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琴学与美学(5)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05
召南吕,凉风忽至,草木成实。及秋而叩角弦,以激夹钟,温风徐回,草木发荣。当夏而叩羽弦以召黄钟,霜雪交下,川池暴冱。及冬而叩征弦以激蕤宾,阳光炽烈,坚冰立散。将终,命宫而总四弦,则景风翔,庆云浮,甘露降,澧泉涌。师襄乃抚心高蹈曰:‘微矣,子之弹也!虽师旷之清角,邹衍之吹律,亡以加之。被将挟琴执管而从子之后耳。’”[50]可见师文为了达到那种春夏秋冬皆能令草木生辉,万象蓬勃,充满生机,出神入化的境界,经历了三年不成章的痛苦,更经历了掌握了技术之后磨炼心性的过程,因为其志所在乃内得于心,外应于器。 

第三,习琴操缦过程中需凝神静气,疏瀹五脏。为了成就高尚的琴德,体味至上的琴境,从而把握深奥的琴道,达成完善的人格,也为了使习琴与操缦的过程更臻于审美的境界,在这个过程中还必须遵从艺术与审美的规律。其中首先应该注意的是保持一个“涤除玄览”的审美心胸,也就是要扫除心中的凡尘琐事,凝神静气,情志专一,如此才能进入琴境。这一点也很受历代琴学家的重视。明代汪芝《西麓堂琴统》曰:“鼓琴时,无问有人无人,常如对长者,掣琴在前,身须端直,安定神气,精心绝虑,情意专注,指不虚下,弦不错鸣。”[51]明代《太古遗音》中也有:“神欲思闲,意欲思定,完欲思恭,心欲思静。”[52] 

强调习琴操缦时的虚静心态,有几个方面的原因。其一,是与艺术创作与审美规律相一致,这一点从老庄开始一直是中国古代美学非常强调的,这里不多赘言。其二,是因为古琴演奏技巧相对比较复杂,既要注意指法的准确,左右手的配合,又要注意演奏的力度、节奏,更重要的是要根据琴曲的主题结合自身的体会准备地表达情感。如果心存杂念,思虑重重,不能集中精神,往往连基本的指法也会出错,更何谈进入精妙的琴境,体悟高深的琴道。如薛易简《琴诀》曰:“鼓琴之士志静气正,则听者易分;心乱神浊,则听者难辩矣。”[53]其三,是因为操琴的目的在于体味审美意境与修身养性,心绪烦乱,功名利禄恰恰是最大的妨碍,所以习琴操缦之人首先就要有意识地克服这一点。成玉磵《琴论》中讲到:“至于造微入玄,则心手俱忘,岂容计较。夫弹人不可苦意思,苦意思则缠缚,唯自在无碍,则有妙趣。设者有苦意思,得者终不及自然冲融(容)尔。庄子云‘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故弹琴者至于忘机,乃能通神明也。”[54]能够做到忘心机,就能够通神明。 

[1] 朱长文《琴史·卷二》,见《琴史·外十种》,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第839-15页。 

[2] 同上。 

[3] 同上。 

[4] 朱长文《琴史·卷一》,见《琴史·外十种》,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第839-3页。 

[5] 徐上瀛《溪山琴况》,见《中国历代美学文库 明代卷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266页。 

[6] 王善《治心斋琴学练要》 

[7] 桓谭《新论》,见《中国历代美学文库 秦汉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318页。 

[8] 同上,第319页。 

[9] 蔡邕《琴操》,见蔡仲德编《中国音乐美学史资料注译》,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年版,第389页。 

[10] 刘籍《琴议篇》,见文化部文学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编《中国古代音乐选辑》,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年版,第250页。 

[11] 司马承祯《素琴传》,见蔡仲德编《中国音乐美学史资料注译》,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年版,第651页。 

[12] 刘向《说苑·修文》,见《中国历代美学文库 秦汉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280页。 

[13] 刘籍《琴议篇》,见《中国古代音乐选辑》,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年版,第249页。 

