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本质探讨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05
内容提要:美作为人类可以反映到的事物的一种属性,本质上是一种关系属性,是一种非物质性的客观存在。这种存在,与人类意念正方向指向有关。人类既是美形成条件中两种客观存在中的一方,又可作审美的主体。美在主体之外,不是主客观的统一。将美界定为关系属性,可最终揭开美的本质和审美现象的谜底。分析意念正方向指向和美的构成关系,可阐释美及美的观念的形成及其变化与异同。
关键词:关系属性 意念正方向指向 高度和合 一身而二任
目前,美学界对美的本质尚无一致的结论。因此,关于美的本质的探讨,依然还有必要。
探讨美的本质,先要明确什么是事物的本质。就客观性来说,本质是事物之所以成为自身的独有的规定性(或曰特有属性的集合);就人的认识来说,本质是对这种独有的规定性的正确反映。这种反映形成概念,需用定义表述。根据逻辑学的原则,定义应符合“被定义项=种差+邻近的属”这一公式。其中的“种差’,即是在“属”中显示独有的规定性的最经济的表达形式。寻求美的本质,质言之,也就是要寻求美之所以成为美的质的独有的规定性。美,作为一种存在,其区别于他事物的规定性是独有的,所以,我们所寻求出的美的本质,也应该是唯一的。
有学者认为,美的本质不可能有终极结论,因为人对事物的认识是永无穷尽的。本文不同意这种观点。诚然,人对物质的有无穷层次的事物,认识永难穷尽,永无终极。但是,人对“锁定”的事物对象的某一层面、某一性质,对事物间的非物质性存在,如成分结构、长短轻重等等,认识是可形成终极结论的。美,作为可找到固定层面(参见后表)的一种事物的属性,具有自身稳定的质的规定性,当人们排 除其词性级次变动不居的干扰把它置于本原的事物属性的角度进行观照时,其本质是能被最终揭示的。
本文认为,美在本质上是事物的一种关系属性。下面,分四个部分来探讨。
一 首先,我们对美的本质进行初步的推导。
美是怎样形成的呢?不难想见,善恶美丑的形成,无一不和人类的价值取向有关。善恶,主要形成于心理动机与伦理道德有关的对象:吻合人类伦理道德正价值取向的,谓之善;违逆人类伦理道德正价值取向的,谓之恶。美丑,主要形成于感性特性与情感喜恶有关的对象:吻合人类情感喜好正价值取向的,谓之美;违逆人类情感喜好正价值取向的,谓之丑。可见,善恶美丑都是对象因与人类的价值取向有关而形成的属性(逻辑学上亦称属性概念),即关系属性。美,本质上就是事物的一种关系属性。
关系属性,是笔者新提出的概念。这一概念,既不等同于“关系”,也不是源自于洛克的“第二性质”,更不是关系双方的“中介物”,而是与内部属性相区别相对举的概念。本文认为,事物常见的直接属性(第一层面属性),有两大类:一类是事物不与他事物相关即能独自具备的属性,如金质、圆状等等,可称之为内部属性;一类是事物与他事物相关形成的属性,如大、合、甜、典型等等,可称之为关系属性。美同大、合、甜、典型及前面所列举的丑、恶、善等等一样,是事物的一种关系属性。
显然,美不可能是“美的对象”本身,也不可能是内部属性。如果美是内部属性,就无法解释内部属性没有改变的同一事物,有时是美的对象,有时却不是美的对象。由此可以推断,美只能是事物与另外的存在相关而形成的关系属性。
美会是事物与何种存在相关形成的关系属性呢?如前所述,这种存在就是我们人类。我们人类,也是不以人的感觉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以往,有许多学者认定美与人类存在有关,但通常只把二者看成主客体的关系,而没有意识到美的形成需要两种“客观存在”。狄德罗虽提出了“美的关系”说,但论及人与美的关系时,强调的就只是唤醒的察知关系。①其实,客观的美如同两个物体形成的“大”、“合”一样,其存在不依赖于主体人的察知。
我们人类的存在,具有多种属性,不可能每种属性均与美的形成有关。我们可以发现,也可以体会到:凡是公认的美的事物,总是有相应的特性(多为内部属性)是非常契合人们意念愿望的指向的;事物之所以美,也必有高度吻合人们意念愿望指向的特性。事物的特性,人们的指向性,二者高度和合,事物就形成了美。可知,美的形成与人有关,实质上是与人类的意念指向有关。
