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美学的现代发生(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05
白华说:“艺术的境界,既使心灵和宇宙净化,又使心灵和宇宙深化,使人在超脱的胸襟里体味到宇宙的深境。”[31]通过对意境的本体性确认,中国美学自然消解了现代与传统、个体与世界、自然与人的矛盾,而进入生气深远的宇宙生命体认中。相反,西方美学则始终在这多重矛盾中摇摆、彷惶,以为矛盾是根本而不可消除的。究其根本,西方美学坚持以个体为独立而不可化解的实体,中国美学则把个体化解在宇宙整体的生命运动之中。进人20世纪以后,以海德格尔为代表,西方美学试图对主体哲学进行批判,消解个体化原则,把对个体自我的艺术表现转向对世界人生的整体观照。这个转变应当证明了中国美学所赖以生长的传统文化精神对于现代性件发展的意义。[32]
结语  
       无论在西方还是在中国,美学的产生都是因为社会的现代化变革,导致了传统文化精神的瓦解,现代文化把审美一艺术中心化、自律化,并以此为基础重建人类文化精神。人类社会的现代化运动是一一个只有双重意义的世俗化运动。一方面,它通过理性启蒙,把人类从传统的神话一宗教统治下解放出来,使人类获得精神自由;另一方面,它的工具一合理化原则把人的存在束缚于技术的无限发展和经济效益的追求,消解、甚至剥夺人类自我存在的内在价值、目的意义。现代化的双重性使人类的现代生存面临着理性与自由、个性与整体、技术与生命、精神、物质等多重互相悖反的矛盾。面对着这些矛盾,美学始终站在人类自我存在的立场上,从人的内在精神发展和完善的需要出发,开拓和表达现代人文精神。美学不仅提供了研究和阐释人类审美一艺术活动的新角度、新方法,而且是现代人文精神发展的一个基本形式、实际上承担了传统宗教和伦理学的工作。这是美学对于人类现代生活的特殊意义所在。          经过20余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社会已经进入了面向世界的全面现代化历程。这个历程使中国文化精神的发展面临传统与现代、个体与整体的基本矛盾。这两个基本矛盾是美学研究的基本课题。中国美学的未来发展应当对此有清醒的自觉,并且把它贯彻到对审美一艺术活动的研究中。这就是说,中国美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是,我们应当认识到美学不是抽象地研究所谓一般艺术理论的学科,美学的研究必须以人类现代生活为基本背景,以现代人文精神的发展为中心,探讨和阐释审美一艺术的人文意义。张扬人的精神价值,从而为现代生活的发展提供一个理想性的精神维度。现代化赋予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不能最终解决的,无论是现实实践的方式,还是审美一艺术的方式都不能解决这些矛盾。但是,美学对人文精神的坚守,对解决矛盾的理想维度的倡导,无疑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一个积极的参照,也因此形成了艺术与现实之间的张力运动。这个张力运动对于协调现代生活的多重矛盾,对于限制社会技术化和商业化发展的负面作用是必要的。在对美学现代性深刻自觉的基础上,中国美学的发展才可能对中国文化精神的建设产生积极的推进作用。  

--------------------------------------------------------------------------------
[1]  Jurgen  Habermas."Modernity-An  Incomplete  Project",  The  Anti-Aesthetic,ed.H.Foster(Washington,  1983)
[2]  Jurgen  Habermas."Modernity-An  Incomplete  Project",  The  Anti-Aesthetic,ed.H.Foster(Washington,  1983)
[3]  Andrew  Bowie,  Aethetic  and  Subjectivity:  from  Kant  to  Nietzsche(Manchester,  1990),  pp.l—3.
[4]  波德莱尔:《波德莱尔美学论文选》,郭宏安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485页。
[5]  Jurgen  Habermas  The  Philosophical  Discourse  of  Modernity(Cambridge,1987),pp.8,18.
[6]  Jurgen  Habermas  The  Philosophical  Discourse  of  Modernity(Cambridge,1987),pp.8,18.
[7]  Immanuel  Kant,Critique  of  Judgment,tr.W.S.Pluhar(Indianapolis,1987),p.318
[8]  Immanuel  Kant,Critique  of  Judgment,tr.W.S.Pluhar(Indianapolis,1987),p.228
[9]  Friedrich  Schiller,On  the  Aesthetic  Education  of  Man,tr.R.Snell(Bristol,1994),p.77
[10]  Jurgen  Habermas  The  Philosophical  Discourse  of  Modernity(Cambridge,1987),p.19
[11]  Friedrich  Schiller,On  the  Aesthetic  Education  of  Man,tr.R.Snell(Bristol,1994),p.80
[12]  Karl  Marx,  Early  Writings,tr.and  ed  .T.B.Bottomore(New  York,1963),p.155
[13]  Karl  Marx,  Early  Writings,tr.and  ed  .T.B.Bottomore(New  York,1963),p.167
[14]  Jurgen  Habermas  The  Philosophical  Discourse  of  Modernity(Cambridge,1987),p.64
[15]  Karl  Marx,  Early  Writings,tr.and  ed  .T.B.Bottomore(New  York,1963),pp159-160
[16]  Karl  Marx,  Early  Writings,tr.and  ed  .T.B.Bottomore(New  York,1963),p.128
[17]  《王国维学术经典集》上册,干春松等编,江西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60-61页
[18]  《王国维学术经典集》上册,第57页
[19]  关于王国维从《<红楼梦>评论》到《人间词话》是否有变化,变化是什么,80年代以来,学术界时有争议。笔者赞同王国维在此期间重要变化的观点。但据笔者所见,有关问题没有谈清楚,本文这一段及试图对此作进一步的阐释。
[20]  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610页。
[21]  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说》,载北大哲学系美学教研室编《中国美学史资料选编》(下卷),中华书局1981年版。
[22]  《朱光潜全集》第2卷,安徽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第6页
[23]  《朱光潜全集》第3卷,第52页
[24]  《朱光潜全集》第1卷,第69页
[25]  《朱光潜全集》第3卷,第55页
[26]  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第612页;《胸中之竹——走向现代之中国美学》,安徽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262页
[27]  叶朗:《胸中之竹——走向现代之中国美学》,第57页
[28]  《宗白华全集》第2卷,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70页。
[29]  《宗白华全集》第1卷,第189-190页。
[30]  《宗白华全集》第2卷,第58页。
[31]  《宗白华全集》第2卷,第373页。
[32]  对于王国维,朱光潜、宗白华三位先生对20世纪中国美学的奠基意义,学术界已有共识。但是,他们的贡献究竟是什么?特别是三位先生之间的差异是什么?学术界尚未作深入具体的甄别。本文从对境界的艺术本体性、境界的创造性和境界的形而上一一三个层次的阐释来分别界定三位先生的不同贡献,试图深化这个问题的研究。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