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会中西的美学开拓:朱光潜 美学观念的生成及启示(4)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05
了以中国艺术精神为底蕴的审美情趣,以及“广泛参较”、“兼容并蓄”的文化心态;28更在于他面对西方文化潮流席卷而来时,鲜明地反对囫囵吞枣、盲目摹仿的态度,而强调“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文化取向。
由于朱光潜是以中国传统思想和美学精神为底蕴,以立足本国为我所用的学术立场来接受和消化西方美学和文艺学理论,他的《文艺心理学》等早期著作虽然包容了大量西方美学的材料和观点,但其所建构的美学却并不是在中国的西方美学,而是现代中国美学,即经过西方文化洗礼的20世纪的中国美学。
注释:
1.朱光潜美学思想的发展,以1949年为界明显分为前后两个阶段。这里所说前期著述指1949年以前发表的。
2、3、8,《文艺心理学》第一章,《朱光潜全集》第1卷第212、213-214、210页。
4、22,参见马利奥•沙巴蒂尼《朱光潜<文艺心理学>中的“克罗齐主义”》,原文刊于意大利近东及远东学院的学术季刊《东方与西方》第20卷第1、2期合刊第179-198页(1970年6月出版);该文有中文摘要译文,题目为《外国学者论朱光潜与克罗齐美学》,载《读书》1981年第3期。
5.Benedetto Croce’s poetry and Literature,and introduction to its criticism and history,translated from the Italian by Giovanni Gullace,p121,Carbondale and Edwardsville,Sou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 Press 1981.
6.《文艺心理学》第八章,《朱光潜全集》第1卷第315页。
7.参见王攸欣《选择•接受与疏离——王国维接受叔本华、朱光潜接受克罗齐美学比较研究》第176页,三联书店1999年版。
9、11,《悲剧心理学》第二章,《朱光潜全集》第2卷第235、233页。
10、克罗齐《美学原理》,《朱光潜全集》第11卷第146页。
12、13、14、15、17,《文艺心理学》第二章,《朱光潜全集》第1卷第218、228、231;218、228、231;218、228、231;232;220页。
16.参见傅斯年《戏剧改良各面观》;胡适《文学进化观与戏剧改良》;欧阳予倩《予之戏剧改良观》。均载《新青年》1918年11月号。
18.《谈美》第三节,《朱光潜全集》第2卷第22-23页。
19、21,《谈美•“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朱光潜全集》第2卷第22-23、23页。
20.《文艺心理学》第三章,《朱光潜全集》第1卷第241页。
23.《答郑树森博士的访问》,《明报月刊》1983年4月号;又见《朱光潜全集》第10卷第648页。
24.朱自清《<文艺心理学>序》,《朱光潜全集》第1卷第524-525页。
25.向培良《文艺心理学》,《大公报文艺副刊》第46期,1936年9月3日。
26.张景澄《朱光潜的<文艺心理学>》,《国闻图刊》第13卷第46期,1936年12月。
27.章启群《中国美学研究非学术化倾向的根源——兼谈宗白华与朱光潜美学研究的不同方法及其意义》,《中国美学》2004年第1期,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28.参见拙著《朱光潜与中西文化》第302-317页,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由于朱光潜是以中国传统思想和美学精神为底蕴,以立足本国为我所用的学术立场来接受和消化西方美学和文艺学理论,他的《文艺心理学》等早期著作虽然包容了大量西方美学的材料和观点,但其所建构的美学却并不是在中国的西方美学,而是现代中国美学,即经过西方文化洗礼的20世纪的中国美学。
注释:
1.朱光潜美学思想的发展,以1949年为界明显分为前后两个阶段。这里所说前期著述指1949年以前发表的。
2、3、8,《文艺心理学》第一章,《朱光潜全集》第1卷第212、213-214、210页。
4、22,参见马利奥•沙巴蒂尼《朱光潜<文艺心理学>中的“克罗齐主义”》,原文刊于意大利近东及远东学院的学术季刊《东方与西方》第20卷第1、2期合刊第179-198页(1970年6月出版);该文有中文摘要译文,题目为《外国学者论朱光潜与克罗齐美学》,载《读书》1981年第3期。
5.Benedetto Croce’s poetry and Literature,and introduction to its criticism and history,translated from the Italian by Giovanni Gullace,p121,Carbondale and Edwardsville,Sou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 Press 1981.
6.《文艺心理学》第八章,《朱光潜全集》第1卷第315页。
7.参见王攸欣《选择•接受与疏离——王国维接受叔本华、朱光潜接受克罗齐美学比较研究》第176页,三联书店1999年版。
9、11,《悲剧心理学》第二章,《朱光潜全集》第2卷第235、233页。
10、克罗齐《美学原理》,《朱光潜全集》第11卷第146页。
12、13、14、15、17,《文艺心理学》第二章,《朱光潜全集》第1卷第218、228、231;218、228、231;218、228、231;232;220页。
16.参见傅斯年《戏剧改良各面观》;胡适《文学进化观与戏剧改良》;欧阳予倩《予之戏剧改良观》。均载《新青年》1918年11月号。
18.《谈美》第三节,《朱光潜全集》第2卷第22-23页。
19、21,《谈美•“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朱光潜全集》第2卷第22-23、23页。
20.《文艺心理学》第三章,《朱光潜全集》第1卷第241页。
23.《答郑树森博士的访问》,《明报月刊》1983年4月号;又见《朱光潜全集》第10卷第648页。
24.朱自清《<文艺心理学>序》,《朱光潜全集》第1卷第524-525页。
25.向培良《文艺心理学》,《大公报文艺副刊》第46期,1936年9月3日。
26.张景澄《朱光潜的<文艺心理学>》,《国闻图刊》第13卷第46期,1936年12月。
27.章启群《中国美学研究非学术化倾向的根源——兼谈宗白华与朱光潜美学研究的不同方法及其意义》,《中国美学》2004年第1期,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28.参见拙著《朱光潜与中西文化》第302-317页,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上一篇:意志:叔本华哲学与中国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