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魏氏月体纳甲说及其对虞氏易学的影响(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05
得,水火相逮也。庚震、辛巽相得合金,雷风相薄也。天壬、地癸相得,合水,言阴阳相薄,而战于乾。”甲乙为东方木,丙丁为南方火,戊己为中央土,庚辛为西方金,壬癸为北方水。此即所谓的纳甲说;《系辞下传》:“变动不居,周流六虚。”注:“日月周流,终则复始,故‘周流六虚’。谓甲子之旬,辰巳虚,坎戊为月,离己为日,入于中宫,其处空虚,故称‘六虚’”;《说卦》:“艮,东北之卦也。万物之所成终而所成始也,故曰‘成言乎艮’。”注:“万物成始乾甲,成终坤癸。艮东北,是甲癸之间,故‘万物之所成终而成始’者也”;《坤.彖》:“东北丧朋,乃终有庆。”注:“阳丧灭坤,坤终复生,谓月三日震相出庚,故‘乃终有庆’……谓阳月三日,变而成震,出庚。至月八日成兑,见丁。庚西丁南,故‘西南得朋’……二十九日,消乙入坤,灭藏于癸,乙东癸北,故‘东北丧朋’”;《坤.文言》:“敬意立而德不孤。”注:“阳见兑丁,西南得朋乃与类行,故‘德不孤’”;《坤.彖》:“西南得朋,乃与类行”。注:“谓阳得其类,月朔至望,从震至乾,与时偕行,故‘乃与类行’”。初一至十五,历经初三震象出庚,至初八兑象见丁,至十五乾象成于东;《蹇》“不利东北”。注:“艮,东北之卦。月消于艮,丧乙灭癸,故‘不利东北其道穷也’(《彖》文),则东北丧朋也。”月自十六阳始消(即巽),历二十三日为艮,至三十日阳尽灭于坤北;《蹇.彖》:“蹇之时用大矣哉。”注:“谓坎月生西南而终东北。震象出庚,兑象见丁,乾象盈甲,巽象退辛,艮象消丙,坤象穷乙,丧灭于癸,终则复始,以生万物,故‘用大矣’”;《归妹.彖》:“归妹,天地之大义也。”注:“乾主壬,坤主癸,日月会北”;《丰.彖》:“月盈则食。”注:“月之行,生震见兑,盛于乾甲”;《系辞上传》:“四象生八卦。”注:“乾坤生春,艮兑生夏,震巽生秋,坎离生东者也。”乾坤甲乙为木于东方为春。艮兑纳丙丁为火南方为夏。震巽纳庚辛为金于西方为秋。魏氏月体纳甲说认为,北方壬癸又为乾坤所纳,但乾坤已主春,故虞氏以中宫坎离主东。其主要原因在于坎于后天八卦方位及四正卦说中,位于北方为水;《说卦》:“水火不相射。”注:“坎戊离己,月三十日,一会于壬”;《说卦》:“震,东方也。”注:“震初不见东,故不称东方卦也”。震象出于庚为西,非见于东,故不称其为东方之卦;《说卦》:“巽,东南也。”注:“巽阳隐初,又不见东南,亦不称东南卦,与震同义。”巽象消于辛为西,不见于东南;《说卦》:“兑,正秋也。”注:“兑象不见西,故不言西方之卦。”兑象见于丁为南,不见于西方;《说卦》:“乾,西北之卦也”。注:“月十五日晨象西北,故‘西北之卦’。”乾纳甲壬,十五日暮月盈于甲位东北。至晨则又象于壬,位西北,月象晨见于西北,故称为西北之卦;《说卦》:“乾为大赤。”注:“太阳为赤,月望出入时也。”月望即十五日,乾象盈于甲之时,日月相望;《说卦》:“坎为弓轮。”注:“坎为月,月在于庚,为弓。在甲,象轮。故‘弓轮’也。初三月微明于庚,月形象弓。十五日象盈于甲,月盈则圆,故象轮;《杂卦》:“未济,男之穷也。”注:“否五之二,六爻失正,而来夏阴。未济主月晦,乾道消灭,故‘男之穷也’。”《未济》来自《否》五之二。《否》下体坤于月体纳甲,为丧朋于三十日(即晦)。自十六日巽至三十日坤,乾道(阳)始消以至于尽灭。




其二,日月在天成八卦象。魏氏月体纳甲说的本质特征,即是认为在一月间月形的圆缺之象与八卦卦象颇为相似。应当说,这是魏氏创造性的发现,而且这一发现极具客观实在性。虞氏对魏氏的这一发现,十分推崇,并将这一观点引入其解《易》当中。虞氏在其《易》注中多次强调,作为《周易》最为基本的八卦卦象,就在天上,即日月在天空中所呈现的八卦卦象。今将其《易》注中有关此类注例,述之如下:《系辞上传》:“在天成象。”注:“谓日月在天成八卦,震象出庚,兑象见丁,乾象盈甲,巽象伏辛,艮象消丙,坤象丧乙,坎象流戊,离象就己,故‘在天成象’也”;《系辞上传》:“彖者,言乎象者也。”注:“在天成象,八卦以象告”;《系辞上传》:“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注:“远取诸物,在天成象,故‘象其物宜’。象,谓三才八卦在天也”;《系辞上传》:“县象著明莫大乎日月。”注:“谓日月县天,成八卦象。三日莫,震象出庚;八日兑象见丁;十五日乾象盈甲;十七日旦,巽象退辛;二十三日,艮象消丙;三十日,坤象灭乙。晦夕朔旦,坎象流戊。日中则离,离象就己。戊己土位,象见于中,日月相推,而明生焉,故‘县象著明莫大乎日月’者也”;《系辞下传》:“是故易者,象也。”注:“易谓日月,在天成八卦象,‘县象著明莫大乎日月’是也”;《系辞下传》:“八卦以象告。”注:“在天成象,乾二五之坤,则八卦象成。”乾二五之坤则成坎、离,坎月离日,日月在天成八卦象,故为“八卦象成”。