[14] 扬雄《琴清英》,见《全上古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汉文·卷五十四》。 

[15] 朱长文《琴史·卷六·叙史》,见上海古籍出版社《琴史·外十种》1991年版,第839-68页。 

[16] 徐祺《五知斋琴谱》,见《续修四库全书(1094)子部艺术类》,第638页。 

[17] 程允基《诚一堂琴谱》,见《琴曲集成》第十三册,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453页。 

[18] 薛易简《琴诀》,见《中国历代美学文库 隋唐五代卷上》,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364页。 

[19] 桓谭《新论》,见《中国历代美学文库 秦汉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318页。 

[20] 嵇康《琴赋》,见《中国历代美学文库 魏晋南北朝卷上》,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125页。 

[21] 司马承祯《素琴传》,见蔡仲德编《中国音乐美学史资料注译》,人民音乐出版社1990年版,第546页。 

[22] 刘籍《琴议篇》,见《中国古代音乐选辑》,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年版,第249页。 

[23] 徐祺《五知斋琴谱》,见《续修四库全书(1094)子部艺术类》,第638页。 

[24] 白居易有《清夜琴兴》,见《中国历代美学文库 隋唐五代卷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120页。 

[25] 宗白华《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见《宗白华全集》(2),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327-338页。 

[26] 常建《江上琴兴》:“江上调玉琴,一弦清一心。泠冷七弦遍,万木澄幽阴。能使江月白,又令江水深。始知梧桐枝,可以徽黄金。” 

[27] 明徽王朱厚爝《风宣玄品·鼓琴训论》中一段话说明了这点:“凡鼓琴,必择净室高堂,或升层楼之上,或于林石之间,或登山巅,或游水湄,值二气高明之时,清风明月之夜,焚香净坐,心不外驰,气血和平,方可与神合灵,与道合妙。不遇知音则不弹也,如无知音,宁对清风明月,苍松怪石,颠猿老鹤而鼓耳,是为自得其乐也。然如是鼓琴,须要解意,知其意则有其趣,则有其乐。不知意趣,虽熟何益?徒多无补。先要人物风韵标格清楚。又要指法好。取声好。胸中要有德,口上要有髯,肚里要有墨,六者兼备,方无忝于琴道。如欲鼓琴,先须衣冠整肃,或鹤氅,或深衣,要如古人之仪表,方可雅称圣人之器。然后盥手焚香,方才就榻。” 见《琴曲集成》第二册,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13-14页。 

[28] 刘籍《琴议篇》,见《中国古代音乐选辑》,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年版,第249页。 

[29] 王昌龄的意境与我们今天所理解的审美意境有别,主要是指人的内在意识活动。 

[30] 严澂《琴川谱汇序》,见《中国历代美学文库 明代卷中》,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114页。 

[31] 祝凤喈《与古斋琴谱补义·按谱鼓曲奥义》,见《中国古代音乐选辑》,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年版,第462-463页。 

[32] 陈敏子《琴律发微·制曲通论》,见《中国古代音乐选辑》,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年版,第264页。 

[33] 欧阳修《赠无为军李道士》。 

[34] 刘向《说苑·修文》,见《中国历代美学文库 秦汉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279-280页。 

[35] 陈敏子《琴律发微·制曲通论》,见《中国古代音乐选辑》,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年版,第264页。 

[36] 桓谭《新论》,见《中国历代美学文库 秦汉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318页。 

[37] 朱长文《琴史·卷一》,见《琴史·外十种》,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第839-3页。 

[38] 薛易简《琴诀》,见《中国历代美学文库 隋唐五代卷上》,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364页。 

[39] 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见《史记》六,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1936-1937页。 

[40] 桓谭《新论》, 

[41] 王充《论衡·感虚篇》,见《中国美学史资料选编》上,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122页。 

[42] 陈敏子《琴律发微》,见《中国古代音乐选辑》,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年版,第264页。 

[43] 朱长文《琴史·卷六·论音》,见《琴史·外十种》,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第839-64页。 

[44] 同上。 

[45] 高濂《遵生八笺》,甘肃文化出版社2004年版,第403页。 

[46]《太古遗音·琴制尚象论》,见《琴曲集成》第一册,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20页。 

[47] 庄周《庄子·齐物论》,见《中国历代美学文库 先秦卷下》,高等教育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