本文特提出意念指向性一词。苏格拉底谈美,认为:“美不能离开目的性,即不能离开事物对现实人愿望达到的目的形式。”②康德也说:“美是对象合目的性的形式。”③他们的观点,可以说都感悟到了涉及到了意念指向对美的构成的作用。本文之所以提出意念指向性而不称作目的性,是因为意念愿望在美的构成中是呈方向性的,常无确切的目的限度;再者,许多意念指向出自本能,不宜强指为有求望的理性目的。所以,意念愿望,应以含义宽泛的指向性来表明其特性。不难明白,追求有利于生存幸福的对象,朝佳景想望,寻求奇异新颖,对于人类来说,是必然的意愿指向。也就是说,意愿的指向性是人类这一存在固有的无可否定的一种属性。指向性的指向多种多样,与之对应,形成美的对象也多种多样。但是,无论什么美的对象,总是人们意愿中正面肯定的事物。为了避免歧义,在此,我们有必要把与美的形成有关的人们对事物在正面肯定的前提下所希冀艳羡的意向,定名为意念正方向的指向。
有了上述探讨分析,我们可给美的本质下一个定义:美是事物所具有的该事物的一定特性与社会人们意念正方向指向的极致部分高度和合而形成的关系属性。
二 有了美的本质的定义,我们可立足于关系属性的分析和审美分析,来进一步领悟美的本质。
美学史上,也曾有比德、同构、审美对象生成、美是关系等等提法。但是,这些提法中尚无一种可以恰当地指称美的本质。从哲学的角度来看,美是一种关系属性是唯一切合实际的解释。关系属性的形成与被反映的研究,或许能为人们观照世界开启一道新的窗口。为了能直观形象地看清美的本质,在此,本文特附一图一表。
在《“美”的客观形成示意图》中,两种“存在”的相应特性,不能视为彼此有意识的迎合,而应视为自在的呈现状态(审美 时则可在大脑中相向迎合)。在两种“存在”间,美只从属于可作审美对象的一方(包括被审美的人体或心灵),美并不对等地存在于关系双方。社会人类一方虽必然也有相应的关系属性,但这种关系属性并不是与对方对等的客观存在的“美”。
“美”客观形成示意图(如下)
示意图在下页
“美”在事物属性简表中的位置
(此表系事物属性简表)
第一层属性 第二层属性
一、内部属性 (属性之属性)
类别 例词 类别 例词
1、运动 行走 1、时间 刚刚
2、变化 生长 2、范围 全部
3、结构 圆形 3、情状 正好
4、质地 金质 4、频率 常常
5、其他 (略) 5、其他 (略)
[以下不赘附]
二、关系属性
有中介者 大 小 中
1、差异性关系属性 >交叉
无中介者 轻 重 远
反向者 异 反 错位
2、趋向性关系属性
同向者 合 美 齐同
香 甜 无味
3、与生物生理感官对
应的物质的关系属性
关键词:关系属性 意念正方向指向 高度和合 一身而二任
目前,美学界对美的本质尚无一致的结论。因此,关于美的本质的探讨,依然还有必要。
探讨美的本质,先要明确什么是事物的本质。就客观性来说,本质是事物之所以成为自身的独有的规定性(或曰特有属性的集合);就人的认识来说,本质是对这种独有的规定性的正确反映。这种反映形成概念,需用定义表述。根据逻辑学的原则,定义应符合“被定义项=种差+邻近的属”这一公式。其中的“种差’,即是在“属”中显示独有的规定性的最经济的表达形式。寻求美的本质,质言之,也就是要寻求美之所以成为美的质的独有的规定性。美,作为一种存在,其区别于他事物的规定性是独有的,所以,我们所寻求出的美的本质,也应该是唯一的。
有学者认为,美的本质不可能有终极结论,因为人对事物的认识是永无穷尽的。本文不同意这种观点。诚然,人对物质的有无穷层次的事物,认识永难穷尽,永无终极。但是,人对“锁定”的事物对象的某一层面、某一性质,对事物间的非物质性存在,如成分结构、长短轻重等等,认识是可形成终极结论的。美,作为可找到固定层面(参见后表)的一种事物的属性,具有自身稳定的质的规定性,当人们排 除其词性级次变动不居的干扰把它置于本原的事物属性的角度进行观照时,其本质是能被最终揭示的。
本文认为,美在本质上是事物的一种关系属性。下面,分四个部分来探讨。
一 首先,我们对美的本质进行初步的推导。
美是怎样形成的呢?不难想见,善恶美丑的形成,无一不和人类的价值取向有关。善恶,主要形成于心理动机与伦理道德有关的对象:吻合人类伦理道德正价值取向的,谓之善;违逆人类伦理道德正价值取向的,谓之恶。美丑,主要形成于感性特性与情感喜恶有关的对象:吻合人类情感喜好正价值取向的,谓之美;违逆人类情感喜好正价值取向的,谓之丑。可见,善恶美丑都是对象因与人类的价值取向有关而形成的属性(逻辑学上亦称属性概念),即关系属性。美,本质上就是事物的一种关系属性。