其三,伏羲则天象而作八卦。八卦创自伏羲,此毫无争议。但伏羲当时是如何创立了八卦呢?对此,《系辞下传》有过专门论述:“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这就是说,伏羲是通过对天、地及万物等现象的仔细观察之后,才画出了八卦。而并非是仅仅观察了天象而创立了八卦。应当说,《系辞传》这一观点,是对伏羲如何作八卦的最早解释,也是最具权威的解释。自此之后,从古到今,人们大都信从这种学说。但虞翻却不以为然,他在接受了魏氏月体纳甲说之后,在首先肯定日月在天成八卦象的基础上,进一步认为,八卦之象原本就在天空中,即日月悬八卦之象于天空。这种八卦之象具有永恒的客观实在性,而不受任何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他认为,日月所成八卦之象,在伏羲之前已经存在,而并非是伏羲所创造。称伏羲之作八卦,仅仅是说伏羲把日月在天所成的八卦之象,以卦爻象的形式,表现出来而已。应当说,虞氏这一观点,对传统的八卦起源说的冲击是很大的。那么如何评价他的这一观点呢?我们认为,虞氏提出月圆缺之形酷似八卦卦象,而且这一天象是永恒存在的,这一点无可置疑,也是合理的。然而问题是伏羲画八卦时,是否已经观察到了日月在天所成的八卦卦象,并以此为据而创立了八卦。同时,伏羲创立八卦时,是否是仅仅观察了天象,还是如同《系辞传》所说,还要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等等。这些问题都难以断言。应当说,月形之象八卦乃是魏伯阳的发现,至于伏羲是否也发现了这一点,因缺少论据而无法肯定。虞氏断言伏羲仅据日月在天之象而画八卦,似乎有些不妥。但对于八卦起源问题,虞氏第一次打破了传统的说法,这对于开拓人们的思维,探索八卦的真正起源,还是具有一定的意义。下面,将其《易》注中有关伏羲则日月在天之象而画八卦之例,述之如下:《乾》九五:“飞龙在天,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利见大人。”注:“谓若庖牺观象于天,造作八卦,备物致用,以利天下,故曰‘飞龙在天’”;《乾.文言》:“子曰:同声相应。”注:“谓震巽也。包牺观变而放八卦”,观变即观日月在天之象之变化;《系辞上传》:“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注:“乾称圣人,谓庖牺也……远取诸物,在天成象,故‘象其物宜’。象,谓三才八卦在天也,庖牺重为六画也”;《系辞下传》:“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注:“象谓三才成八卦之象。乾坤列东,艮兑列南,震巽列西,坎离在中,故‘八卦成列’,则‘象在其中’。‘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是也”。此说伏羲见日月在天所成八卦之象而画八卦。“圣人象之”即伏羲象之;《系辞下传》:“象也者,象此者也。”注:“成象之谓乾,谓圣人则天之象,分为三才也。”此圣人指伏羲;《系辞下传》:“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于是始作八卦。”注:“谓庖牺观鸟兽之文,则天八卦效之。‘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乃四象所生,非庖牺之所造也。故曰,象者,像此者也。则大人造爻象以象天卦可知也。而读易者,咸以为庖牺之时,天未有八卦,恐失之矣。天垂象,示吉凶,圣人象之,则天已有八卦之象。”此处重点论述了日月在天所成八卦的客观实在性及伏羲所画八卦乃来源于“天卦”;《系辞下传》:“作《易》者,其有忧患乎?”注:“庖牺则天八卦,通为六十四,以德化之,吉凶与民同患,故有忧患。”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