化氛围对创新也至关重要。中国传统文化既有提倡“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积极方面,也有不鼓励创新的“枪打出头鸟”、“出头的椽子先烂”的消极因素,创新就必须破除那些陈旧的思想,树立“敢为天下先”的观念。我们要鼓励和支持冒尖,鼓励和支持当领头雁,鼓励和支持一马当先,为创新营造良好的舆论和环境。

    创新就要有一大批勇于和善于创新的人才。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人坚持不懈地为之奋斗。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必须有大批的人才。创新的问题,说到底还是人才的问题。当今世界,人才和人的能力的培养,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越来越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我国人力资源丰富,但人才资源并不十分丰富,特别是人才结构不合理,创新能力亟待提高,这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能力增强的一个主要因素。这就要求我们更新人才观念,借鉴国外人才资源开发的经验,探索更加灵活的人才工作思路,营造符合有利于人才成长的环境。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要着眼于党和国家事业的长远发展和人才的总体需要,紧紧抓住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用好人才三个环节,大力实施人才战略,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的人才保证。

    创新就要求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作好表率。中国共产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者、组织者和实施者,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在各项工作中起先锋模范作用,更要“努力成为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的典范”。(《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第703页)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精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具有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必须掌握唯物辩证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具有做好本职工作的科学精神和专业知识;必须在思想上和政治上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一致,把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与各自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开创新局面,取得新成就。

    古人说得好: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不断发展的事业,我们在前进中还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新情况新课题,还要应对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和挑战,因此还要继续进行新的实践和探索。只要我们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新的实践,就一定能够不断开拓创新,在实践中继续发展马克思主义,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