关系属性,是笔者新提出的概念。这一概念,既不等同于“关系”,也不是源自于洛克的“第二性质”,更不是关系双方的“中介物”,而是与内部属性相区别相对举的概念。本文认为,事物常见的直接属性(第一层面属性),有两大类:一类是事物不与他事物相关即能独自具备的属性,如金质、圆状等等,可称之为内部属性;一类是事物与他事物相关形成的属性,如大、合、甜、典型等等,可称之为关系属性。美同大、合、甜、典型及前面所列举的丑、恶、善等等一样,是事物的一种关系属性。
显然,美不可能是“美的对象”本身,也不可能是内部属性。如果美是内部属性,就无法解释内部属性没有改变的同一事物,有时是美的对象,有时却不是美的对象。由此可以推断,美只能是事物与另外的存在相关而形成的关系属性。
美会是事物与何种存在相关形成的关系属性呢?如前所述,这种存在就是我们人类。我们人类,也是不以人的感觉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以往,有许多学者认定美与人类存在有关,但通常只把二者看成主客体的关系,而没有意识到美的形成需要两种“客观存在”。狄德罗虽提出了“美的关系”说,但论及人与美的关系时,强调的就只是唤醒的察知关系。①其实,客观的美如同两个物体形成的“大”、“合”一样,其存在不依赖于主体人的察知。
我们人类的存在,具有多种属性,不可能每种属性均与美的形成有关。我们可以发现,也可以体会到:凡是公认的美的事物,总是有相应的特性(多为内部属性)是非常契合人们意念愿望的指向的;事物之所以美,也必有高度吻合人们意念愿望指向的特性。事物的特性,人们的指向性,二者高度和合,事物就形成了美。可知,美的形成与人有关,实质上是与人类的意念指向有关。
本文特提出意念指向性一词。苏格拉底谈美,认为:“美不能离开目的性,即不能离开事物对现实人愿望达到的目的形式。”②康德也说:“美是对象合目的性的形式。”③他们的观点,可以说都感悟到了涉及到了意念指向对美的构成的作用。本文之所以提出意念指向性而不称作目的性,是因为意念愿望在美的构成中是呈方向性的,常无确切的目的限度;再者,许多意念指向出自本能,不宜强指为有求望的理性目的。所以,意念愿望,应以含义宽泛的指向性来表明其特性。不难明白,追求有利于生存幸福的对象,朝佳景想望,寻求奇异新颖,对于人类来说,是必然的意愿指向。也就是说,意愿的指向性是人类这一存在固有的无可否定的一种属性。指向性的指向多种多样,与之对应,形成美的对象也多种多样。但是,无论什么美的对象,总是人们意愿中正面肯定的事物。为了避免歧义,在此,我们有必要把与美的形成有关的人们对事物在正面肯定的前提下所希冀艳羡的意向,定名为意念正方向的指向。
有了上述探讨分析,我们可给美的本质下一个定义:美是事物所具有的该事物的一定特性与社会人们意念正方向指向的极致部分高度和合而形成的关系属性。
二 有了美的本质的定义,我们可立足于关系属性的分析和审美分析,来进一步领悟美的本质。
美学史上,也曾有比德、同构、审美对象生成、美是关系等等提法。但是,这些提法中尚无一种可以恰当地指称美的本质。从哲学的角度来看,美是一种关系属性是唯一切合实际的解释。关系属性的形成与被反映的研究,或许能为人们观照世界开启一道新的窗口。为了能直观形象地看清美的本质,在此,本文特附一图一表。
在《“美”的客观形成示意图》中,两种“存在”的相应特性,不能视为彼此有意识的迎合,而应视为自在的呈现状态(审美 时则可在大脑中相向迎合)。在两种“存在”间,美只从属于可作审美对象的一方(包括被审美的人体或心灵),美并不对等地存在于关系双方。社会人类一方虽必然也有相应的关系属性,但这种关系属性并不是与对方对等的客观存在的“美”。
“美”客观形成示意图(如下)
示意图在下页
“美”在事物属性简表中的位置
(此表系事物属性简表)
第一层属性 第二层属性
一、内部属性 (属性之属性)
类别 例词 类别 例词
1、运动 行走 1、时间 刚刚
2、变化 生长 2、范围 全部
3、结构 圆形 3、情状 正好
4、质地 金质 4、频率 常常
5、其他 (略) 5、其他 (略)
[以下不赘附]
二、关系属性
有中介者 大 小 中
1、差异性关系属性 >交叉
无中介者 轻 重 远
反向者 异 反 错位
2、趋向性关系属性
同向者 合 美 齐同
香 甜 无味
3、与生物生理感官对
应的物质的关系属性
上一篇:人体器官不对称的美学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